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代码重构

一、重构的why,what,when,how

1.1、重构的目的:为什么要重构(why)?

  • 虽然对于你来说,重构这个词可能不需要过多解释,这里还是简单来看一下,大师是怎么描述它的。软件设计大师 Martin Fowler是这样定义重构的:“重构是一种对软件内部结构的改善,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的可见行为的情况下,使其更易理解,修改成本更低。”
  • 实际上,当讲到重构的时候,很多书籍都会引用这个定义。这个定义中有一个值得强调的点:“重构不改变外部的可见行为”。我们可以把重构理解为,在保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设计思想、原则、模式、编程规范等理论来优化代码,修改设计上的不足,提高代码质量
  • 那为什么要重构?
    • 首先,重构是时刻保证代码质量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不至于让代码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项目在演进,代码不停地在堆砌。如果没有人为代码的质量负责任,代码总是会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演进。当混乱到一定程度之后,量变引起质变,项目的维护成本已经高过重新开发一套新代码的成本,想要再去重构,已经没有人能做到了。
    • 其次,优秀的代码或架构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全设计好的,就像优秀的公司和产品也都是迭代出来的。我们无法 100%遇见未来的需求,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资源为遥远的未来买单,所以,随着系统的演进,重构代码也是不可避免的。
    • 最后,重构是避免过度设计的有效手段。在我们维护代码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再对代码进行重构,能有效避免前期投入太多时间做过度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 重构对一个工程师本身技术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
    • 重构实际上是对我们学习的经典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的一种应用。重构实际上就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个很好的场景,能够锻炼我们熟练使用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平时堆砌业务逻辑,你可能总觉得没啥成长,而将一个比较烂的代码重构成一个比较好的代码,会让你很有成就感。
    • 重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工程师代码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初级工程师在维护代码,高级工程师在设计代码,资深工程师在重构代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初级工程师在已有代码框架下修改
      bug、修改添加功能代码;高级工程师从零开始设计代码结构、搭建代码框架;而资深工程师为代码质量负责,需要发觉代码存在的问题,重构代码,时刻保证代码质量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当然这里的初级、高级、资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一个确定的职级)。

1.2、重构的对象:到底重构什么(what)?

  • 根据重构的规模,我们可以笼统地分为大规模高层次重构(以下简称为“大型重构”)和小规模低层次的重构(以下简称为“小型重构”)
  • 大型重构指的是对顶层代码设计的重构,包括:系统、模块、代码结构、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等的重构,重构的手段有:分层、模块化、解耦、抽象可复用组件等等。这类重构的工具就是我们学习过的那些设计思想、原则和模式。这类重构涉及的代码改动会比较多,影响面会比较大,所以难度也较大,耗时会比较长,引入bug 的风险也会相对比较大。
  • 小型重构指的是对代码细节的重构,主要是针对类、函数、变量等代码级别的重构,比如规范命名、规范注释、消除超大类或函数、提取重复代码等等。小型重构更多的是利用我们能后面要讲到的编码规范。这类重构要修改的地方比较集中,比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耗时会比较短,引入bug 的风险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小。你只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编码规范,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1.3、重构的时机:什么时候重构(when)?

  • 搞清楚了为什么重构,到底重构什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时候重构?是代码烂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去重构吗?当然不是。因为当代码真的烂到出现“开发效率低,招了很多人,天天加班,出活却不多,线上bug 频发,领导发飙,中层束手无策,工程师抱怨不断,查找 bug 困难”的时候,基本上重构也无法解决问题了。
  • 反对平时不注重代码质量,堆砌烂代码,实在维护不了了就大刀阔斧地重构、甚至重写的行为。有时候项目代码太多了,重构很难做得彻底,最后又搞出来一个“四不像的怪物”,这就更麻烦了!所以,寄希望于在代码烂到一定程度之后,集中重构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探索一条可持续、可演进的方式。
  • 提倡的重构策略是持续重构,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你可以看看项目中有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可以优化的代码,主动去重构一下。或者,在修改、添加某个功能代码的时候,你也可以顺手把不符合编码规范、不好的设计重构一下。总之,就像把单元测试、Code Review 作为开发的一部分,我们如果能把持续重构也作为开发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开发习惯,对项目、对自己都会很有好处。
  • 尽管我们说重构能力很重要,但持续重构意识更重要。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代码质量和重构这件事情。技术在更新、需求在变化、人员在流动,代码质量总会在下降,代码总会存在不完美,重构就会持续在进行。时刻具有持续重构意识,才能避免开发初期就过度设计,避免代码维护的过程中质量的下降。而那些看到别人代码有点瑕疵就一顿乱骂,或者花尽心思去构思一个完美设计的人,往往都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代码质量观,没有持续重构意识。

