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

重读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其实里面有七篇小故事。这一次就直奔第七篇《小径分岔的花园》了。

作者在序言中表明了,这“是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在最后一段之前,对作案目的也许有所觉察,但不一定理解。”

可是,《小径分岔的花园》令我迷恋的不是战争+悬疑题材,而是满满的中国古代哲学元素。猜测作者也有这样的设想,怕读者不明罪行真相,所以在结局和盘托出杀手的动机,以免堕入对情节的猜疑,疏忽了花园的暗喻和哲学价值。

小径分岔的花园既指杀手曾祖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亦指现世杂乱无章的困境。我想。

我始终存疑的是那封信,那封已经褪成粉红色的薄纸上的信写着“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汉学家说:“在发现这封信之前,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 就好像下一盘棋,下完还要下。

然后,读到余下的六篇小故事,就好像迷失在更多分岔的花园里。再想想你已在哲学读本里转悠上一些时间了,这时发现,科班出身的哲学家们、非科班出身的哲学家们(通常就是作家),最感兴趣的可能不是或者已经不是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之类的人生问题,而是关于时间、空间/宇宙和语言/符号的神秘力量了。这是我从博尔赫斯的作品中的深刻体会。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作为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作品对幻想文学贡献巨大。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虚构集》和《阿莱夫》中就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梦、迷宫、图书馆、虚构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擅长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为读者带来神秘的、梦幻的、虚构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