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我们不妨作这些思考。
① 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构如何?
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悉的、爱好的和能对学生施加影响的。
② 要研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
哪些专业知识是自己的所长,研究较深的,指导起来得心应手的,并已获得成功的。
③ 要研究自身特长如何?
这些特长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发挥?如何使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些特长可以是专业的、外显的:例如语文老师的书法、朗诵、表演。数学老师讲几何,不用圆规能随手画出标准的圆…
也可以是专业的、内显的:如语文老师长于哪些文体,哪种文学样式的教学;还可以是非专业的、外显的:诸如体育、艺术、电脑;也可以是非专业的、内显的:如擅长音乐、组织管理、作思想工作…
④ 要研究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怎样去及时“充电”?什么时间去“充电”?用什么方式去“充电”?
这些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施展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自己分析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和思考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从而使新研究的问题切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教育行动研究述评》)
(二)研究学生,做到“知彼”。
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
我们提倡研究学生,不但提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身心的特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知识状况,更要研究他们学习的认知规律。
从认识论角度讲,学习的认知规律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可把它概括为“通读、质疑、理解、积累、运用”这五大环节。
即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掌握知识、运用实践,如此反复进行,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品味到本学科的所涵蕴的审美情趣和浓厚的人文韵致。
由此看来,研究学生,是从知彼的角度,在因材施教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问题,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三)研究教材,做到“知书”。
即对教材的研究。
在观念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更要审视自身的观念是否改变,因为教师观念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法上的改进,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经验,教师就会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中就会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研究新教材,首先要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比较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要做到心中有数。
还要研究各课之间、单元之间、各册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发现新教材有哪些不足。并对此进行弥补,不然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一落千丈。这些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原来教材就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就是孩子的教材——未来小学课程的六大转向》)
(四) 研究教学,做到“知法”。
1) 如何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因此一堂好课不重在看教师在课堂讲得如何神采飞扬,吹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重在看教师能否能“惜口如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其教法。
2) 如何处理“惜口如金”与“泼墨如云”的关系。
在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上,我们的老师有待进一步明确。
两讲原则:(两讲要做到泼墨如云)
① 知识的难点,因为难,不讲学生便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讲。
② 知识的重点、关键之点教师不讲学生便不能把握,老师必须讲。这“两讲”,作为教师必须讲深、讲透。
三不讲的原则:(三不讲要做到息口如金)
① 文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的不讲。
② 文本中的知识、学生还没掌握但通过自学能把握的不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把握。
③ 文本中的知识,教师讲后学生也不能把握,不讲。要敢于“舍得”有“舍”才有“得”。
(《故事与教育:教育叙事研究的多重维度探究》)
(五)研究考试,做到“知考”。
考试,是我们教师的生命线。有以下几个研究。
研究《考纲》与“考题”的关系。
① 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
② 难点、重点有哪些。
③ 考试的题型有哪几类、分布的比例怎样。
④ 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以上几点,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细细体味。
(《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理想的教育过程是经历多、考试少、空间大、情感深》)
(六)集体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比较繁杂的,如若靠单兵作战很难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了。有时候就需要同事帮忙评判,也需要大家集体钻研,诸多问题,必须靠群策群力才能办到。
长期研究问题,能使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也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行动研究的三个特征:参与、改进、系统而公开》)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