1.4、重构的方法:又该如何重构(how)?

  • 按照重构的规模,重构可以笼统地分为大型重构和小型重构。对于这两种不同规模的重构,我们要区别对待。
  • 对于大型重构来说,因为涉及的模块、代码会比较多,如果项目代码质量又比较差,耦合比较严重,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来觉得一天就能完成的重构,你会发现越改越多、越改越乱,没一两个礼拜都搞不定。而新的业务开发又与重构相冲突,最后只能半途而废,revert掉所有的改动,很失落地又去堆砌烂代码了。
  • 在进行大型重构的时候,我们要提前做好完善的重构计划,有条不紊地分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完成一小部分代码的重构,然后提交、测试、运行,发现没有问题之后,再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重构,保证代码仓库中的代码一直处于可运行、逻辑正确的状态。每个阶段,我们都要控制好重构影响到的代码范围,考虑好如何兼容老的代码逻辑,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写一些兼容过渡代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阶段的重构都不至于耗时太长(最好一天就能完成),不至于与新的功能开发相冲突。
  • 大规模高层次的重构一定是有组织、有计划,并且非常谨慎的,需要有经验、熟悉业务的资深同事来主导而小规模低层次的重构,因为影响范围小,改动耗时短,所以,只要你愿意并且有时间,随时都可以去做。实际上,除了人工去发现低层次的质量问题,我们还可以借助很多成熟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比如Sonar,CheckStyle、FindBugs、PMD),来自动发现代码中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进行重构优化。
  • 对于重构这件事情,资深的工程师、项目 leader要负起责任来,没事就重构一下代码,时刻保证代码质量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否则,一旦出现“破窗效应”,一个人往里堆了一些烂代码,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往里堆更烂的代码。毕竟往项目里堆砌烂代码的成本太低了。不过,保持代码质量最好的方法还是打造一种好的技术氛围,以此来驱动大家主动去关注代码质量,持续重构代码。
  • 在这里我们leader就做的非常好,会去主动发现烂代码,提醒我们及时修改,比如我刚到公司的一个需求,由于不是很熟悉业务,在公共代码逻辑注入了实现类代码逻辑,造成硬编码,好在leader及时找到我,我其实当时内心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在这样的开发小组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一味的完成任务。

二、重构之代码可测试性

  • 很多程序员对重构这种做法还是非常认同的,面对项目中的烂代码,也想重构一下,但又担心重构之后出问题,出力不讨好。确实,如果你要重构的代码是别的同事开发的,你不是特别熟悉,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重构引入bug 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 那如何保证重构不出错呢?你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设计原则、思想、模式,还需要对所重构的业务和代码有足够的了解。除了这些个人能力因素之外,最可落地执行、最有效的保证重构不出错的手段应该就是单元测试(Unit Testing)了。
  • 关于单元测试,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https://blog.csdn.net/qq_44754515/article/details/125083757
  • 写单元测试并不难,也不需要太多技巧,相反,写出可测试的代码反倒是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

