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只能做一次

带女儿去看《熊出没·变形记》,意外地好看。女儿觉得好看是因为它搞笑,我觉得好看是因为它触碰到了我一直在潜意识中思考的问题:父亲对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模糊的?因为责任意识的淡漠,所以母亲丧偶式育儿。父亲只是远离的背影,或者闲谈中的音节。

威严的?象征着秩序与法律,教孩子从自然状态下没大没小的动物成为文明社会里有规有矩的动物。

俄狄浦斯式的?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孩子对异性,乃至对同性的看法。

或者兼而有之,只是当时懵懂罢了。

做父亲的过程只能一次,正如我们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孩子这个“产品”一旦铸成,产品经理就无能为力了。打不了补丁,更不可能召回。

团结屯的伐木劳模强子爸显然不相信。

我们可以想象,他在退休后的某个时刻,或许是深感儿子窝囊无用,甚至无望传递香火,便开始反思,发现强子成长过程中,他起初虽然没有缺位,后来却渐行渐远。加上儿子日记中的诸多埋怨,更是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具体罪状,于是痛定思痛,毅然前往弥补,同儿子重温童年旧梦,以期重塑父子之间的纽带。

这样浪漫的故事,自然只存在于动画之中。

想重返童年,正如将硕大的身体变成昆虫般渺小一样,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去看,《变形记》表面上是温馨的合家欢,实际上却有几分残酷在里面。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强子最开始要买的不是缩小器,而是放大器,可以将小苗瞬间变成大树,好让他一日暴富。

原来,强子从未想过回到童年,而是渴望在成长的道路上飞奔——特斯拉级的飞奔。

可惜强子的父亲来晚了,不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只能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