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机器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线性代数忘光光了(悲,本篇捞一捞当年学线性代数看哔哩哔哩宋浩老师补充记的潦草笔记。
目录
线性代数知识点
向量
向量的线性组合
线性相关无关的性质
线性相关无关的定理
极大线性无关组
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
方程组解的结构
矩阵
矩阵的运算
逆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交换,数乘,倍加
矩阵的秩
伴随矩阵
行列式
行列式的重要性质
行列式的求解
行列式应用
二次型
二次型的定义
标准型
规范型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相似对角化
内积
正交和正交相似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实对称矩阵一定能对角化)
正定矩阵
最小二乘问题
QR分解
知识串联
特征值相同
两矩阵相似的条件
矩阵A可逆
矩阵合同
归纳等价、相似、合同矩阵
线性代数中的提公因子
初等变换总结
关于正定矩阵之类
线性代数知识点
向量
向量的线性组合
线性相关无关的性质
线性相关无关的定理
极大线性无关组
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
AX=B
AX=0
方程组解的结构
AX=0
AX=B
矩阵
矩阵的运算
补充矩阵乘法条件记忆:中间相等
重点关注:
- AB一般不等于BA:说明左右顺序不互换,在左边乘就一起在左边乘。
- AB=AC且A≠0,推不出B=C:如果补充A可逆,则有AB=AC,可推出B=C
- AB=0推不出A=0或B=0:如果AB都是方阵,那么由AB=0,可以推出|A|=0或者|B|=0;在后边kα=0,可以推出k=0或者α=0S
- (AB)² ≠ A²B²
- 转置和逆的一些比较
逆矩阵
逆矩阵的定义,本身不常用,但关注它的推论:如果AB=E,那么A,B均可逆,且互逆。
推论应用证明思路:已知(A+E)的逆=Y,最后即证(A+E)Y=E(若有相关系数则左移)
A可逆的所有充要条件
矩阵的初等变换:交换,数乘,倍加
初等变换总结:
- ①求A逆,只做初等行变换
- ②求矩阵的秩,把A化成阶梯型(行列皆可),非零行有几行它的秩就是几
- ③求a1,a2,....的极大线性无关组,把这些向量列成列,只做初等行变换,行简化阶梯型
- ④求Ax=0的解,只对A做初等行变换
- ⑤求Ax=B的解,只对增广矩阵做初等行变换
- ⑥求特征向量,对齐次线性方程组,只做初等行变换
- ⑦化二次型对A,E做相同初等列变换;只对A做相应的初等行变换。这个相应是和列变换相应。即列变换和行变换是一套的,配套进行,做完一个列变换,马上做对应的行变换
矩阵的秩
对于n阶矩阵,AB=0,则有r(A)+r(B)≤n
r(AB) ≤ min{r(A),r(B)}
相关题型
- Ax=0,基础解系,n-r(A)
- 求向量组的秩:把向量组成矩阵,矩阵的秩就是向量组的秩
- 在特征向量中假设λi是矩阵A的Ni重特征值,则A与∧相似<=>r(A-λiE)=N-Ni(i=1,2,…,N)
伴随矩阵
行列式
行列式的重要性质
矩阵的逆的行列式 = 1/矩阵行列式
伴随矩阵的行列式 = 矩阵行列式的n-1次
转置的行列式等于它本身
det(kA)=k的n次det(A)
- 某一行(列)有公因子k,k外提一次;所有行(列)有公因子k,k外提n次。
两行(列)的元素相等,D=0;两行(列)元素成比例,D=0;某一行(列)的元素全为0,D=0;
- 不过D=0不能反推标蓝条件。但D=0可以说明,该矩阵降秩,不可逆,其行(列)向量组线性相关。
行列式的求解
①纯数的行列式,化为上三角
②带字母的行列式
- 某一行(列)尽可能化出0,按行展开
- 拉普拉斯定理:任取k行(列),由这k行(列)元素组成的所有k阶子式与其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D。
- 上下项相同的看看能不能化到三角行列式。
③简化计算:及时提取公因数到外边
④特殊行列式
行列式应用
①Ax=0(n方程n未知数),有非零解,则 |A|=0;
②n个n维向量组,判断线性相关/无关——|A|=0得线性相关;反之无关。
③判断A可逆,|A|≠0
④求 A逆=伴随矩阵/A的行列式(不常用)
⑤二次型正定判断,各阶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
二次型
二次型的定义
简单理解就是次数为二次
二次型→矩阵表达式
- 平方项的系数直接做成主对角元素
- 交叉项的系数除以2放到两个对称的相应位置上(相应位置为ij和ji位置)。所求的矩阵A即称为二次型的矩阵,它一定是对称的。即A转置等于A。
- 前头写上(x1 x2 x3...)后头写上竖着的(x1 x2 x3)
矩阵→二次型
- 主对角线元素直接作为平方项的系数
- 取主对角线右上角元素乘以2作为交叉项系数,至于跟的是X几,就看几行几列。如上图的逆过程,主对角线右上角有三个数,以4为例子,它在二行三列,所以对应为8X2X3。