2.1、编写可测试代码案例实战

  • 关于代码可测试性的问题,本节通过一个实战案例来讲解。具体的被测试代码如下所示。
  • 其中,Transaction 是经过抽象简化之后的一个电商系统的交易类,用来记录每笔订单交易的情况。Transaction 类中的execute() 函数负责执行转账操作,将钱从买家的钱包转到卖家的钱包中。真正的转账操作是通过调用 WalletRpcService RPC 服务来完成的。除此之外,代码中还涉及一个分布式锁 DistributedLock 单例类,用来避免 Transaction并发执行,导致用户的钱被重复转出。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 {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Long buyerId;
  private Long sellerId;
  private Long productId;
  private String orderId;
  private Long createTimestamp;
  private Double amount;
  private STATUS status;
  private String walletTransactionId;
  
  // ...get() methods...
  
  public Transaction(String preAssignedId, Long buyerId, Long sellerId, Long productId, String orderId) {
    if (preAssignedId != null && !preAssignedId.isEmpty()) {
      this.id = preAssignedId;
    } else {
      this.id = IdGenerator.generateTransactionId();
    }
    if (!this.id.startWith("t_")) {
      this.id = "t_" + preAssignedId;
    }
    this.buyerId = buyerId;
    this.sellerId = sellerId;
    this.productId = productId;
    this.orderId = orderId;
    this.status = STATUS.TO_BE_EXECUTD;
    this.create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stamp();
  }
  
  public boolean execute() throws InvalidTransactionException {
    if ((buyerId == null || (sellerId == null || amount < 0.0) {
      throw new InvalidTransactionException(...);
    }
    if (status == STATUS.EXECUTED) return true;
    boolean isLocked = false;
    try {
      isLocked = RedisDistributedLock.getSingletonIntance().lockTransction(id);
      if (!isLocked) {
        return false; // 锁定未成功,返回false,job兜底执行
      }
      if (status == STATUS.EXECUTED) return true; // double check
      long executionInvoke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stamp();
      if (executionInvokedTimestamp - createdTimestap > 14days) {
        this.status = STATUS.EXPIRED;
        return false;
      }
      WalletRpcService walletRpcService = new WalletRpcService();
      String walletTransactionId = walletRpcService.moveMoney(id, buyerId, sellerId, amount);
      if (walletTransactionId != null) {
        this.walletTransactionId = walletTransactionId;
        this.status = STATUS.EXECUTED;
        return true;
      } else {
        this.status = STATUS.FAILED;
        return false;
      }
    } finally {
      if (isLocked) {
       RedisDistributedLock.getSingletonIntance().unlockTransction(id);
      }
    }
  }
}

在 Transaction 类中,主要逻辑集中在 execute() 函数中,所以它是我们测试的重点对象。为了尽可能全面覆盖各种正常和异常情况,针对这个函数,设计了下面 6 个测试用例。

  1. 正常情况下,交易执行成功,回填用于对账(交易与钱包的交易流水)用的 walletTransactionId,交易状态设置为EXECUTED,函数返回 true。
  2. buyerId、sellerId 为 null、amount 小于 0,返回 InvalidTransactionException。
  3. 交易已过期(createTimestamp 超过 14 天),交易状态设置为 EXPIRED,返回 false。
  4. 交易已经执行了(status==EXECUTED),不再重复执行转钱逻辑,返回 true。
  5. 钱包(WalletRpcService)转钱失败,交易状态设置为 FAILED,函数返回 false。
  6. 交易正在执行着,不会被重复执行,函数直接返回 false。

测试用例设计完了。现在看起来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是,事实是,当我们将测试用例落实到具体的代码实现时,你就会发现有很多行不通的地方。对于上面的测试用例,第 2 个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就不做介绍了。我们重点来看其中的 1 和 3。测试用例 4、5、6 跟 3 类似:

