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怀疑的底色

  学校图书馆旁有条林荫蔽日的小道,一边是水质澄净的湖面,一边是低矮的灌木丛或参天的青松。即使是偶尔经过,也能感受到穿堂风曾到过,因为矮木都被吹得变形,朝着同一个方向怒吼着,喧嚣出了青黑的背影。于是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的时候,都忍不住幻想风是不是像是如透明的腐竹般挂在这些树枝上,等待着凝固干涸后就可以揭下来好好保存了。

  聚会的时候,气氛显得热闹又充满生气。从冰箱拿出的橘子是冰冰凉凉的,与它黄澄滑的可爱模样相反,没有想到剥开的橘子入口第一口就是酸的,但是第二口、第三口就觉得橘瓣如汽水般清爽,在口中炸开了新鲜的味道。他们问我,这个橘子酸吗?我竟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酸的感觉比甜的感觉更多一些。”他们感觉有点难以理解,于是我又补充了一句:“只有第一口是最酸的。”他们就被吓得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橘子。讨论起了自己对于酸味的恐惧或是其他一些有的没的,并不试着亲自来试试这橘子是否一直酸下去。

  相同的事情在傍晚又发生了。在奶茶店点了一杯去冰、加仙草且正常甜的奶茶。店员有些惊恐,向我解释:“我们店的正常甜有些甜,我向你推荐五分甜

“不用了,我就要正常甜吧。”

“那看来顾客喜欢偏甜的,那我给你做七分甜可以吗?”

  我被她正式且凝重地推荐给吓到了。“正常甜”真的是“正常”吗?为什么几乎每一个店员都在说自己店里的正常甜会偏甜,那么这个正常甜的标准究竟在哪里呢?大家都能喜欢的甜度理应是正常甜”,为什么不直接把“五分甜”当作正常甜度的标准?这样反倒可以省却许多麻烦。

姑且把它当作一种营销手段吧,就像有人会为快餐食品加上“健康”的宣传语一样,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做快餐食物?大家喜欢炸鸡的原因,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它面上的炸衣。

  既定标准是一种思维定式,跳脱不出这个模板,我们都会变得呆滞。可是,别人喜欢的就一定是对的嘛?别人口中的话就一定值得相信吗?这个时代的我们拥有了自由,却放弃着思维的独立。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既定标准,努力去和其他人对话。暂时理解或暂时不能理解都好,保持怀疑与亲身实践是居于不败和不错过的底色。

    哪里会有凝固的风需要晾晒那么久的时间呢?真想去扶扶那些已经被压弯了腰的小树苗,将已经变成褐色的枯枝败叶,从它们的肩上卸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怀疑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