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病军人

      今天早晨,孩子们早早打开电脑,布置黑板,准备彩虹花晨读,他们分工协作,一会儿就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课前生疑。今天晨读要学习唐代边塞诗人卢纶的诗歌《逢病军人》。昨天没有布置预习,陆续走进教室的孩子,习惯性的望向黑板,发现诗歌的作者是他们不了解的,几个孩子对诗歌题目产生了兴趣,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议论,《逢病军人》逢是相逢的意思,病军人是生病的军人吗?遇见生病的军人有什么好写的内容呢?我告诉孩子们,等会你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认真学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课中解疑。孩子们期待中的晨读开始了,当画面中出现主讲老师时,孩子们中又有了一些议论。呀,是一位男老师!男孩子说,终于见到我们的同性老师了。我说,不管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都要认真上课。孩子们跟随着老师,了解诗人卢纶的生平和诗题,从老师对题目的讲解中,孩子们知道了这首诗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写的。                                  《逢病军人》  唐·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衰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通过主播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遭遇三重不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然是无尽的苦难。特别是“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像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通过学习, 孩子们不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还学习了诗人用背景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升华感情。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在交流环节,他们都认为卢纶的这首诗,通过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在人们面前,客观上是对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有些孩子还发出了感叹,还是现在社会好,解放军多威武呀!现代社会卢纶笔下的“病军人”是不存在的,他只能代表过去。孩子们今夕对比令人感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逢病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