public void testExecute() {
  Long buyerId = 123L;
  Long sellerId = 234L;
  Long productId = 345L;
  Long orderId = 456L;
  Transction transaction = new Transaction(null, buyerId, sellerId, productId, orderId);
  boolean executedResult = transaction.execute();
  assertTrue(executedResult);
}
  • execute() 函数的执行依赖两个外部的服务,一个是 RedisDistributedLock,一个
    WalletRpcService。这就导致上面的单元测试代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 如果要让这个单元测试能够运行,我们需要搭建 Redis 服务和 Wallet RPC 服务。搭建和维护的成本比较高。
    • 我们还需要保证将伪造的 transaction 数据发送给 Wallet RPC 服务之后,能够正确返回我们期望的结果,然而 Wallet RPC 服务有可能是第三方(另一个团队开发维护的)的服务,并不是我们可控的。换句话说,并不是我们想让它返回什么数据就返回什么。
    • Transaction 的执行跟 Redis、RPC 服务通信,需要走网络,耗时可能会比较长,对单元测试本身的执行性能也会有影响。
    • 网络的中断、超时、Redis、RPC 服务的不可用,都会影响单元测试的执行。
  • 我们回到单元测试的定义上来看一下。单元测试主要是测试程序员自己编写的代码逻辑的正确性,并非是端到端的集成测试,它不需要测试所依赖的外部系统(分布式锁、Wallet RPC服务)的逻辑正确性。所以,**如果代码中依赖了外部系统或者不可控组件,比如,需要依赖数据库、网络通信、文件系统等,那我们就需要将被测代码与外部系统解依赖,而这种解依赖的方法就叫作“mock”。**所谓的mock 就是用一个“假”的服务替换真正的服务。mock 的服务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模拟输出我们想要的数据。
  • 我们通过继承 WalletRpcService 类,并且重写其中的 moveMoney() 函数的方式来实现mock。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通过 mock 的方式,我们可以让 moveMoney()返回任意我们想要的数据,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并且不需要真正进行网络通信。
public class MockWalletRpcServiceOne extends WalletRpcService {
  public String moveMoney(Long id, Long fromUserId, Long toUserId, Double amount) {
    return "123bac";
  } 
}
public class MockWalletRpcServiceTwo extends WalletRpcService {
  public String moveMoney(Long id, Long fromUserId, Long toUserId, Double amount) {
    return null;
  } 
}
  • 现在我们再来看,如何用 MockWalletRpcServiceOne、MockWalletRpcServiceTwo
    来替换代码中的真正的 WalletRpcService 呢?
  • 因为 WalletRpcService 是在 execute() 函数中通过 new的方式创建的,我们无法动态地对其进行替换。也就是说,Transaction 类中的 execute()方法的可测试性很差,需要通过重构来让其变得更容易测试。该如何重构这段代码呢?
  • 依赖注入是实现代码可测试性的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可以应用依赖注入,将 WalletRpcService
    对象的创建反转给上层逻辑,在外部创建好之后,再注入到 Transaction 类中。重构之后Transaction 类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 {
  //...
  // 添加一个成员变量及其set方法
  private WalletRpcService walletRpcService;
  
  public void setWalletRpcService(WalletRpcService walletRpcService) {
    this.walletRpcService = walletRpcService;
  }
  // ...
  public boolean execute() {
    // ...
    // 删除下面这一行代码
    // WalletRpcService walletRpcService = new WalletRpcService();
    // ...
  }
}
  • 现在,我们就可以在单元测试中,非常容易地将 WalletRpcService 替换成MockWalletRpcServiceOne 或WalletRpcServiceTwo 了。重构之后的代码对应的单元测试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testExecute() {
  Long buyerId = 123L;
  Long sellerId = 234L;
  Long productId = 345L;
  Long orderId = 456L;
  Transction transaction = new Transaction(null, buyerId, sellerId, productId, orderId);
  // 使用mock对象来替代真正的RPC服务
  transaction.setWalletRpcService(new MockWalletRpcServiceOne()):
  boolean executedResult = transaction.execute();
  assertTrue(executedResult);
  assertEquals(STATUS.EXECUTED, transaction.getStatus());
}
  • WalletRpcService 的 mock 和替换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 RedisDistributedLock。它的 mock
    和替换要复杂一些,主要是因为 RedisDistributedLock 是一个单例类。单例相当于一个全局变量,我们无法mock(无法继承和重写方法),也无法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来替换。
  • 如果 RedisDistributedLock是我们自己维护的,可以自由修改、重构,那我们可以将其改为非单例的模式,或者定义一个接口,比如 IDistributedLock,让RedisDistributedLock 实现这个接口。这样我们就可以像前面 WalletRpcService 的替换方式那样,替换RedisDistributedLock 为 MockRedisDistributedLock 了。但如果RedisDistributedLock 不是我们维护的,我们无权去修改这部分代码,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 我们可以对 transaction 上锁这部分逻辑重新封装一下。具体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Lock {
  public boolean lock(String id) {
    return RedisDistributedLock.getSingletonIntance().lockTransction(id);
  }
  
