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规大河,列郡祁连》之所思

很开心能够在作者将书出版为纸质书后,得此一阅。读后心中有颇多感慨,可能此篇显得散乱,文字或许还蛮枯燥,但一定还是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图片发自App

作者利用史书中记载寥寥的战事,展示了霍去病带兵打仗的种种细节,一本没有女主的小说,却仍然能让人一口气读完。

卫霍等人的功勋是建立在与他们一起作战的将士们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当然包括牺牲。他们也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许还有妻儿在家中等待。

即使是很小的时候看的《汉武大帝》,却依然记得那几个镜头。卫青不住的感慨:“惨胜如败!”

53集截图(自己截的)
截图(让我一顿找啊)

战事过后,国库物资大量消耗,将士们死伤惨重,怎么能熟视无睹呢?(想到最近某国的军事行为,更可怕的是那么多无辜的平民遭受的一切,唉)

当然,击退匈奴,伤害的是当时的百姓,却为后世子孙的安宁尽了力。

小人物的合理想象

之所以喜欢此书,除了它不同其他所谓历史小说的套路,还可能是因为一些透露出的观念认同。作者塑造了许多骠骑将军身边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都为了大汉与匈奴人作战。

他们之间斗嘴的片段很容易把人逗笑,而每一次危险的来临,生命的结束又忍不住让人泪目。史书中,他们不会留名,死后,有的连尸骨也无法安葬。没有小人物,其实也就没有了大英雄;没有每个平凡的人,也就没有广阔的历史。

这或许也是我渐渐倾心考古与文物的情缘之一吧!“透物见人”,哪怕是碎片,也依然难得。在无信史的时代,考古的重要自是不言而明。在有史书记载的时代,其实它们一样很重要。大的历史层面自然要有人关注,宏大的历史问题(比如中华文明起源 etc.)有无数人去探寻,小的问题就不重要了吗?

为什么像敦煌文书、云梦秦简、居延汉简等出土文献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将史书中不可能记录下来的细节再现给我们。睡虎地秦简对秦代法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墓葬提供的信息中知晓一些秦代下层官员的生活。汉简中,你了解之后没准发现西汉边疆基层公务员的生活与如今的小公务员有那么多相似……

它看似不能“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却最容易与今人产生共鸣,形成情感联结。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时候,遇到那些文物,是不是与今日所用之物有所联系便可以容易理解几分呢?

所以对于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个普通的汉朝士兵、军医等人物,和大英雄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人,我能够接受这样合理的想象,所以对作者的人物塑造很是喜欢。

内容与情感

其实,这部分的触发点是书中提到的“和柔媚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确实是如此记载卫青的。几年前一个作业要做史料选读,特意选了这篇,也对“和柔媚主”提了些看法。史书记载的言语谦卑,还有多少讨好陛下的意味。

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陛下对他的恩情和二人的身份关系、卫青童年和少年的遭遇形成的谦卑的性格等等,一点也不难理解大将军所说的话和表现出来的态度。

文中透露出司马迁的不屑其实是针对卫青等外戚而言,依靠裙带关系处高位,对待君王一味顺从不知谏言,这可能正是太史公个人道德价值观里所不认同的。

就书中主体所写的霍去病出战,虽然可能一些地方有夹杂私设之嫌(《史记》记载的骠骑将军相比而言不怎么关心爱护士兵),但是并不影响整体的叙述,况且这个私设倾向我也喜欢啊(捂脸)。所以如果让我这个读者评分,还是能给出不错的分值。

希望更多感兴趣的人可以交流啊~我才不是广告呢←_←(又没有广告费)


原本脑子里的闲言碎语甚多,没想到一天之后小记一下,倒想不出几句了,暂且记于此吧~期待卫青墓保护不再是问题,作者如有新坑,我必前往支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西规大河,列郡祁连》之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