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太监,他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他一生七下西洋,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郑和下西洋,背负着皇帝朱棣的个人政治目的,也肩负着国家使命。朱棣的个人政治目的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靖难之役后,朱棣如愿以偿登上了皇帝宝座,但是建帝下落不明,这成为朱棣心中的结;国家使命是宣示和平、传播文明、威服四海、胸怀远人,彰显大明王朝世界帝国的气象。


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书写了史诗般的英雄传奇。然而他的人生其实是不幸的,他是一名太监。

郑和的不幸人生也是一种历史悲剧。

郑和原名马和,又名马三保,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在云南。应该说,他的童年还是比较幸福的,他的家庭条件很不错,祖上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伊斯兰都信徒,并且都去过圣城麦加。那个年代,去那么远的地方,只有信仰,没有点经济实力是难以实现的。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马和也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一个去麦加朝圣的愿望。去麦加需要跋山涉水、乘风破浪、长途远航。马和小小年纪就喜欢上的航海,虽然他生活在没有海的高原之上,但这并不影响他学习航海知识,怀揣着航海梦想。


然而,在马和11岁那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彻底改变。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云南一直在元朝势力控制之中。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出大军远征云南,仅用半年时间就占据了云南全境,11岁的马和成为明军的战俘。当时有一个十分残忍的规定,对儿童战俘一律实行阉割。被阉割后的马和,年仅11岁的马和从此就跟随明军四处征战。

幸运的是,残酷恶劣的战争生涯没有夺去马和小小的生命,他顽强地活了下来。更为幸运的是,5年之后他遇到了燕王朱棣,聪明伶俐的马和被燕王看中,成为了朱棣的贴身侍卫。燕王府的生活,不仅使马和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更为重要地是有了直接为燕王服务的机会,很快马和就脱颖而出,成为燕王的亲信。靖难之役中,马和立下大功,特别是燕京郑村坝一战,马和设计连破李景隆七营,大败南军,愈发得到朱棣的信任和器重。

朱棣登基后,随即任命马和为内官监太监,成为正四品官员,内官监最高长官。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赐姓“郑”,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从此马和就改名为郑和,一个光耀史册的名字就此诞生。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决定派舰队出洋之时,这个舰队的总指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郑和。前文说过,朱棣派舰队出使西洋既有个人政治目的,也有国家使命,所以这个总指挥人选不仅要懂航海,有军事素养、外交才能,而且政治上更要可靠。郑和是合适人选,在于他有几个优势:一是他跟随朱棣多年,在靖难之役中立过大功,是朱棣的心腹,派他去从事秘密工作,政治上可以放心。二是他从小喜欢航海,学习了不少航海知识,属于专业型人才。三是他11岁即从军打仗,久经战阵,又经过靖难之役的考验和洗礼,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四是他要出使的西洋各国很多都信奉伊斯兰教,相同的宗教信仰可以带来外交上的便利。


郑和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他成为舰队总指挥的不二人选。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即将到来,只等待郑和一声令下:扬帆、起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是一名太监,他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之后再无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