  public void unlock() {
    RedisDistributedLock.getSingletonIntance().unlockTransction(id);
  }
}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 {
  //...
  private TransactionLock lock;
  
  public void setTransactionLock(TransactionLock lock) {
    this.lock = lock;
  }
 
  public boolean execute() {
    //...
    try {
      isLocked = lock.lock();
      //...
    } finally {
      if (isLocked) {
        lock.unlock();
      }
    }
    //...
  }
}
  • 针对重构过的代码,我们的单元测试代码修改为下面这个样子。这样,我们就能在单元测试代码中隔离真正的 RedisDistributedLock分布式锁这部分逻辑了。
public void testExecute() {
  Long buyerId = 123L;
  Long sellerId = 234L;
  Long productId = 345L;
  Long orderId = 456L;
  
  TransactionLock mockLock = new TransactionLock() {
    public boolean lock(String id) {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unlock() {}
  };
  
  Transction transaction = new Transaction(null, buyerId, sellerId, productId, orderId);
  transaction.setWalletRpcService(new MockWalletRpcServiceOne());
  transaction.setTransactionLock(mockLock);
  boolean executedResult = transaction.execute();
  assertTrue(executedResult);
  assertEquals(STATUS.EXECUTED, transaction.getStatus());
}

现在,我们再来看测试用例 3:交易已过期(createTimestamp 超过 14 天),交易状态设置为 EXPIRED,返回 false。针对这个单元测试用例,我们还是先把代码写出来,然后再来分析。

public void testExecute_with_TransactionIsExpired() {
  Long buyerId = 123L;
  Long sellerId = 234L;
  Long productId = 345L;
  Long orderId = 456L;
  Transction transaction = new Transaction(null, buyerId, sellerId, productId, orderId);
  transaction.setCreatedTimestamp(System.currentTimestamp() - 14days);
  boolean actualResult = transaction.execute();
  assertFalse(actualResult);
  assertEquals(STATUS.EXPIRED, transaction.getStatus());
}
  • 我们将 transaction 的创建时间 createdTimestamp 设置为 14天前,也就是说,当单元测试代码运行的时候,transaction 一定是处于过期状态。但是,如果在 Transaction类中,并没有暴露修改 createdTimestamp 成员变量的 set 方法(也就是没有定义setCreatedTimestamp() 函数)呢?
  • 没有针对 createTimestamp 的 set 方法,那测试用例 3又该如何实现呢?实际上,这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代码中包含跟“时间”有关的“未决行为”逻辑。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将这种未决行为逻辑重新封装。针对Transaction 类,我们只需要将交易是否过期的逻辑,封装到 isExpired() 函数中即可,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 {
  protected boolean isExpired() {
    long executionInvoke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stamp();
    return executionInvokedTimestamp - createdTimestamp > 14days;
  }
  
  public boolean execute() throws InvalidTransactionException {
    //...
      if (isExpired()) {
        this.status = STATUS.EXPIRED;
        return false;
      }
    //...
  }
}

