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应该重新拾起,为中国文化重新注力?

今天刚刚得到的一个想法,首先我思考了英语庞大字词的精确使用需要字典来串联,而字典似乎应该成为一种强盛文化不断发展的副产品,为了能够延续一个语言的发展,字典也是不断地在更新换代。


英文字词和中文的有很大不同,英文字词太发散,需要详细的字典定义来确保字词不混淆,所以他们是非常重视字典的编纂和使用。中文就很少重视字典,但是如果一个语言在发展应该有一种东西来定义呀,为什么呢?


我想到了两个原因,第一,中文的文字意义是意境化的,很多时候你可以灵活地改变字的词性和使用方法,而每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是不需要字典的,比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的患字,你不需要知道患的定义是怕,而是意境化患,然后结合其它字,你就得到了此处患的意思。第二,中文的上义化词汇要简便表达精确意义时常使用成语,而成语在这里其实便成为了字典的功能,只是我们没有这样把成语直接当做字典的意识,某种意义上说,成语其本身就是一种新创的字词,其定义往往来自于一个故事或者一篇文章。


说了这么多,我的根本想法是,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更加重视地拾起成语,然后建立一种典范,以中国本土文化研究的社会科学来再度发展成语,最终建立自己的与科学相对于的研究字词系统。从此不再需要低着头去照搬国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成语应该重新拾起,为中国文化重新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