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02篇)
【R:阅读拆页】《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2月第1版,P72-75页)
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于个人生活。 —一查尔斯·汉迪,《思想者》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是深受赞誉的 “管理哲学之父”。 汉迪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他考入牛津大学哲学系,苦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著作。他经常被哲学老师留的阅读作业搞得异常沮丧,天天挑灯夜战却理不出头绪。
毕业后,他去壳牌石油面试。面试官一开始有点儿纳闷:你一个主修哲学的人来这里找工作,恐怕不合适。交谈过后,面试官决定录用他,理由是“你的头脑受过良好训练,内容倒无关紧要”。
他在晚年回忆道,自己后来把拉丁语、希腊语、历史和哲学的细节忘了个精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将推理用于个人生活”。
汉迪在色诺芬的著作中读到,苏格拉底是个伟大的质疑者,他不停地提出问题、不停地探求潜在的假设。
(2400多年前的雅典,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尤苏戴莫斯,什么是正义?学生尤苏戴莫斯说不虚伪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说:“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既然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画个界线: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苏格拉底又问道:“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快要来了,因此,就阻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又如一个孩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而由于用了这种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我看这也应该放在正义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苏格拉底又问道:“你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
“的确不是,”尤苏戴莫斯回答,“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 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
汉迪把这个方法内化和应用到工作中,他说:“我们不提供建议,只是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有助于人们澄清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从苏格拉底那儿学到的。”
“你为什么采用这个战略?”
“因为它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最佳回报。”
“为什么你把投资回报当作最重要的标准?”
“因为投资者希望如此。”
“为什么投资者是你做决策的唯一考量?”
“因为商业就是这样。”
“为什么商业就是这样?”
……
1981年,英国开放大学……尝试开办英国第一个管理课程。这个课程叫作“高效经理人”。他们委托查尔斯·汉迪做学术统筹顾问。实际上,他也是唯一一名教师,所有教材都由他一个人编写。其他人包括出版教材的编辑、电视配套节目的制片人、暑期班的班主任以及财务人员、营销人员…他们帮不了他的忙,只会质疑他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学习者。 ……
他决心在这个项目中证实自己“知识必须联系实践”的看法。所以他设计的课程特别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知识之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 ……汉迪的课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英国商学院的奠基石。……
查尔斯·汉迪表现出来的就是高级学习者的思维方式,……高级学习者在阅读中常常提问,可能是追问读到的信息,也可能是追问自己过去的理念。然后,高级学习者会思考这些信息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会搜索和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且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他还会思考和规划怎样用这些新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高级学习者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他们仿佛有两个大脑: 一个大脑提醒他们要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要给出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这里可以读得慢一点儿,那里不妨读得快一点儿;另一全大脑则接受这样的提醒,加工出自己的案例,把知识拆为己用。
……如果只按自己的习惯,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只要稍加提醒,你很容易就可以做一次“临时”的高级学习者者。多次提醒后,这样的思考方式就能整成为你的习惯……
【I:重述信息】
从这段文字中,我理解到几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会思考、会提问、去实践是学习的底层逻辑,找到答案只是学习的自然结果。
会思考、会提问、去实践可以引领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只要掌握了学习的底层逻辑,他来到任何行业都可能生存,甚至不不致于差。
以往我们说隔行如隔山,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固守道理,不去探寻和学习,我们就不容易去应对已经进入的 VUCA时代,因为一切都可能是易变的(volatility),是不确定的(uncertainty),是复杂的(complexity),是模糊的(ambiguity)。
汉迪毕业前在哲学系的学习和毕业后被壳牌石油录用的案例,汉迪牵头筹办英国第一个管理课程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他没有学习过企业管理,但“他的头脑受过良好训练”。
他只是一名教师,但他开办了一个叫做“高效经理人”的课程,并成为英国商学院的奠基石,因为他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应用“知识联系实践”。
他“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知识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抓住了会思考、会提问、去实践的底层逻辑,就可以有所成就。
第二,会提问需要以会思考为前置,很难想象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能提出多么有价值的问题。
提问通常有两种形式:
其一,不断的追问为什么?
其二,运用假设-演绎来推理,寻找真正的答案。
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或者确定性),以寻找真正的答案。
苏格拉底和学生关于什么是正义的对话就是“假设-演绎”的完美演练。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分类表示,一般情况下儿童在进入青春期以后以及成人阶段会具备“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能够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但这也需要后天的教育和训练。
目前的传统教育方式,更多人的认知能力尚停留在第三阶段——具体操作运算阶段,他们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有逻辑性,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来支持。
比如说他们把书本当作权威,对于学习的理解更多是知识记忆层面,要么是记住,要么是归纳大意。
这也就是这本书中提到的“初级学习者”,而这样的人占社会人群的比例还非常之高。数据表明: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工作经验超过1年的职场人士中,有68%的初级学习者。
第三,高级学习者兼具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和知识的加工能力。
一方面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复述和转化知识载体所给予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相关的案例去佐证获得的信息。
这两种能力的重要来源是对于生活、学习、技术的体验和觉知,并从中相互关联和验证。
当我们还不具备这两种能力时,或者说找不到这两种能力的应用感觉时,我们尚处于“初级学习者”的阶段。
我们需要被稍加提示和刻意练习,当我们偶尔做一次“临时”的高级学习者,去验证过这两种能力的应用,便是在增强“高级学习者”的回路,并形成飞轮效应,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级学习者”。
【A1:自己的相关经验】
1.作为一名具有五年多心理学、家庭教育成长经验的妈妈讲师,经常会收到妈妈们的咨询。
沟通过程中,会有意识的运用两种方式和对方交流,并进行比对。一种是输出养育经验,直接给答案的方式,一种是心中有答案,但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思考的方式。
明显感觉到后者的效果更好一些,不仅是沟通当时的氛围,有联结,有思考,有能量的聚合,还会延伸到具体的应用中,对方更愿意去尝试。
而直接给出答案的方式,沟通氛围略显压迫,联结感不强,即使有也只是因为我们是朋友,基于过往的情面,对方不好意思不听下去,至于是否真的在听甚至反感,就不得而知了。
我在努力尝试成为一个“心中有答案,同时又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引导者。
2.纵观五年多的学习成长经历,学习过不同类型的课程,唯有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以及正面管教相关课程中的学习时,会体验到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加工能力,而这也是在我经过大量的家庭实践过程中慢慢体验到的,更加说明了“学习-思考-提问-答案-实践”的闭环练习是高级学习者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经验也给我也一些启发,在正面管教的领域中我能够体验到,在其他领域也是可以的,只要我选择好方向,这就是在增强回路,逐渐形成飞轮效应。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1:训练自己成为孩子们的鼓励大师,并影响更多人加入“千叶21天鼓励陪伴营”圈子
行动:
1、在连续114天鼓励小作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动。
2、上架“千叶21天鼓励陪伴营”圈子第四课课程——我的实践分享。
3、在服务圈友的过程中,运用好提问这个万能工具,启发和引导圈友们的行动,帮助他们形成增强回路和飞轮效应。
目标2:打造好个人IP
行动:继续学习007的品牌营课程,对照1V1的沟通,选择两个关键行动逐步实践:
1、天周月年的动作;
2、领悟“没有天赋,只有重复”这句话的内涵,梳理好自己的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