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住宿条件想到的“如果你知道要去哪”

此时北京的阳光正传递着阵阵暖意,我匆忙地走出了安静的校园,马路边上两位司机因为剐蹭正在吵架,一位大爷操着一口正宗的老北京口音正向一个害羞腼腆的小伙子递烟,被站在一旁的另一位小伙子给截了去。小巷子里的店铺一个比一个冷清,理发店、冷饮店里的音乐也是悠闲、懒散的。

走到小巷的中部,就到了我所住的宾馆。说是宾馆,其实就是个出租屋,比出租屋好一点的地方是带有独立卫生间,但因此味也更大一些。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北京,想在学校周边住到价格合适环境又好的酒店几乎是不可能的。再遇上什么艺考、考研之类的各种考试更是一房难求。

想想这些年来在北京什么房我没住过,20-50块一张床位的八人、十人宿舍我住过。上铺的价格要比下铺的价格便宜不少,公共卫生间,不能洗浴。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是部分学校向学生家长提供的宿舍,价格便宜来看孩子的家长随便住一晚两晚的还是非常好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有些有钱人把自己家的房子打出几个隔断来进行出租,专门提供给低收入群体,比如刚毕业的学生、农民工等这个群体逐渐形成了“蚁族”。我记得住过由层高较高的大房间打出来的上下几十个隔断,因为户型的原因,隔断的分布就像个迷宫。我那个小房间在地下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一般人进去了也找不见,当时就是看中了它的隐蔽让我很有安全感才租下,但是进去后是无法直起身的,只能坐或躺。最搞笑的是我和对门的租客是无法同时开门的,因为空间的原因只容许一次开一个门。隔断不隔音,上下两层几十个租客们只要动静大点在干什么大家都一清二楚,比如睡我隔断下房间的女孩,常听她打电话谈着几百万的生意,闲了看搞笑综艺节目。这样的房间八百到一千五一个月。其实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有时去北京时间较长,但又不超过一个月的时候,我会选择价格便宜的小宾馆。两百块到处污迹,卫生间散发阵阵恶臭的房间我住过。三百多块陈设老旧、不怎么的隔音的房间我也住过。虽然房间里有着这种那种的问题,可是回过头想想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洗浴间、直不起身的房间我都住过,这些房间我又怕什么呢。有的时候有没有窗户,决定了这个房间的价格,哪怕是一个很小又没有阳光的小窗户,也能让租客看到希望。

总在听到《北京、北京》这首歌时,比别多人多几分伤感、多几分彷徨、多几分绝望又多几分希望。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更多的时候是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反而闹得个失眠的下场。 如何换做其他小伙伴是否能像我一样,在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中,在一贯出差不是五星也是三星级住宿标准的习惯下,来住条件艰苦的房间。我想未必,那又是什么支持着我坚持下来呢?我想源自于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期待着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对于较大自由度的向往。然而我又是个目标感较弱的人。当同事离职去往更好单位时,一句“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霸气外露震惊到我。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他知道去哪,而我却不知道去哪,也不知道该怎么去。

有太多的鸡汤励志文告诉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可是从小的教育给我传导的却是“不能只看结果,要注重过程”,这让我偏颇的认为过程最重要,是不是达到某个结果没那么重要,既然结果没那么重要,自然目标也就不重要了。失去了目标的我,只是去体验了生活,没有反思,没有动力,也没有成长。

此刻的我正在为某个目标奋斗着,可是动力依旧不足,一方面这个目标是周围人期待你达到的,是这个年龄段在工作上必须达到的;另一方面总觉得这个目标离自己太远,自己的资质不够。于是一边鼓励着自己,一边否定着自己。在煎熬中痛苦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住宿条件想到的“如果你知道要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