- 直接进行上面两步的前提是已知是二次型的矩阵,即需要观察是否对称。至于不对称的那两个位置,把两个数相加除以2再分别写到原来的那两个位置,然后再按上述①②步计算。
标准型
只有平方项,而平方项的系数可取任意值
把二次型转换为标准型(优质博客补充)
法一:配方法
- 注意:先配x1,再配x2,以此类推。而x1配完之后,后边就就不要再出现x1。
- 写出替换,但线性替换的格式一定是X=CY。
- 如果只有交叉项:换元,前边两个一加一减,后边保持原样。思想就是构造出平方项。
法二:初等变换
- 对A,E做相同初等列变换;
- 只对A做相应的初等行变换。这个相应是和列变换相应。即列变换和行变换是一套的,配套进行,做完一个列变换,马上做对应的行变换
- A化成对角矩阵时,E化成的就是C。
法三:正交替换(就正交化过程)(计算量复杂,在这里很少用)
- ①求特征值
- ②求特征向量
- ③将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
- ④由③步骤后的特征向量写出目标矩阵,拿特征值写出对角形
- ⑤用最后所得的那个对角形拿来写标准型
规范型
定义:全是二次项,系数为1的在前面,系数为-1的在后面,0在最后。
规范型的秩:1和-1的总数
- 正惯性指数:正项数(规范型中1的个数)
- 负惯性指数:负项数(规范型中-1的个数)
- 合同的矩阵,负惯性指数和正惯性指数都相同
- 符号差:正惯性指数-负惯性指数
合同:A,B为两个n阶对称方阵,若存在一个可逆方阵,使得C'AC=B(C'代表的是C的转置矩阵)称A与B是合同的。任意一实对称方阵都合同与一个对角方阵。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假设λi是矩阵A的Ni重特征值,则A与∧相似<=>r(A-λiE)=N-Ni(i=1,2,…,N)
- 例:
- λ1 = -1是一重根,r(A-(-1)E)=r(A+E)=3-1=2
- λ2 = λ3 = 1是2重根,r(A-E)=3-2=1
相似对角化
内积
施密特正交化
正交和正交相似
正交矩阵A逆=A转置
A、B为实对称矩阵,则A、B相似的充要条件是A、B有相同的特征值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实对称矩阵一定能对角化)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过程:给定实对称矩阵A,求正交Q,和对角形矩阵
①求特征值
②求特征向量
③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正交化过程关注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必正交)
④做成列,构成Q,写出对角形
正定矩阵
判定方法:求出A的所有特征值。若A的特征值均为正数,则A是正定的;若A的特征值均为负数,则A为负定的。
最小二乘问题
对于一个无解的Ax=b,找一个近似。一般的最小二乘问题就是找出使||b-Ax||尽量小的x。
求解过程(核心式子):
QR分解
定理:如果m×n矩阵A的列线性无关,那么A可以分解为A=QR
过程
用QR分解的一个求解最小二乘问题的方法
①正交化操作
②直接取值
知识串联
特征值相同
不一定相似,也不一定合同。(重数问题)但是:
- 1)如果都是对称矩阵,那么特征值相同,能推出合同
- 2)如果两矩阵都可以相似对角化,则两矩阵特征值相同,能推出相似。(基于相似的传递性)
- 特征值全为正的实对称矩阵——正定矩阵
两矩阵相似的条件
判断相似的一般步骤
- ①若特征值不同则一定不相似。
- ②若特征值相同,看有无重特征值。无则相似。
- ③若有重特征值λi,是否r(λiE-A)=n-ni,是则相似。
从对角化直接判断相似
- 假设λi是矩阵A的Ni重特征值,则A与∧相似<=>r(A-λiE)=N-Ni(i=1,2,…,N)
- 对于上三角(或者是下三角)它的对角线即为其特征值。而已知一个矩阵和它相似,则立马可得该矩阵的特征值。注意这个性质,避免重复低效计算。
-
矩阵A可逆
- A的行列式不为0
- A可表示为有限个初等矩阵相乘
- A行等价于n阶单位矩阵
- 矩阵的秩等于n
- A的列(行)向量组线性无关
-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仅有零解
-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有解
- A的特征值都不为0
矩阵合同
- 正负惯性指数相同
- 秩相同
- 特征值是相同的,行列式也是一样的,相似就合同,迹(两个矩阵主对角线的和)是一样的
归纳等价、相似、合同矩阵
线性代数中的提公因子
初等变换总结
- ①求A逆,只做初等行变换
- ②求矩阵的秩,把A化成阶梯型(行列皆可),非零行有几行它的秩就是几
- ③求a1,a2,....的极大线性无关组,把这些向量列成列,只做初等行变换,行简化阶梯型
- ④求Ax=0的解,只对A做初等行变换
- ⑤求Ax=B的解,只对增广矩阵做初等行变换
- ⑥求特征向量,对齐次线性方程组,只做初等行变换
- ⑦化二次型对A,E做相同初等列变换;只对A做相应的初等行变换。这个相应是和列变换相应。即列变换和行变换是一套的,配套进行,做完一个列变换,马上做对应的行变换
关于正定矩阵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