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不记得是星期几,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和往常也没什么两样。上午是在忙公司的微信还是忙网站的事,也记不太清了。有些日子以来,对每天处理的这些事,感到既无聊又厌烦。譬如说公司每天更新的微信,本来就是个快速阅读的东西,我的想法是抓大放小,主题比细节更重要,但直接老板却在细节甚至标点符号上较真,每天晚上为句号还是感叹号把整个部门耗到8、9点,不得到确认回复,整个部门都不敢走。我觉得一点价值没有。不仅是手上处理的这些事,包括我自己在公司也如此。
那天中午,照例和同事们出去吃午饭。五道口人称宇宙中心,寸土寸金之地,一切都是高效运转。工作日午餐时间要找个吃饭不等位的地方可不容易,味千拉面馆桌子碰桌子、椅子窄巴巴的只能放半个屁股,就这么挤还得等半天才吃得上一碗面。长年累月就找不到一张安静的饭桌,能够踏踏实实吃顿可口的饭!这些都让我不爽。
可是,那天到底是吃的味千拉面,还是山西刀削面,还是7-11的盒饭,我也忘了。肯定是吃过午饭回来,同事们都陆续回来了,各自忙乎手头那摊事。我坐在办公桌前稳了稳思路,连腹稿都不用打,摊开电脑,给大老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辞职信。首先是感谢他的信任,一年前特意找到了我,对我寄予了某些期望,可是我很遗憾,未能给公司创造他想要的价值,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而且未来似乎也不会做得更好,只能遗憾说再见。最后,祝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前程红红火火。信写得很礼貌很周全,可以作为辞职信的模板。
一般辞职的交接时间是一个月,我想也许要到10月15日才能离开,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想想下一步怎么走。但没想到,9月30日就办完了手续,因为十一长假要白白浪费一周,我为老板考虑之周到、公司效率之高点赞。
这个前戏拉得有点长,6、700字了还没说到交学费上来。
长话短说。从公司辞职后,我不想再继续打工仔的生活,琢磨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那时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正热,我决定响应总理号召,赶一把创业的潮流。但是,创什么呢?从我过往的经历,有朋友建议做个文化公司或者公关公司,但我偏偏对这二者比较反感,在我看来,公关公司需要创始人嘴皮子利索,能忽悠(或称打动)客户,但这恰恰是我的短板。我笨嘴拙舌,手头又没有现成的客户,这么虚头巴脑的业务,哪天能开张?还是接接地气,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着手。
食?开饭馆吗?恐怕不行。我既不是好享受美食之人,也不是好研究制作美食之人,烟熏火燎,天天采买油盐酱醋,还不够闹心的。我可不止一次听说过身边的朋友开饭馆赔钱的。那洋气点,开咖啡馆?咖啡馆就不是一个赚钱的行当,整个模式在中国就走不通。从最早的上岛咖啡到后来的咖啡陪你,钱都进了加盟商的口袋,开店的老板并没有赚到钱。
食看来风险很大,那就衣吧,可以三天不吃饭,不可一天不穿衣。我盘算开个干洗店还不错,在我想象中,中产们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衣服质量越来越高,而自己越来越忙,没有时间自己打理衣服。因此,这种服务型的业务会越来越受欢迎。记得几年前我还在中关村生活时,我楼下就有一家干洗店,是一个在日企上班的女孩子投资的。她白天在公司上班,业余还要打理这家干洗店,既然她都可以,我全职来做难道还不成?干洗店人员结构简单,主要投资在设备上。因此,管理起来就相对简单。
说干就干,创业就得真刀实枪。
在我家小区前面有一个新交工的楼盘,楼下是一排门脸商铺,正在招商。红彤彤的招商广告牌二里地外都能看见,我站在自己家的窗根下看得更清楚。于是,打了个电话,问还有没有合适的铺面。接电话的是个小伙子,北京话比我地道得多。小伙子很热情,让我去办公室面谈,面积从几十到几百的他们都有,总有一款满足我。
其实从起念开干洗店起,我就开始踏上了创业的歧途,一步步向着最终必然失败的结局走去。
首先,开实体店就是一个重资产模式,过于依赖设备也是模式落后的一种表现。其次,我当时最紧要的并不是找铺面,而是进行市场调研。开店的前期投资多少?周边有多少目标客户?人均消费金额多少?多长时间收回投资?投资回报率多少?市场营销有何计划?总之,跟生意相关的事我一件都没考虑,我心里只想着,哇,好酷,我拥有一家自己的买卖了,我要当老板了,我不再给人打工了。
一旦开店这个磨盘启动,我又踏进了第三个坑,对于品牌方的无头脑信任。无头脑信任这种表述也许不够精确,我的意思是,对于我要加盟的品牌方,即使是合作方,我并不应该把所有的决策交给对方,一切以对方为主导而没有自己的意志。租多大的铺面,进多少设备,花多少钱装修,这些我统统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切全凭加盟商在作主。当时想法很单纯,我不懂,你们懂,你们是行家,那听你们的好了。
可是,在加盟方与品牌方之间,前期这二者还只是买卖关系,在这二者谈判时,你不应该有自己的立场么?毕竟你是花钱的,他是收钱的。从他那边考虑,你开的门脸越大,进的设备越多,他的收益越高,不是吗?至于后来能不能赚钱,什么时候收回投资,那是你自己操心的事。当然,这些是我在一段时间后才醒悟过来的。
第二天,在品牌方招商经理的陪同下,我兴冲冲签下了一间120平的铺子,像个得胜回朝的将军。在整个创业的启动阶段,我一直处于这种角色变换后的亢奋状态,有一种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喜悦,老娘再也不用看他人眼色,老娘要自己当家作主了。自由有多大,责任就有多重。刚卸下束缚的我一门心思享受着自由的快感,根本无暇考虑自由背后的责任。譬如,租这么大面积对一家刚起步的干洗店是否适合?业务几个月后饱满?租金占成本多大比例?要进多少设备?要招多少人?正常的干洗店平均是多大面积?他们的日流水是多少?周边的常住人口是多少?他们的消费水准如何?业内对标的榜样是谁?周边竞争对手状况如何?所有这些问题,一概不在我考虑之内,将军赶路,何惧小兔!大行不顾细谨,这些都是细节,一切等做起来再说。
在朝思暮想翘头企盼不辞辛劳精心筹备了三个月后,2013年12月26日,我的干洗店终于闪亮登场了。因为是加盟,打的是加盟商的名号,我想给自己店起个响亮名字的愿望就先搁置。虽然没摆花篮,没放气球也没放鞭炮,但我的店在这一圈商户中绝对是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四米宽大招牌,超大功率的灯牌广告无私地照亮着夜行的归人,有不止一个客户对我感叹,他下班回来,每次一出地铁,500米之外第一眼看到的是我的洗衣店的灯箱,那寒夜中的一抹光照 亮了他回家的路,驱散了他一天的疲惫,真是好煽情,当时的我好感动呀。
不知道你们见没见过铺着地毯、摆着欧式沙发和雕花茶几、备有红茶咖啡,超大屏电视巡返播放着时装走秀节目、不仅干净明亮更透着与主业不相衬的时尚感的干洗店,反正我是见过的,那就是我的干洗店。1000多个点位、高达三层旋转式输衣架,从地面一直顶在天花板,一件衣服从上面降到下面,袅袅而行真是性感,尽管最初半年这架子上的衣服都是我从家里衣柜时搬过来摆样子的,尽管直到我把它送走的那天架子上的衣服也从来没满过,但看着这打遍同行无对手的气派,我充满了成就感。
我来了,我要大干一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