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给生活来一次“任意震动”

蒂姆·哈福德著

每次从市区回老家,习惯了全程高速,因为我觉得走高速有诸多的好处。高速公路路况比较简单,只需控制好油门和方向盘,就大可以放心前进,不用担心有个小孩突然从十字路口窜出来,或者红路灯路口有行人抢道,走高速比较安全。在高速路上,只要按照导航指示,注意在限速摄像头下减速,在区间测速做好速度控制,其余的路段还可以适当提高速度,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时间,也不用担心违规行驶被开罚单。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一次节假日回家,临时被告知,我不得不到另一个地方去接一个人,那个地方是我没有去过的,路况也不熟悉。我只能在导航上输下对方发来的地址。按照导航指示,最佳的路线是先走一段高速,然后其余的路段走县道回家。那天上班到很晚,而且连续一段时间高压工作,下班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那时归心似箭,心只想着能早点回到家里洗个热水澡,然后好好睡觉,没想还得在折腾一番,感觉生活真心混乱,心里很是恼火。

在高速路上,为了防止自己打盹,我把音乐调到耳朵能够接受的最大音量,但还是难敌倦意,在高速行驶的同时,眼皮却一直在往下拉,有好几次险些撞在护栏上,头皮瞬间发麻。但在回正方向盘行驶不久,新一轮倦意再次来袭,脑袋却似乎不受控制的昏昏欲睡,即使我用力拍打自己的大腿,也无济于事!那可是非常糟糕且非常危险的体验!

下了高速,按照导航的指示,我进入了完全陌生的街道。因为第一次行驶在那陌生黑暗的公路上,我不得不一边仔细听着导航的指示,一边认认真真分析路况,即使在黑夜里视线很受限,能见的范围很低,但潜意识也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疏忽!所以,在下高速后,不用刻意提醒自己不能迷糊,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潜意识已经把我从昏沉中拉回清醒。

在接到人继续上路后,因为远离高速路口,只能沿着县道行驶。很糟糕的是,那一段路卫星信号很弱,车子前行了很长一段距离,导航上的位置还显示在接到人的位置。我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印象,小心翼翼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试图避开一切可能出现的隐患。由于速度很慢,我可以把窗户摇下,让夜风灌进车厢,心情反而好了很多。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回到家里我看了时间,那一趟竟然比我平时走高速还要提前了5分钟!我大吃一惊,原来有一条更佳的路线回到家里。更令我惊讶的是,当我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身边的同事,有人告诉我,其实导航给出的并不是最佳的路线,从市区回到我老家还有更好的路线规划!后来我去尝试了,才发现果真还有更好的路线!

那一次的经历让我很震惊。后来我发现,不仅仅开车这件事,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以为自己找到了“最佳路线”。但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了循规蹈矩,或者习惯了听从计算机(导航)或者权威(比我们厉害或者成功的人)的“指令”或“建议”,我们就信以为真,以为只要按照“最佳路线”就能最快找到出口。可是,我们却毫无知觉地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在“智能”和“权威”的裹挟下,已在陈规陋习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比如我们对新生的孩子关爱有加,对孩子的关爱可谓无微不至。从孩子出生前,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一切隐患,誓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扫清一切障碍。从分娩开始,我们就担心孩在孕妇的肚子里会吃到羊水,会被闷坏,会被脐带绕颈,会生产不顺利……然后在一些产科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剖腹产。有人甚至合着“八字”而来,选定好了时间强行把孩子从孕妇的肚子中取出!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很多婴儿并非一定需要剖腹才能出生,而且,很多建议采取剖腹产的产科医生一定不会告诉你,其实保持新生儿体内平衡的微生物,是可以从母亲身上获得的,但这一过程不是在子宫里完成,而是新生儿经过母亲产道时获得的。而体内微生物的平衡,对于孩子的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好笑的是,我们把剖腹产也当成了对真心关爱孩子的一部分。

比如我们多数人认为,规律和整齐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工作效率更高,变得更成功。于是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总是要干净、整洁、有序,要对各类文件也要分门别类,似乎只有那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太过于整洁的环境反而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心里影响,从而增加的工作的负担。而过分追求文件、邮件的分类整理,也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对于一个忙碌的员工,他们最需要的文件,往往就是放在文件堆最上面的一个,至于其他很久不会用到的,甚至可以在完成后直接送进碎纸机,而不是再花费时间去整理、存档。

比如我们也总是认为凡事要计划的越详细越好,一个项目的进度要量化到具体的每一天,那样开起来似乎更容易执行。其实,我们总会忽略了,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计划太过详尽了,而变化又是太快了,没能按时完成“严谨”的计划,心里产生了压力和愧疚,新的任务又无法得到推进,反而造成了恶性循环。其实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我们制定的目标过于简单,而世界过于复杂,任何可以计量的事物都无法全面反映所涉及的真实情况的复杂性。所以,计划要宽松一点,留些余地给突如其来的麻烦,也留些余地给突如其来的机会……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按照各种规则成长,而且似乎按照那些既定的规则循循渐进,总能到达一个不错的位置,或者找到一个出口。但是,很少有人会鼓励我们有时生活时需要适当的混乱,以此给自己的认识来一次冲击,更少有人推崇“任意震动”,所以创新也变成了偶然性的小概率事件。

若不是因为那一次深夜接人,我就不能发现更好的回家路线,我就一直固执的认为走高速是更安全、更省时的选择,却没有意识到,只要在高速上出现一次失误,那都是致命的。而事实证明,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运行平稳,驾驶人员更容易发困,会更容易发生疲劳驾驶事故!至于省时,那仅仅是我自己的“先入为主”的偏见而已,快速不等于路程缩短,而实际是路程是被放大了!

其实,生活是需要适当的混乱。在2014年,伦敦地铁工人爆发了一次大罢工,导致全城270个地铁站关闭了171个,大部分乘客不得不选择了跟平时不一样的乘车路线上班。但罢工结束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恢复了原有的上班路线。因为大约有5%的乘客发现新线路比原先的线路更便捷,从而继续留在了新发现的路线上。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罢工的震动,那5%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到达目的地原来还有更好的线路。蒂姆·哈福德把那次震动叫做“任意的震动”(arbirary shok)——没有精心布局,没有特定方向,就这么随机地、简单粗暴地给你震动一下,却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机会。

准备好了吗?是时候给平淡无奇的生活来一次“任意震动”了!




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点击这里更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乱》:给生活来一次“任意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