孙孟良书法欣赏《米意兰亭》

《兰亭序》为书圣王羲之创作的天下第一行书,奠定了在中国书坛至高无上的位置,也是之后古今众多学书者必不可少的临帖取法对象。我学王甚少,一直专注于另一大家,也就是一直把宋代大家米芾作为学书取法对象,今以米意风格来重新创作兰亭,目的也就是检验一下自己对米意学习、理解的掌握情况。在此呈现,请诸家老师多予点评指导。

图片发自App

【作者简介】孙孟良,男,1968年生于江苏宜兴,市书协会员,市书法院第二期书法研修班毕业。师法米芾,潜心学古,长临不懈。痴“米”不改、不能自拔;不刻意出帖,不刻意求变,后当上追魏晋下涉王铎。在临帖学古中逐步吸收、自然演变形成个人书风。近期获得荣誉有:

2016宜兴市第二届书法临帖大赛入展(市书协)。

2016微拍堂楹联大赛银奖。

2016宜兴市迎新春楹联展入展(市书协)。

2017年宜兴市《法润陶都》书法比赛优秀奖(最高奖)。

2018年我有匠心微拍堂第二届全国书法赛金奖。

2018年宜兴市第四届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市政府)入展

图片发自App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图片发自App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

图片发自App


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图片发自App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

图片发自App


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图片发自App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图片发自App


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


图片发自App

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

图片发自App


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


图片发自App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孟良书法欣赏《米意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