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定义软件测试
IEEE 对 软件测试 的 定义 为: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测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
正向思维:软件正常操作,达到预期结果
反向思维:软件反常操作,破坏性操作软件,出现错误
确认与验证:
确认:检查提供证据证实实现了特定功能
验证:检查提供证据证实指定需求满足
测试与调试
测试:找bug,等价类边界值,反向思维
调试:对错误进行修改,程序和逻辑算法,正向思维
**瀑布模型:**计划(项目计划)-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严格执行时间顺序,前阶段不完成后阶段不开始。测试放在编码之后
迭代模型:包括产品发布(稳定可执行的版本)的全部开发活动和使用该发布的所有其他元素,强调开发的深入。
开发迭代是一个完整经过所有工作流程: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
敏捷开发模型:
客户合作、响应变化,工作的软件、个体互动高于一切
增量模型:
软件分割为独立模型,分批次完成交付,打破原有软件框架会带来一定风险,一般和迭代模型一起使用,软件增加功能优化了什么,修复了什么
快速原型模型:
原型是模拟操作同时简单运行。
产品经理通过AXur等软件,制作无法交互的原型,软件的原始模型,ui设计页面展示等,客户通过后,开发测试依照这个进行运作
获取测试需求-编写测试计划-指定测试方案-开发与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提交缺陷报告-测试分析与评审-提交测试总结-准备下一轮测试
V模型:
测试靠后
用户需求->需求分析与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W模型:
H模型:
只针对测试过程,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将测试准备活动和测试执行活动清晰体现出来
测试外包公司
x模型:
V模型的改进,提出针对单独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程序
单独定义了探索性测试,这一方面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软件错误
尽早测试、全面测试(开发、测试、用户参与到测试)、全过程测试(要关注开发过程,测试过程全跟踪)、独立的迭代的测试(测试循环往复且独立)
单元测试:
模块测试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检查每个程序单元能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模块功能性能、接口和设计约束等要求,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单元测试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地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叫做组装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的、递增的测试。集成测试是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逐步集成为符合概要设计要求的程序部件或整个系统
冒烟测试(确认测试):
有效性测试,模拟环境下,验证原件的所有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预期一致
系统测试:
真实环境测试
系统与验收:
静态测试:
不实际运行被测对象,只是静态的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文档中可能存在错误
动态测试:
实际运行被测对象,输入对应数据,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
功能测试:
黑盒测试一种,检查实际软件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逻辑功能测试、界面测试、易用性测试(软件功能有效性、效果)、安装卸载测试、兼容性测试
性能测试:
软件在指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是否能满足要求,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
安全性测试:
验证系统中保护机制能否在实际应用中对系统的保护使之不受各种因素干扰
回归测试:
对于一个新版本软件进行测试时,重复执行之前某一个重要版本的所有测试用例,证明之前版本错误被修复,确认是否引发新的缺陷
冒烟测试(可靠性测试):
在进行大规模系统测试前,先验证软件基本功能能否实现是否具备可靠性,确认测试
随机测试:
错误推断法,依靠直觉经验进行操作
猴子测试:
把自己当成笨蛋或者第一次使用的客户,进行瞎操作,没有主观想法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灰盒测试:
介于黑白之间,关注输入输出正确性,同时也关注内部代码表现,但是不完全像白盒一样关注
加粗表示着重点
单元 | 集成 | 确认 | 系统 | 验收 | |
---|---|---|---|---|---|
