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宅望云山(五)

古典衣架子,一个中心点,翘首龙左右各一。而今的衣架子,似乎简单多了,就像一棵枝桠向上伸展的小树,悬挂着家中男主人的大衣和外套,也可悬挂女主人的时尚手袋、彩色饰带甚至假发。

一个个衣架子:就是氏族,就是国家,就是聚落(社区),就是官员,就是读书人

何止是这个呢?半屏前山和后山馒头凸,就是何宅村大自然的衣架子,而何宅忠孝堂就是石鳞吴氏的古典衣架子。不过,石鳞吴氏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是云中鹤,也有一丁半点石沙沉积。让我们尊重历史,还原一个较为完整的吴氏祖辈系列画像。

杨吴与南唐吴氏远祖

上文说了春秋诸侯国吴国,今儿个早上先说说杨吴。因为杨吴结束后南唐永兴出了个石鳞吴氏的远祖――忠烈之士吴仲举。

什么是“杨吴”?杨吴就是国家。

唐朝末年,政局动荡不安。唐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割据江淮,被拜为淮南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此时吴国政权初具雏形,国号"吴"由于此。

为了区别于前春秋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杨吴”;从地理上看,由于其居于南方,而有“南吴”之称;又因吴国统治者改元建制前曾为唐朝的淮南节度使和弘农王,所以又称其为"淮南"政权或"弘农"政权。

杨吴(南吴)帝国

由此可知,杨吴滥觞于唐朝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而在吴天祚三年(937年),吴帝杨溥让位于权臣徐知诰,杨吴灭亡。知诰改国号为齐,次年,又自以唐室之后,复姓李,易名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大家比较熟悉,出了个不理朝政的皇帝李煜。他的词,虽有丧国哀家之痛,却依然光彩照人。

远祖吴仲举,南唐永兴县燕厦车田(今通山)人。《宋史•吴中复传》附记有他作池阳(今安徽池州)县令时抗宋之事。开宝八年(975年),北宋大将曹彬奉命平定江南,攻至池阳,所遣招降使者反被拒降的吴仲举斩杀。守至城陷,仲举被俘,问其为何临死不屈,他慷慨答之,“世禄李氏,今国亡而死,职也!”曹彬为其忠心所感动,没有杀他。后主李煜降宋,旧臣随往京师复职,唯独吴仲举拒绝北上。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后,态度转变,再事新主,历任郓州平阴主薄、成都令、陕州录事参军、零陵令。卒于扬州。欧阳修为之作墓碣铭。

吴仲举有三个儿子,他们是吴几复、吴中复、吴嗣复。

光明铸出千秋鉴,身正炼成一片心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吴仲举的三个儿子同科及第,乡人誉之为“吴三贵”。

吴中复,吴仲举二儿子,官至御史,晋升龙图阁直学士。吴中复为官清廉刚直,风节峻厉,不阿权贵,仁宗赐有帛书“铁御史”三字。《宋史》评价他为“良御史”之一,认为就其耻于识面台官,就可以看出他的操守。说他乐易简约,喜欢周济他人之急,都以“士大夫”相称。

吴则礼,以父荫入仕。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湖集》(卷一百五十五)记有“宋吴则礼撰。以父御史中复荫入仕”。曾任直秘阁职事官。秘阁设在崇文院中堂,专事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的书画入藏。秘阁校理等官都属于贴职,不须过考任用,以示尊宠。又任过军器监主簿(其《李长者像序》一文署明此衔),为兵器制造官署掌管文书的佐吏。

吴玠、吴璘家族查考

该家族是南宋吴氏宗族中最主要的一支。吴玠、吴璘兄弟的远祖不详,曾祖叫吴廉,祖父吴遂,父吴扆,世居北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吴玠,字晋卿,生于公元1093年,卒于公元1139年。他有个弟弟,名吴璘,字唐卿,生于公元1100年,卒于公元1166年。两人均是抗金英雄,与岳飞是同时代的人。吴玠、吴璘三代镇蜀,南宋朝庭对吴家不薄。但偏偏出了个吴曦,让吴氏家族历尽劫难。

吴璘有12子,载入《宋史》的有吴挺。吴挺是宋王朝重臣,官至太尉。

吴挺生5子:吴璋、吴曦、吴晓、吴晛、吴踔。

吴璘孙吴曦官至太尉、昭信军节度使。宋宁宗时,吴曦和从弟吴睨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一同谋反后,落地众叛亲离的境地。据《宋史·叛臣传》记载,一天晚上,七十余人破门而入,斩其首,裂其尸,他的党羽和妻儿、叔父吴柄、弟吴晛、吴踔均被处死。只有吴玠的子孙免于连坐。史料记载,吴曦叛变被平定后,宋王朝将吴瞵家族成员全部迁往湖广和浙江一带,从此,吴玠、吴璘家族便从四川和西北远徙东南地区

至此,部分吴氏家族在浙江得以诞生。但何宅吴氏的先辈们还继续在浦江、义乌求索。

注1:梅江镇何宅吴氏:先祖吴伯直,宋绍兴年间自义乌访迹于浦阳十都之顾村(今兰溪白沙乡顾村),见该地山川秀丽,里俗淳美,遂由义乌之石溪迁徙兰溪白沙乡顾村。明代时,吴伯直九世孙吴可止入赘墩头镇何宅,遂由白沙顾村迁居。其后裔先后分衍蒋村、何宅村等地。

注2:吴曦之叛平息后,曾任吴曦伪丞相的安丙"因人成事,获居首功"取吴曦地位而代之。被南宋朝廷任命为知兴州。朝廷念其先世保蜀之功,处理相当宽厚。吴玠一门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吴璘的坟庙照常保护,由吴玠子孙主祀。吴璘位下子孙,只有吴挺一门从重,挺之子吴曦兄弟五人中,尚准长子吴璋免诛,迁徙浙江。但安丙在实际处理时,除派人将吴曦的余党、两个儿子、叔父吴柄,及其弟晓、晛、晫三门诛绝外,还纵容捣毁了吴璘墓。

注3:南宋理宗年间,当地乡里和吴氏后人在吴氏三兄弟读书的北台山建起“龙图书院”,讲学风气盛极一时。到了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以魏忠贤为首的太监集团为打击东林党而毁天下书院,龙图书院被迫改作北台寺。后龙图书院屡建屡毁。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闯王李自成残兵由湖口南渡,经兴国入九宫山,途经上双迁里时,误听“吴三贵”为“吴三桂”,将龙图书院付之一炬;吴氏满门枉遭屠戮,少有幸免,仅少数人家遁入深山,后移居他乡

                      ――采自网络

陈水河整理于2018.5.8早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宅望云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