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进京供职路上顺便出了本诗集,这样的人生你想要吗?

2020.10.19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依旧是苏轼早期的作品《白帝庙》。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旗。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默愧常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余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嘉祐四年(1059)十月,苏轼为母亲奔丧结束,父子三人偕同家眷乘水路还朝进京,一路吟诗作赋,创作了一百多篇诗文,并将其汇编成一本合集《南行前集》。苏轼的这首《白帝庙》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论史为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从开头至“遗民岂复知”,用苍山、秋草、古树、荆江等景物,塑造一种荒芜苍凉的氛围。

紧接着,从“ 一方称警跸”开始展开历史论述。

东汉末年,公孙述割据蜀地,独霸一方,自立为帝。荆邯曾建议公孙述由江陵和汉中两路出兵,与刘秀争夺天下,可惜没有得到公孙述的采纳。

尽管荆邯的方案没有在历史上发挥作用,但苏轼依旧表达了对荆邯的仰慕之情;而公孙述虽有“图王”之志,却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从中不难看出苏轼所坚持的历史观:以人为本。那些曾有杰出表现的历史人物,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是他仰慕的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少成名,进京供职路上顺便出了本诗集,这样的人生你想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