针对重构之后的代码,测试用例 3 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testExecute_with_TransactionIsExpired() {
  Long buyerId = 123L;
  Long sellerId = 234L;
  Long productId = 345L;
  Long orderId = 456L;
  Transction transaction = new Transaction(null, buyerId, sellerId, productId, orderId) {
    protected boolean isExpired() {
      return true;
    }
  };
  boolean actualResult = transaction.execute();
  assertFalse(actualResult);
  assertEquals(STATUS.EXPIRED, transaction.getStatus());
}
  • 通过重构,Transaction 代码的可测试性提高了。之前罗列的所有测试用例,现在我们都顺利实现了。不过,Transaction类的构造函数的设计还有点不妥。
  • 构造函数中并非只包含简单赋值操作。交易 id 的赋值逻辑稍微复杂。我们最好也要测试一下,以保证这部分逻辑的正确性。为了方便测试,我们可以把id 赋值这部分逻辑单独抽象到一个函数中,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Transaction(String preAssignedId, Long buyerId, Long sellerId, Long productId, String orderId) {
    //...
    fillTransactionId(preAssignId);
    //...
  }
  
  protected void fillTransactionId(String preAssignedId) {
    if (preAssignedId != null && !preAssignedId.isEmpty()) {
      this.id = preAssignedId;
    } else {
      this.id = IdGenerator.generateTransactionId();
    }
    if (!this.id.startWith("t_")) {
      this.id = "t_" + preAssignedId;
    }
  }
  • 到此为止,我们一步一步将 Transaction 从不可测试代码重构成了测试性良好的代码。不过,你可能还会有疑问,Transaction类中 isExpired() 函数就不用测试了吗?对于 isExpired() 函数,逻辑非常简单,肉眼就能判定是否有bug,是可以不用写单元测试的。
  • 实际上,可测试性差的代码,本身代码设计得也不够好,很多地方都没有遵守我们之前讲到的设计原则和思想,比如“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思想、依赖反转原则等。重构之后的代码,不仅可测试性更好,而且从代码设计的角度来说,也遵从了经典的设计原则和思想。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说过的,代码的可测试性可以从侧面上反应代码设计是否合理。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开发中,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这样编写代码,是否容易编写单元测试,这也有利于我们设计出好的代码。

2.2、其他常见的 Anti-Patterns

  • 刚刚我们通过一个实战案例,讲解了如何利用依赖注入来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以及编写单元测试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内容:如何通过mock、二次封装等方式解依赖外部服务。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有哪些典型的、常见的测试性不好的代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nti-Patterns。

1、未决行为

  • **所谓的未决行为逻辑就是,代码的输出是随机或者说不确定的,比如,跟时间、随机数有关的代码。**对于这一点,在刚刚的实战案例中我们已经讲到,你可以利用刚才讲到的方法,试着重构一下下面的代码,并且为它编写单元测试。
    比方下面的计算延迟天数的例子,我们可以不用在测试方法中编写,而是直接重新封装: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long caculateDelayDays(Date dueTime) {
    long curren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f (dueTime.getTime() >= currentTimestamp) {
      return 0;
    }
    long delayTime = currentTimestamp - dueTime.getTime();
    long delayDays = delayTime / 86400;
    return delayDays;
  }
}

2、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有种种弊端。实际上,滥用全局变量也让编写单元测试变得困难。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RangeLimiter 表示一个[-5, 5]的区间,position 初始在 0 位置,move() 函数负责移动 position。其中,position 是一个静态全局变量。RangeLimiterTest 类是为其设计的单元测试,不过,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你可以先自己分析一下。

public class RangeLimiter {
  private static AtomicInteger position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AX_LIMIT = 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IN_LIMIT = -5;
  public boolean move(int delta) {
    int currentPos = position.addAndGet(delta);
    boolean betweenRange = (currentPos <= MAX_LIMIT) && (currentPos >= MIN_LIMIT);
    return betweenRange;
  }
}
public class RangeLimiterTest {
  public void testMove_betweenRange() {
    RangeLimiter rangeLimiter = new RangeLimiter();
    assertTrue(rangeLimiter.move(1));
    assertTrue(rangeLimiter.move(3));
    assertTrue(rangeLimiter.move(-5));
  }
  public void testMove_exceedRange() {
    RangeLimiter rangeLimiter = new RangeLimiter();
    assertFalse(rangeLimiter.move(6));
  }
}
  • 上面的单元测试有可能会运行失败。假设单元测试框架顺序依次执行 testMove_betweenRange() 和
    testMove_exceedRange() 两个测试用例。在第一个测试用例执行完成之后,position 的值变成 -1;再执行第二个测试用例的时候,position 变成了 5,move() 函数返回 true,assertFalse 语句判定失败。所以,第二个测试用例运行失败。
  • 当然,如果 RangeLimiter 类有暴露重设(reset)position 值的函数,我们可以在每次执行单元测试用例之前,把position 重设为 0,这样就能解决刚刚的问题。
  • 不过,每个单元测试框架执行单元测试用例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顺序执行,有的是并发执行。对于并发执行的情况,即便我们每次都把position 重设为 0,也并不奏效。如果两个测试用例并发执行,执行了move()四行代码可能会交叉执行,影响到move() 函数的执行结果。

