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么多读书方法,却依旧不会读书?

文|苏诉

作为一名大学生,考证就是一条不归路。

不管是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各种资格证考试,等等都是避不开聊不完的话题。

有人顺利通关,有人铩羽而归,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在这些证的背后,都藏着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要知道那些帮助我们复习取得资格证的书籍都是工具书。

虽说各类书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不同于哲学类、历史类或者文学类的书籍,工具书有着其独特的读书方法。

昨天晚上,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坐在自习室把新到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看完了,自习室很安静,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捧着一本书,拿着一个笔记本的感觉很棒,很安静,内心难得的平静。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在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时,发现了“成功人士皆读书”的观点,且开始尝试一年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并在学习速读法的过程中掌握了独特的读书方法,也因此有了这本书的出版。

也许你并不喜欢这种超快的阅读方法,我也必须承认读书我更偏向于随着自己的心、不去特意追求快速阅读,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有很多书并不适合缓慢地阅读,也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我们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缓慢阅读。

而工具书就是可以快速阅读的典型代表。

那么如何更好地阅读一本书,将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岩井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向我们介绍了系统的读书方法。

有效率地读书

上学这么多年,听到最多的学习方法就是提高效率,学习需要提高效率,而学习的途径读书自然也需要提高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呢?

从小到大,我个人都偏好于没有目的地读书,也就是读书要随着自己的心走,想读什么读什么,不为外界的其他声音所干扰,我一直坚信着没有目的的读书才是最好地读书。

所以,我从不把看辅导书,工具书当做读书。但随着年纪的增大,读书这一行为缓慢地开始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或是为了考取资格证,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各种的原因就成了我看书的理由。

但同时我也发现,带着目的去读书得到的提升以及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设想一下,假如今年12月份要考英语四六级,那么现在要准备的则是英语真题卷以及背四六级单词,按着我们需要的知识去带有目的地复习,一定会比盲目学习的状态会好。

正如我看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为了提高我读书的效率,并学到一些更为实用的读书方法,明确目的以后,带着问题去看书,在书中寻找相应问题的答案,只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阅读效率大幅度提升。

不知道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了书的序言,目录以及后记。

第一章 有效率地读书

第二章 边读书边做笔记

第三章 牢记读到的内容

第四章 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第五章 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

从书的目录中,我们会很容易地看到这本书的脉络,从读书要提高效率到做笔记,牢记书中内容,再到付诸行动,以及最后一章,都是《实用性阅读指南》要教给我们的东西。

如果我们事先看了这本书的序言,在看书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我们困惑的问题,读书效率自然大幅度提升。但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忽视这个地方。

再以此书为例,书的序言凝缩了这本书的要点,以及作者的介绍和写这本书的想法,而后记则是全书的总结,记述了写后感想和想要感谢的人。

此外,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学会输出,例如写书评。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输出不仅仅能分享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时候也能帮助我们记忆我们要学的东西,写文章需要条理性,需要逻辑,为了持续输出文章,也就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地读书,更好地坚持下去。

边读书边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早就不知道听了多少遍,通过做笔记我们能够分析出一本书的重点。

以大岩俊之的阅读经验来看,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最重要的仅有4%,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一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水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除却平常读书的笔记之外,我么还应该做思维导图。

我是文科生,高中时代的政治我们就是通过思维导图来学习的,尤其是哲学生活,简单的一个图,可以揽括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弄清一本书的脉络,在以后的答题当中也会逻辑十分清楚,分值自然不低。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将思维导图分为两种,一为按顺序总结一本书的标题、章节和小标题,二为按顺序整理书中自己感觉重要的部分。

按顺序整理自己认为重要的要点


按顺序整理一本书的章节以及标题

至于需要的工具,无非就是笔和本,这些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准备。

此外,我认为也需要在思维导图前可以把这本书的的基本信息标注在最上面,诸如书名、作者、出版社,如果是外国作者的书,也要标上译者的名字,方便以后查阅。

同时,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输出文章,使文章更有逻辑性,更清晰明了。

牢记书中内容

近来一直在背单词,背了忘,忘了背,就这样循环往复下去,竟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单词也记住了不少。

我们都知道忘记刚刚看过的内容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很多时候还是很不甘心,书中介绍了1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一个记忆现象——“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它非常清楚地将记忆如何遗忘的过程展现了出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会发现,如果不特意复习,可以说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我们学习到的大部分知识都会忘记。那么如何牢记书中内容呢?大岩俊之向我们介绍了好几个方法。

1、重复记忆

重复记忆的好处不必多说,熬过高考的朋友们都会懂得。

2、整理成故事记忆。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故事,但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说,如果把书中的内容整理为故事,记忆的时间会更为长久一些。

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小说,如果我问你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够答出来,也许会忘记书中主角的名字,但一定能够很好地复述。这就是整理成故事记忆的优势。

3、以输出为前提进行阅读

总谈起看书之后要输出,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理清这本书的脉络,也是为了很好地记忆住书中的内容,并可以在输出的过程中找到这本书的重点,进行消化学习。

4、将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

为什么看书,为什么看工具书,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吗?

那如果只看而不将学到的东西付诸于行动岂不是无用?借助亲身实践不仅仅可以学到更好的方法,亦可以通过实践更好地记忆住自己学到的东西。

学生时代,每次下课后,只要学到新的东西就会安排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就是为了消化刚刚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弥补。

正如我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学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思维导图,虽说一直都知道,但这也会第一次开始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其中效果不言而喻。

韩寒说,“听过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同理,我们虽然看过很多阅读方法的书籍,但也不能说我们的读书方法就真的适合于每一个人。在我看来,读书方法也不论好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过这么多读书方法,却依旧不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