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十岁再出发
我叫王莉莉,今年52岁了。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果园乡中心小学,是一名乡村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是豫西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这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栋教学楼。30多年来,贴在我身上的标签就是村小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上又多了一个标签——老教师。我想我的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了。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因为第一次触网学习完全改变了我,让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开始。那是2017年的9月9日,第一届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在北师大开启,我做为一名青椒学员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之旅。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五十岁再出发》,这里有个二维码,有兴趣的可以扫码看一看三年前的我什么样。那时候的我不知道我会走到哪里,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更不会想到三年后我会登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的讲台。也没有想到一不小心我还成了网络主播。
在疫情期间,教育部门组织优秀的老师录制了优质的课程,供学生播放学习。我们把这些课程链接,通过微信群推送给家长,让家长督促学生学习。我还自己在网上做直播给孩子们上课,另外我们还选择互加计划推荐的一部分优质的公益课程,像生命教育课程和一些美术课程,推送给孩子们学习。依托互联网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网络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宅在家里也不觉得无聊和枯燥,每天对网络学习充满了新的期待。在有的学校网络教学频繁翻车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在疫情期间,他们在线上做小主播,在线下做小讲师,玩得风生水起。他们做起直播、讲起课来,有模有样,游刃有余。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从容,这背后其实是三年网络的历练。三个月在线网络教学,我们为什么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翻车事故,因为这种教学模陌生式,对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并不,我们已经用了整整三年。
一人教学,三人同行,在疫情期间,我一个人承担三个班的教学任务,我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学校有五年级有三个班,另外两个班的老师是代课老师,网络教学经验几乎是没有的。我一个人带五年级三个班的168个孩子上语文课,还带着全校的800多名孩子学习线上的生命教育课程,三个月的线上学习和两个月的线下学习,在期末全县调研考试中,我校五年级的三个班语文成绩在全乡20多个教学班里分别是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
在疫情期间,能够顺利的带着孩子们进行线上直播,是青椒计划赋予我的能力,点燃了我的生命热情。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能够在网络上为那么多的孩子上课。50岁再出发,三年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参与,我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
2017年的9月,加入网络学习,让我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春。在学习的同时,我还同步带着学生加入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学习。这是一种双师课堂的模式,一个老师网上上课,几百个班级同步在线参与,我们的身份从教师变成了助学,协助网师指导学生,一名网师一门课程可以同步带动几万学生同时参与,线上线下密切配合,极大丰富了村小的课程资源,缓解了乡村学校缺少音乐、美术专业教师的不足,不同于传统送教、支教、走教模式,互联网教育带给学生优质课程资源的持续陪伴,这是改变我们村小孩子的巨大力量!用我们三门峡教育局原副局长金锐的话说,在网络课堂上孩子们变得大声、大胆、大方、大气!这就是互联网带给孩子特殊的意义所在吧!2018年我又成为彩虹花网络公益课程助教团队的一员,参与课程运营。在今年疫情期间,我组织全年级的学生在线开设网络直播课程进行授课近100节,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二、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在线教育其实想说爱你不容易。线上课堂并不是传统课堂的搬家。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在线教育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问题非常多,有不少的痛点。像课程资源比较单一,大多是学科教学资源,另外像缺乏管理、设备差异前面都已经说过不少了,这里我就不再细说了。对于乡村学校来说,不仅只是设备的差异、资源管理的缺乏,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主要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老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极其匮乏。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网络教学方面已经走了三年,所以当疫情袭来的时候我能坦然的面对。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很多乡村老师对这方面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在疫情袭来进行线上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是手忙脚乱的。一路走来,我深深地知道,网络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事。三年网络教学的磨练,是我能从容应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原因。教师、家庭应对在线教学的能力,对乡村学校来说要提升信息素养还任重道远。
在疫情期间,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和个人都有各种课程,因此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课程的重复建设。在我们国家公共课程课程平台上有很多的资源,但是老师们不知道怎么去用它;另外地方也提供有优质的课程资源,但是老师们用的也不是很多;同时每个学校也开发有自己的校本网络课程,网络上的名师还有自己的特色课堂可供使用,这样一来各种课程资源很充足,但是缺乏整合,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不会选择,不知道到底要用哪些资源,另一方面实际上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避免课程的重复建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教育部发布的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 提出了 “三全两高一大”的方针,将构建“互联网+”条件 下的人才培养新形式、开展根据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形式、探索信息年代教育办理新形式。
三、乡村学校的变道超车
互联网为乡村学校提供了打破地域边界巨大的契机,三年来我带着学生一直在网络上上课。这张课表上有一个二维码,有兴趣可以用微信小程序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上千个的学校,他们的课堂反馈都在这里有所呈现,我们的孩子的作品也在这里。这些公益老师在互联网上有的已经坚持了5年,这里有语文课、美术课、科学课等等。这群老师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社区,推动着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套课程改变了我们乡村学校的课堂形态,孩子们更加阳光自信,这个或许就是我想象中的未来学校的样子吧。疫情期间我们通过互联网云伴读课程也听到了来自朱永新老师和汤敏老师给我们讲的互联网如何改变、正在改变教育,未来学校已初见端倪,未来已来!
前两天,我还带着我们全校师生听了朱永新老师讲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讲座,对我们启发很大,如果不是互联网,我怎么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呢?所以互联网教育正在改变着乡村孩子未来的命运,如果不是互联网我和我的学生是不可能听到朱老师的课的。通过互联网,优质均衡教育公平的梦想越来越近了,这也是脱贫攻坚给我们的这个使命。作为一个老教师,现在我是互联网上的一名新老师。对于我这个乡村学校的老教师来说,现在我的新身份是互联网上的新网师,不管是星光的“星”还是新旧的“新”。
教育部今年又加大了对三个课堂的推进,从我们这些乡村学校来讲,就是一个全新的机会,所以无论是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都是在推进我们乡村教育的变道超车,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相信随着我们教育公平的梦想,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