3、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跟全局变量一样,也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编程思维。在代码中调用静态方法,有时候会导致代码不易测试。**主要原因是静态方法也很难 mock。但是,这个要分情况来看。只有在这个静态方法执行耗时太长、依赖外部资源、逻辑复杂、行为未决等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在单元测试中 mock 这个静态方法。**除此之外,如果只是类似 Math.abs() 这样的简单静态方法,并不会影响代码的可测试性,因为本身并不需要 mock。

4、复杂继承

  • 相比组合关系,继承关系的代码结构更加耦合、不灵活,更加不易扩展、不易维护。实际上,继承关系也更加难测试。这也印证了代码的可测试性跟代码质量的相关性。
  • 如果父类需要 mock 某个依赖对象才能进行单元测试,那所有的子类、子类的子类……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都要 mock这个依赖对象。对于层次很深(在继承关系类图中表现为纵向深度)、结构复杂(在继承关系类图中表现为横向广度)的继承关系,越底层的子类要mock 的对象可能就会越多,这样就会导致,底层子类在写单元测试的时候,要一个一个 mock很多依赖对象,而且还需要查看父类代码,去了解该如何 mock 这些依赖对象。 如果我们利用组合而非继承来组织类之间的关系,类之间的结构层次比较扁平,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只需要 mock 类所组合依赖的对象即可。

5、高耦合代码

如果一个类职责很重,需要依赖十几个外部对象才能完成工作,代码高度耦合,那我们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可能需要 mock 这十几个依赖的对象。不管是从代码设计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编写单元测试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合理的。

三、重构之代码解耦

3.1、“解耦”为何如此重要?

  • 软件设计与开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应对复杂性。人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是有限的。过于复杂的代码往往在可读性、可维护性上都不友好。那如何来控制代码的复杂性呢?手段有很多,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解耦,保证代码松耦合、高内聚。如果说重构是保证代码质量不至于腐化到无可救药地步的有效手段,那么利用解耦的方法对代码重构,就是保证代码不至于复杂到无法控制的有效手段。
  • 在迪米特(LOD)原则,介绍了什么是“高内聚、松耦合”。“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设计思想,不仅可以指导细粒度的类和类之间关系的设计,还能指导粗粒度的系统、架构、模块的设计。相对于编码规范,它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不管是阅读代码还是修改代码,“高内聚、松耦合”的特性可以让我们聚焦在某一模块或类中,不需要了解太多其他模块或类的代码,让我们的焦点不至于过于发散,降低了阅读和修改代码的难度。而且,因为依赖关系简单,耦合小,修改代码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代码改动比较集中,引入 bug 的风险也就减少了很多。同时,“高内聚、松耦合”的代码可测试性也更加好,容易 mock 或者很少需要 mock外部依赖的模块或者类。
  • 除此之外,代码“高内聚、松耦合”,也就意味着,代码结构清晰、分层和模块化合理、依赖关系简单、模块或类之间的耦合小,那代码整体的质量就不会差。即便某个具体的类或者模块设计得不怎么合理,代码质量不怎么高,影响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可以聚焦于这个模块或者类,做相应的小型重构。而相对于代码结构的调整,这种改动范围比较集中的小型重构的难度就容易多了。

3.2、代码是否需要“解耦”?

