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显露的欲望之型

文 /臻知夏

图/网络(删除)

图片来自网络

兰蒂是个闲不住的人,年轻时经过几次创业,获得了第一桶金,几年后投资失利,面临着破产。起起伏伏中最终又在机遇面前重新开始,后终获得成功。

在别人眼中的她是个乐观、有冲劲的人。在家人看来,她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誓言”精神,她心中定下的结果仿佛是她的引向标一样,带动着她向那个方向前行。

有人认为,人的欲望总是永无止境,你达到了这个,又会想去突破另一个。特别是当享受到成功带来的物质满足,以及关乎个人名望等精神层面的光环时,人会非常眷恋经由它带来的美好体验。

社会中那些代表成功人士的标签,总是喜欢别人向他投来赞许的眼神,对于别人的肯定,会内化为自己目标的暗示。他们重视公共关系,以认识名望为荣,会采用各种方式接近名流。

有一位企业家,十几年前是一个仓管员,他从破小的库房走出,做过工地,跑过运输,做过销售。之后他在朋友的公司里从事业务工作,肯吃苦的他业绩排名靠前。之后亦从打工者身份转换到自营个体,后又创办了企业。从最初只有他一人的单打独斗,而今创办的公司已有上百号的员工。

企业越做越大,他的目标不再停留原有,他参与了多个名人聚集的平台,做到了他一直想成为的那种被仰视的人。

光鲜、被尊崇,喜欢赢的感觉,在目标达成后,所有合乎他们内外在的因素都化作心内的自豪,满足感随着不断向上堆起的标签给填满。

有些人做公益或是面向社会作积极向上的引导行为时,只是用行动做着认为应该做的事,就因为认知里觉得这些回馈本就应该,没有多余的想法。

就像影视演员古天乐,自2009年开始捐建学校,到至今为止已经坚持了13年,前前后后捐建了100多所学校。他表示,自己没有目标要捐多少,只要有能力就会一直做。

默默而做,从心出发,向阳的力量总能让大众看到他的光芒。即使没有对外宣传,人们对他的评价亦是极高。

而有些人则带着功利之心去关注结果,只要能令其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亦会不惜做一些与内在相伪的事。他们具有敏锐的觉察能力,或会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适应相似群体的行为模式。

成年人的世界里,物质、名利、地位,精神方面等,都在这些促推下自然地生发。

成功,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是能力的象征,是多向性思维的核心驱动力。

他们为了营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独特风范,或者说是表现其领导特征,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营造一种成功人士的外在表现。

当前期还未达到设定的目标时,他们会在观察中促其成长,会有看轻自己的心理。对别人的评断特别在意。在某个需要彰显其在不同位置时,会表现得与其场合融入,甚而特别投入的行为。

社会上对于名人公益事件的参与,是能够将人与其普通大众区分开来的一种方式。

与名流的大合照、能够体现与其互动的大大小小画面、参与的公益事项,受众效益等,都能在此类人群有所表现。

后者的成功人设,或者可以说是“公益使者”的身份,在日常行为中与其表露在外的又当是另一种形象。

他们或在人前是A身份,而在另一个场景中又变为了与道德相违的人。诸如满口皆是伦理和尊重理念,但其实际又是与其相极端的不同。这在某些情感走向偏离的人来说,往往心口不一。

成就型的人在不健康状态下,其内心深处是自卑且不安全的,他们会为完成目标结果而将阻碍设法排除。即使在生活富足的时候,他们亦会担心会不会出现不可确定之事,让他们目前所拥有的东西消失。

职场上不乏这样的人,他们的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工作时间被业务排得满满的,即使坐在办公椅上闭目养神时,其大脑还在思考他们费心的事。

工作狂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事业的成功,为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更好的证明。能力在助推中有可能与成功交手,欲望在更高的自我设定下为成功打下了内心的基石。

成功对他们来说,不仅只是对自我的实现,还有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即让父母以其为荣。

从小的家庭环境和父母较弱势社会地位的存在,会让他们在童年期就会产生,“我需要做点什么,才能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这样的暗示在心里落地开花,他们会在某些情况下,会以父母的选择为选择,亦会牺牲自己而淡化自己的意愿。

人的性格不会说是完全地单一的类型,有些方面占着较大的比重,而有些仅仅只是辅之,成功他的次要素。

生活中的完美型或多关注于事件本身,而较忽视人的方面。他们或者明明已经处于精疲力尽的状态,但还是愿意为此继续撑一撑。

如果你发现严于律己,重视目标为度的人,偶尔一两次的生病,会让他们在那一时刻变得慢下来,在放松状态下,思考中将疑惑放大,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行为与情绪更加融合一起。

余总在公司中被称为不生病的铁人,身体状态佳,保有健身爱好的他在一年前突发疾病,身体极度不适,也就是在那个休养期间,他的情绪从不安到坦然,心境亦变得更加愉悦。

从疑惑中思考,在思考中放松,而又在放松下让原有饱满激情的状态按下暂停键,休整在思考,从中得到内心的答案。

成功人士,追求高效,重视结果的欲望,会让他们源源不断地生出我还要继续的鞭策,也正因这样,会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极易产生放弃又要继续的矛盾中。

如何消减他们固有的思维,应让他们从关注事件本身的重心转移到关注自我的层面上,即“我是否因此出现适应不良?是否有所不适”,在反复多次确认中,将自我需求的关注点越发清晰地显露。

性格多种多样,有人主要性格中就有几个看似都有交叉的联系,好像都有自己的存在。这是自然。人不可能仅仅只有单一的表现于它的整体,在某一方面它又将有自己的独特,而成为对内或对外给外在留下的印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显露的欲望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