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轶事 - 开始读书

和平广场一带不比闹市区。在省委对面,体育场南面的胡同里,有一家小商店,叫省委合作社。我们叫它“省委合社”。这是附近我奶奶去买菜的唯一商店。再远的,是崇德街(现在叫中兴街)。那里商店多一点儿。如果还想买更多的副食品,就得去太原街的“圈儿楼”了。这附近没有公共电影院。每星期六晚上,我们都是在省委礼堂看个电影。那个礼堂是会议场所,没有阶梯式的座位,也不对号入座。座椅摆的都很随便。但是大家都互相认识。去那里也算是参加省委的社区活动。一般都是由家里的孩子下午去买票。电影票一毛钱一张。我是家里孩子的老大。买电影票就是我的艰巨任务了。当时每个孩子都有家长给办的“家属证”。可以在电影院或游泳池开放的时候进省委院儿。当年的众多中外电影对我世界观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是人在年幼时记忆力都超好,每次看完一个电影,那个电影就会在我头脑中再回放一次。经常是回家后我在母亲的催促下准备上床睡觉,动不动就停下来在那儿发愣。其实是还在自己脑子里看电影呢。还记得当年看过的《泰坦尼克》,对我震撼很大。因为一般的电影常常是最后有个超级英雄或英雄们拯救了世界,结局皆大欢喜。这次怎么了?以至于多年后新版本的电影问世,我一直没敢看。美国对不同的电影实行年龄限制,看来是有道理的。

我们院儿里的孩子尽管喜欢淘气,读书的风气还是很盛行的。从育才那个胡同沿着和平大街再往北走,有个马路弯新华书店。当时的规模很大。每到假期,父亲每星期发给我五毛钱让我自己去买书。所以我是那里的常客。可别小看这五毛钱,有时一次能买四本书。现在还记得《大林和小林》,《星星小玛瑙》,《大鲸牧场》,《冠军的秘密》等。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科幻小说和浪漫的散文。还有《中华活页文选》。这是老叔指定我买的。那里收集了著名的古诗文和优秀的近代文学。他用这个给我当教材。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开始喜欢长篇小说。从那时起我发现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书,从《海底两万里》开始,一直看到《神秘岛》,《机器岛》。很多书都是在院儿里的小朋友家借的。他们一般都是哥姐多,他们的好书也多。还记得我在一个朋友文文家玩,突然看到他家客厅的书架上的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就被里面的故事迷住了。他家来客人了都没顾得上回避。就这样一直看下去。直到弄清楚鲁滨逊和他的“星期五”最后怎样了才放手。这家伙比我小两岁,也在育才上学。他爸是个部队的副司令。可能是营养丰富吧,他比他的同班同学高一头。后来他长大当了个医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轶事 - 开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