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行-共学社群底层的基本构建

共学,创造有效学习的新时代!去中心化,去老师化、去组织化,让一切自然流淌。

追随钱志龙老师参与轻舟计划探寻天命学习成长之旅,又在风帆中深刻体会共学的价值和魅力,这个时代优质的内容泛滥了,好的课程和书籍泛在化了,有效的学习就是需要在“阅人无数”上下功夫,确保更加简洁高效的学习。

学习自古就是:读万卷书,行千里路,阅人无数,明师指路,自有开悟,那么所谓共学,也叫群体互助陪伴式学习,这种去中心化的学习方式,就是这个时代“阅人无数”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建设者,每个人身上都有特别的优势和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

既然了解了共学的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共学,共学又应该注意哪些基本的原则和事项,这个事情说起来有些复杂,那么提炼一下,核心的会是什么呢?

一、共学的方向和内容

为什么共学,目标在哪里?所有的共学伙伴要走向哪里?方向不容质疑,就是为了成长,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么每个共学的项目,是否有更加清晰地目标呢?风帆计划在培养未来的教育者,躬身行共学就是为了每个战友成为睿智的父母,读懂孩子的心,陪伴孩子终身成长。

那么内容呢?轻舟的共学有钱老师的基础直播课程能容作为基础,我们其他的共学是否有内容基础,关于主题还是值得提前明确的,那么一个共学的组织,能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甚至穿越生命时空,共学一定是回归到生活,充满烟火气的内容,甚至是如何做好父母,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衣食住行,愉快的生活。所有的生命力皆是因为共学的内容接地气,而且有普世到所有人。

二、共学的伙伴

和谁一起共学,共学是彼此陪伴,共同成长的一群人,这注定是一群被筛选过的伙伴,有着一定的目标追求,知识背景,甚至人生阅历,思考与探索。所以共学的伙伴一定是一群被筛选过的,甚至注定就是少数人的追求和选择。

筛选是基础,最好还有共同的任务协作的实践磨合,经历过磨练的伙伴在一起共学,这个共学才会是有激情,有碰撞,更是有产出和收获。人心事上磨,共学最好是在具体的协作和配合中学习成长,这才是众行远的基础。

用金钱投票,用时间信任,筛选是共学质量的基础,切记随意链接组合。

三、共学的探究路径,或者说是理论依靠

共学探究的主题还是要聚焦在一些根本性的探究,底层原理的研讨论证,或者是实践验证,整个过程的逻辑和路径是否合理,经得起的时间的验证。甚至是研习一些经典的智慧,或者是圣人的传导,这样的内容的共学研习,更容易开辟新的视角,让每一个共学的伙伴,也许开放的话题,更加会有碰撞和值得照见的视角去解读或者体会。

基于共同的路径,各自有思考和探索,在共学中彼此的思考和实践,非常容易触动到彼此,在轻舟关于自我天命的探索,钱老师的逻辑路径就给了我们共学的伙伴一个基础的思考逻辑,这个就让所有的共学伙伴有了一个共性的框架和范畴,也决定了共学的内容会让我们彼此有深度的触动。

四、共学的融合

去中心化学习,独立的个体,完全不同的职业经历,如何各自绽放,又彼此包容,这是共学最艰难的地方。共学是否可以先期就有一个公共的目标,或者是方向,这是融合的指引,其次共学中不断挖掘和表达各自的感受,在同一个场域中彼此的感受,会让我们深深的链接,毕竟在同一个场域中,本就是这个场域的建设者,感受自己的感受,并真诚的表达,还有就是反馈,所有人都需要简单直接地反馈,这个反馈是中性词,只是表达自己地思考和建议,没有对错,采纳与否都无关反馈者,但是这一切一定是一个纯粹善良地初心。最后还是需要总结一下共性部分,已经彼此各有绽放地差异部分,记录下来很重要,唯有呈现就是结果。

当然共学更加高阶还是要在共学后回归到践行,人心事上磨,需要大家有一些公共地行为,各自去分别实践,有实践操作的持续训练,让共学伙伴都感同身受,其实行为一致本就是链接,长期的一致性行为自然会塑造共性的记忆,甚至会诞生共同的信念,这个也是持续共学地源动力。另外关于共学地过程被记录,这是属于共学地产出物,让成长有迹可循,共学只有方向,不苛求结果,那么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让过程被记录,让过程被看见,就是最好地呈现。

五、共同地信念

相信共学的价值,放下自我的傲慢,相信身边每个人都有智慧,也期待这种彼此被看见地学习方式,以空杯地心态,充满好奇探索的心,接纳每一次共学,关爱每一个共学地伙伴,倾听每一个发言,主动积极地贡献自己地智慧,唯有相信,自有结果,一切都是因为信念地自然流淌。

人地信念会来自哪里?这是个复杂地问题,既然我们走到一起来,请相信生命中没有无缘无故地遇见,宗少经常说: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这是我相信,每一个走进我生命的人都是帮助我,成就我而来,所有我很坦诚,也很欣喜。

共学是个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都在探索中,也非常期待更多的伙伴参与到共学体系的规划和设计中来。唯有不断打磨,相信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加完整的体系。

【共学总结】

共学毕竟是学习的方式,那么学习本身核心的问题依然需要给与关照,为什么要共学,共学学什么?什么样的形式和方式共学?用到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共学?我们共学去哪里?我们共学要呈现出什么?

共学的产出,很多的时候共学本身的组织也是重要的保障,共学的主持人,共学的流程,共学氛围的营造,共学公共文档的产出,共学联动践行的行为实践,这些都是机制上本身的保障。

学问最高妙的就是学会了提问,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回答一个问题要智慧的多得多,你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躬身行-共学社群底层的基本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