  • 间接的衡量标准有很多,前面我们讲到了一些,比如,看修改代码会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衡量标准,也是我在阅读源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那就是把模块与模块之间、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画出来,根据依赖关系图的复杂性来判断是否需要解耦重构
  • 如果依赖关系复杂、混乱,那从代码结构上来讲,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肯定不是太好,那我们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解耦的方法,让依赖关系变得清晰、简单。当然,这种判断还是有比较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梳理依赖的手段,配合间接的衡量标准一块来使用。

3.3、如何给代码“解耦”?

1.封装与抽象

  • 封装和抽象作为两个非常通用的设计思想,可以应用在很多设计场景中,比如系统、模块、lib、组件、接口、类等等的设计。封装和抽象可以有效地隐藏实现的复杂性,隔离实现的易变性,给依赖的模块提供稳定且易用的抽象接口。
  • 比如,Unix 系统提供的 open()文件操作函数,我们用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底层实现却非常复杂,涉及权限控制、并发控制、物理存储等等。我们通过将其封装成一个抽象的 open()函数,能够有效控制代码复杂性的蔓延,将复杂性封装在局部代码中。除此之外,因为 open()函数基于抽象而非具体的实现来定义,所以我们在改动 open()函数的底层实现的时候,并不需要改动依赖它的上层代码,也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高内聚、松耦合”代码的评判标准。

2.中间层

  • 引入中间层能简化模块或类之间的依赖关系。下面这张图是引入中间层前后的依赖关系对比图。在引入数据存储中间层之前,A、B、C三个模块都要依赖内存一级缓存、Redis 二级缓存、DB持久化存储三个模块。在引入中间层之后,三个模块只需要依赖数据存储一个模块即可。从图上可以看出,中间层的引入明显地简化了依赖关系,让代码结构更加清晰。
    设计模式之代码重构_第1张图片
  • 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重构的时候,引入中间层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能够让开发和重构同步进行,不互相干扰。比如,某个接口设计得有问题,我们需要修改它的定义,同时,所有调用这个接口的代码都要做相应的改动。如果新开发的代码也用到这个接口,那开发就跟重构冲突了。为了让重构能小步快跑,我们可以分下面四个阶段来完成接口的修改。
    • 第一阶段:引入一个中间层,包裹老的接口,提供新的接口定义。
    • 第二阶段:新开发的代码依赖中间层提供的新接口。
    • 第三阶段:将依赖老接口的代码改为调用新接口。
    • 第四阶段:确保所有的代码都调用新接口之后,删除掉老的接口。
  • 这样,每个阶段的开发工作量都不会很大,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重构跟开发冲突的概率也变小了。

3.模块化

  • 模块化是构建复杂系统常用的手段。不仅在软件行业,在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个手段也非常有用。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系统来说,没有人能掌控所有的细节。之所以我们能搭建出如此复杂的系统,并且能维护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系统划分成各个独立的模块,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这样即便在不了解全部细节的情况下,管理者也能协调各个模块,让整个系统有效运转。
  • 聚焦到软件开发上面,很多大型软件(比如Windows)之所以能做到几百、上千人有条不紊地协作开发,也归功于模块化做得好。不同的模块之间通过 API来进行通信,每个模块之间耦合很小,每个小的团队聚焦于一个独立的高内聚模块来开发,最终像搭积木一样将各个模块组装起来,构建成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
  • 我们再聚焦到代码层面。合理地划分模块能有效地解耦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所以,我们在开发代码的时候,一定要有模块化意识,将每个模块都当作一个独立的lib 一样来开发,只提供封装了内部实现细节的接口给其他模块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 实际上,从刚刚的讲解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模块化的思想无处不在,像 SOA、微服务、lib库、系统内模块划分,甚至是类、函数的设计,都体现了模块化思想。如果追本溯源,模块化思想更加本质的东西就是分而治之。
    四、参考链接:
    本文及后文参考的都是这个人写的文章:
    https://www.jianshu.com/u/cc272db15285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重构,uml,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