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小故事中看实事求是

分享一个《战国策》中的小故事。

《秦攻宜阳》,即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

先来说说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

秦国正在攻打韩国的宜阳城。东周共主周赧王让大臣赵累预测事情的结果,赵累说:“宜阳城必定会被秦国攻破。”周赧王开始不信,后被赵累的分析说服。接着,周赧王又让赵累谋划,如何从中得益。于是赵累献计,最终结果正如赵累预测的一样。

《秦攻宜阳》译文

赵累能从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这件事中看到事情发展的趋势,并针对该趋势进行谋划,从中得益,是个人才!

他先分析秦将甘茂在攻打宜阳一事中的处境,作为一名客将,如果能够打赢此战,则他有可能成为秦国的另一个“周公旦”;如果打败了,那他将被革除官职。对于甘茂来说,这可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他必全力以赴争取胜战。这是其一。

其二,秦武王力排众议,坚持要攻打战略重镇宜阳城,这代表着秦王统一六国的意志,只能胜,不能败,否则就是秦武王的耻辱。

想想看,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合力作用之下,攻下宜阳城,难道不是“大势如此”吗?

赵累能够清晰地洞见这两股力量,并且就此判定“宜阳必拔也”,这是他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做事的能力体现。

不仅如此,他还能在认识到这个大势之后,针对此势主动作为,从中得益,更是实属不易。

他主动作为了些什么呢?

他对楚将景翠的处境也是了若指掌,于是建议周赧王告诉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先秦楚国爵位名),你的官职已经是柱国,就是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如果不取胜,就必遭死罪。不如与秦国作对而去援助宜阳。只要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要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就一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韩国国相公仲也会因为你乘虚攻打秦国而敬慕你,他也一定会送宝物给你。”

景翠接受周赧王的建议,发兵攻秦援韩。

结果真如赵累所料。

“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听取周王意见发兵攻秦。秦国大为恐惧,赶紧把煮枣地方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重宝酬谢景翠。景翠不但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又得到了韩国的财宝,所以他非常感激东周对他的恩德。”

实事求是,指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的原则,它相信有什么样的因,必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赵累分析秦攻宜阳这个事情时,竟然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因果律,令人惊异。

现在看来,在这个故事中,有两重因果关系。

一是秦武王攻韩的决心和甘茂的立功心切是因,宜阳城被攻克是果。

二是大战之后的秦兵力衰是因,景翠出兵攻秦,秦献煮枣城给景翠、韩国重宝酬谢景翠、景翠感恩周赧王则是果。

赵累透过事情表面看到了这两个因果关系的本质,于是从中顺利得到了好处。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这则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模板,有助于我们生动地理解实事求是原则的内涵,以史为鉴,推动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历史小故事中看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