测试技术 | 黑盒、白盒 | 黑盒、白盒、灰盒 | 黑盒、白盒 | 黑盒、白盒 | 黑盒、白盒 |
代码运行 | 动态、静态 | 动态、静态 | 动态、静态 | 动态、静态 | 动态、静态 |
软件特性 | 功能、性能、安全 | 功能、性能、安全 | 功能、性能、安全 | 功能、性能、安全 | 功能、性能、安全 |
其他测试 | 冒烟测试 | 回归测试 | 随机测试 | ||
定义与作用
简单地说,测试用例就是:
·设计一个情况,软件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预期结果
·如果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正常运行,而且这种问题会重复发生,那就表示软件程序人员已经测出软件有缺陷,这时候就必须将这个问题标示出来,并且通知软件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接获通知后,将这个问题修改完成于下一个测试版本内
·软件测试工程师取得新的测试版本后,必须利用同一个用例来测试这个问题,确保该问题己修改完成。
测试用例要有有效性、可复用性、可管理性、可评估性,易组织性
模板内容
用例编号:项目名称_模块名称 功能名称 编号
测试时间人员
测试内容
优先级
前置条件(需要用到其他用例进行预置操作)
输入
助兴步骤
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
备注(附件)
测试用例按照纵度和深度划分,按照测试分类:功能、界面、性能、安全、接口
测试用例需要经常更新,尤其是发现过缺陷的用例
测试用例必须是确定项,请使用二元对立是或否相关
软件测试工程师要获取跟产品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设计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用例的测试目的必须明确,不能一次测试测试多个点。
用例依赖(预置条件)可以跨越模块
用例编写要求
·不要设计“穷举测试用例”
·在详细测试用例与有效测试时间中找到平衡点·好的测试用例应该多关注“反向测试问题”·测试用例库应该不断更新和维护
·测试用例可以复用,但要注意数据有效性与环境变化·测试用例是设计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多去学习经验丰富的测试工程师所设计的测试用例
·针对不同的需求类型和测试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程序输入域划分诺干成分,从每个部分选取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代表性数据作用等价于这一类其他值。反之某一类例子没有错误这这一类也不会查出错误
原则
特定的数据
划定软件输入过程中跨界范围
便于发现设计上的缺陷,原因不对结果必定不对,没有原因出结果更加不对,如果原因正确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就是产品设计不对
适用于多种输入条件组合的测试方式
根据输入条件的组合、约束条件和输出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进行测试用例设计,考虑实际业务的内在联系
因果图的原因与结果:
1、恒等,原因A成立,结果B一定成立
2、非,原因A成立时结果B一定不成立
3、或,原因ABC有一个成立结果D一定成立
4、与,原因ABC都成立结果D一定成立
·因果图 原因与原因,结果与结果的约束条件:
根据功能说明在因果图中加上约束条件
·其中互斥、包含、唯一、要求时对原因的约束,屏蔽是对结果的约束。他们的含义如下
当原因和结果很多时,关系会很多,用例很多,因果图可读性差劲了
不要设计缺少部分原因的结果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不能把缺陷设计进去
如:饮料机需要投币按按钮才能给饮料,我们不能设计按下按钮出饮料的测试用例
应用场合:多逻辑条件下内容与结果的分析
组成:
步骤:
识别操作条件和对应动作
分析条件组合数量:n个条件,每个条件分成立和不成立情况,最后组合数量是2的n次方
简化有优化结果,排除不存在情况(像上面按按钮直接出现饮料)
实例演示
·需求:订购单的检查。
·如果金额超过500元,又未过期,则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如果金额超过500元,但过期了,则不发批准单;
·如果金额低于500元,则不论是否过期都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在过期的情况下还需要发出通知单。"
(1)分析条件和动作
条件1 | 条件2 | 动作 |
---|---|---|
金额>500 | 过期 | 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 |
金额>500 | 未过期 | 不发批准单 |
金额<=500 | 过期 | 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发出通知单 |
金额<=500 | 未过期 | 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 |
(写入条件桩和动作桩)
实际条件按照上面的来会有16种,扣掉互斥条件和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实际能使用的就只有四种(分别用0、1表示满足和不满足)
金额500 | 超过 | 0 | 1 | 0 | 1 |
---|---|---|---|---|---|
