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概率系数决定你的收益

你身边有没有特别害怕乘飞机的人?飞机从出事的概率上来讲,应该算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为何会有人怕呢?还有,你认不认识特别爱买彩票的人?彩票的中彩概率非常低,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呢?还有,你做股票的朋友中,有没有人热衷于打新股?打新股的中签概率也非常低,这种投资方式可能也不合算。

那这些决策怎么还会发生呢?其实这些全都是由于错判概率而导致的决策偏差。也就是说,人在决策时,内心给予一件事情的权重并不等于它的实际概率。

这和理性人的做法完全不同。如果有一个投资项目,50%可能赚20万元,50%可能亏10万元,这个项目能不能投呢?做不做这个决策有两个因素,绝对损益(20万和负10万)以及概率。概率是多少。理性人会在决策时进行加权平均:20*50%+(-10*50%),一算,正的,那就投吧。

行为金融的决策理论对于权重问题有一个论断,概率权重到决策权重的转化是非线性的,决策时,是非理性的,你内心给予的权重并不等于它的实际概率。会出现下面四种情况:

1. 低概率事件被高估

2. 低概率事件直接降为零

3. 高概率事件被低估

4. 高概率事件直接升为1


一.低概率事件被高估


打新股,所谓打新股,是按一个折扣价格,比如50%的折扣,买入新股。这个收益率算是比较高了,而且基本上无风险。所以,有很多人愿意去打新。因为打新的人太多,所以,要摇号决定谁能中签,而中签率却很低,只有1%。按收益率乘以中签率来计算,平均收益率只有0.5%,其实非常低。但在投资者心目中,低折扣在决策时的权重被放大了,所以,打新股就非常吸引人。

这类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绝对损益,但概率很低。投资者往往会被那个绝对收益吸引,在心目中放大了概率。


二.低概率事件直接降为零


比如说,你家小孩出门的时候,你会关照一声,“出门当心点,注意安全!”而孩子可能会觉得你啰嗦,回一句“知道了!”你觉得出门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提醒他当心,而他却把这种低概率事件的权重直接降为0,所以会觉得你很啰嗦。上面两种情况,其实都是低概率的,但是做决策的时候,一个被高估,一个干脆被忽视。我们在投资中,又该如何区分判断呢?

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第一种,高估概率的投资对象往往偏度高,特征是损益非常高,投资者会被极端损益所吸引,怱视了它的概率其实很低。打新股、高收益投资等都是这种情况。而第二种情况强调的是对低概率事件的漠视。

例如,投资专家或自认为是专家的人,不太愿意相信与先前观念相抵触的微量信息,选择漠视。在金融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更容易产生前一种高估低概率事件的情形。


三.高概率事件被低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听到小三的话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高概率事件被低估的,自己原配的肯定是被自己的老公低估了,小三上位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可惜执迷不悟的老公高估了小三的概率,而把自己原配的老婆忘的一干二净。

原配的老婆对自己老公的爱是个大概率事件,在出轨的这个人心目中,大概率事件的决策权重降低,感受不到,也许只见过几面的这个人是小概率事件,在他心目中决策权重变大,最后导致决策错误。

你是否也曾经出现过“失去了才觉得是最美的”这种感觉?例如父母的关心,为何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美,失去了才觉得美呢?这就是人低估高概率事件造成的。

在投资决策中,这种低估高概率事件,典型表现为不重视资本配置。你的资金如何在大类资产中配置,多少比例存银行、多少比例买股票、多少比例买债券等,这个比例至关重要,占你投资收益的90%以上!但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个高概率因素,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如何挑选个股上,这是导致投资收益不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做金融投资,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抓住高概率事件,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可惜,大多数人都搞反了。


四.高概率事件被升为1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连续概率的决策中。

例如,作为一个领导现在要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由7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90%的把握能拿下来。可能觉得这个项目十拿九稳了,可以投。实际上,当90%乘6次以后,概率已经不足50%,即这个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你错在哪里了呢?错在你把高概率事件的概率高估,直接升为1。1乘6次还是1,所以你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同样,你会发现,后面两种,其实都是高概率事件,那为什么一种会被低估,一种又会被高估呢?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

我认为,把概率直接升为1往往发生在连续决策事件中。

例如金融市场的分析师,推荐决策往往包括连续的几步,如调研、分析、判断、决策,如果每一步你都收到大概率肯定的信号,则会倾向于做出确定性的推断,而忽略决策链条的长度;单次决策的情形则容易低估高概率,即“失去了才最美”效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中的概率系数决定你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