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长津湖影评的思考

在“为谁打仗”的问题上,《长津湖》把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国内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联系在了一起。在审美方面,《长津湖》中的志愿军指战员也不再羡慕美李军的军装了,影片把身着解放军/志愿军军装战士们拍得朴素美观,有一股子人民子弟兵的精气神,

在革命战争中,对待牺牲烈士,一般都是就地、就近安葬,解放后,再由各地人民政府统一迁葬于各地的烈士陵园,没有火化后带走骨灰的传统。1950年的时候,新中国虽然成立不久,但因为有长期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征兵都是有组织进行的,不是说一个连枪都不会打,甚至连子弹都没见过的毛头小伙子,找到一个“坐小车”的大官就可以直接进入作战连队了,威名赫赫的九兵团,难道是一个草台班子吗?这个故事架构让我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1952年,美国好莱坞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表现长津湖战役的电影《绝不撤退》。拍摄《长津湖》,无疑是要帮助年轻一代铭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但如果影片中的人物,不是来自真实的志愿军英雄,而是来自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英雄”,这会引发什么联想呢?

《长津湖》中没有朝鲜军民的影子。和近代以来的许多战争不同,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也体现了国际主义,由于无法通过和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之间的互动来阐释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动机,志愿军似乎成了一支只为自己打仗的军队。

老战士和新战士的关系,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电影如《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奇袭》《上甘岭》《英雄儿女》中都有表现,真正体现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志和战友情谊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了一起,否则的话如何能够结成无坚不摧的钢铁集体?

因为宽宏大量地对待敌人,是胜利者才有的特权与心境,失败者是没有资格讲究这些的。美军向“冰雕连”敬礼,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但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传说,并无可信史料证实。

渴望被敌人“瞧得起”,这是一种失败者的心理,不是胜利者的心理。胜利是一种坚硬、锐利的事实,失败者不承认,就会被碰得头破血流,所以胜利者不会介意对手是不是“瞧得起”。被敌人“瞧得起”并不是无条件的。你首先要承认敌人是专业的、大度的、实事求是的、是有守有为的君子或拥有高贵精神的绅士,然后被他们“瞧得起”才有价值。只是具有如此之多美好品质的敌人,还是敌人吗?你还不赶紧纳头便拜?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看长津湖影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