不超过 | |||||
时效 | 过期 | 1 | 0 | 0 | 1 |
未过期 | |||||
发出动作 | 批准单 | 1 | 1 | 1 | 0 |
提货单 | 1 | 1 | 1 | 1 | |
通知 | 1 | 0 | 0 | 0 |
第三列00110需要删掉,因为这种情况没有原因,自然没有结果,所以属于无效用例
金额500 | 超过 | 0 | 1 | 1 |
---|---|---|---|---|
不超过 | ||||
时效 | 过期 | 1 | 0 | 1 |
未过期 | ||||
发出动作 | 批准单 | 1 | 1 | 0 |
提货单 | 1 | 1 | 1 | |
通知 | 1 | 0 | 0 |
判定表规则适用规则
·规格说明以判定表的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条件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规则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如果某一规则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深度的等价类划分,数独,每一行每一列的同一个数字出现次数相等;任意两列的数字对出现的次数也是相等的
大量实验中找到合适实验组合,挑选一部分代表性数据进行实验
基本思想:
·在一项试验中,把影响试验结果的量称为试验因素(因子),简称因素。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或状况,把因素所处的状态或状况,称为因素的水平,简称水平。
·每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这一特点表明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其它因素的每个水平参与试验的几率是完全相同的,能有效地比较试验结果并找出最优的试验条件。
·在任意2列其横向组成的数字对中,每种数字对出现的次数相等。这个特点保证了试验点均匀地分散在因素与水平的完全组合之中。
实验操作步骤:
分析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软件需求说明、功能说明、界面等所有可能因素)
分析每个因素的水平数量,充分利用边界值,等价类(隐形需求和显性需求都算)
选中正交表,只有特定因素和水平数进行组合才有相应的正交表。(正交表因素数和水平数一般要大于实际的因素数和水平数)
影响实验的因素:
每个因素的不同取值(水平)
m水平数,k是因素数,n是需要进行试验的行数,(上图只适用于 每一个因素的水平数都相同的表)
操作系统四大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处理机管理内容:进程控制、通信、同步、调动
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正交实验
·功能图法又叫做状态迁徙图。
·**来源:**在遇到有事务流或由于某种条件成立导致状态改变的软件时,如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就比较麻烦。
·状态迁徙图法的目标
·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达到对系统状态的覆盖、状态-条件组合的覆盖以及状态迁移路径的覆盖
场合:软件状态会根据某些内容条件操作变化而变化
操作系统四大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处理机管理内容:进程控制、通信、同步、调动
CPU3.2GHz 1s运行3.2G次运算
功能图法步骤:
1、罗列所有可能的输入事件 IP N进行命名
2、软件初始状态定义为空闲状态
3、空闲状态中添加所有可能的输入(一次)
4、为上一步产生的新状态再次添加一次操作,增加过的操作不能在添加
5、循环执行上一步
6、直到五没有新状态产生为止
7、组合任意可能的状态,列出测试用例
案例qq登录为例
识别操作
定义状态
第一轮分析后
第二轮分析(添加新操作)
第三轮分析(添加新操作)
设计测试用例
状态 | A | B | C | D | E | |
---|---|---|---|---|---|---|
空闲 | 1 | 1 | 1 | 1 | 1 | |
QQ输入 | 2 | 2 | 2 | |||
密码输入 | 2 | 3 | ||||
QQ、密码输入 | 3 | 4 | ||||
QQ主界面 | 4 | 5 | ||||
退出 | 2 | 3 | 3 | 5 | 6 |
A:QQ界面登录,点击关闭,QQ登陆点击退出
B:QQ界面登录,输入QQ号,QQ登录点击退出
C:。。。。
目前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来触发控制流程,测试式可以生动地描绘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设计测试用例,是测试用例更加容易理解和执行
基本流:软件功能按照正确的事件流实现一条正确的流程,一个业务即存在一个基本流,基本流仅有一个起点和终点
备选流:出基本流之外其他情况
场景法分析
先确定业务的基本流,然后根据基本流做出备选流
场景设计
场景1:基本流 卡片不是银行卡 卡片不是银联卡
场景2:…
设计用例的步骤
先列出软件需求,列出测试条件,将需求转换为大纲,然后设计测试用例,用于快速测试和过程记录
看你直觉经验
假设你是在没有主观臆断情况下使用软件(不动脑子,不依照使用说明)
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