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要去支教的梦想。
说不上为什么,没有原因,就是想。
想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认识一群可爱的孩子,同他们发生一些有趣的美妙的故事。我给她起了个很美的名字,叫做邂逅,我无比期待这样的邂逅。
高中时,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的自习间隙,都会同我的同桌青一起去广场上看星星,虽然我们那空气不怎么好,那还好乌云遮不住星星淡淡的光亮。星星是一个很梦幻的意象,看星星也总是与梦想这个词语连在一起。
那时的我和青,面对高考的压力,都有一点点的迷茫,梦想遥不可及,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而现实,往往苍白地可怜。
“我以后要去南方上大学,我喜欢那种小桥流水的古雅。”
“好啊,我,想去浙大玉泉校区,这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
“哈哈哈,毕业了我要去支教,我想去云南那边的山区。”
“我也是,我也想去的”
相视一笑,那时的我和青对未来有着相似的憧憬和期望。每晚的看星星是一件蛮有仪式感的事情,也只有这一刻,我们从繁杂的学习生活中挣脱出来,单纯地想象着许多年后的美好。
后来,兵荒马乱的高考来了,幕布拉开,又合上,那个暑假那么长,我却再没遇见另一个陪我看星星的人。
后来,我和青都没有去到南方,我们有些被迫地不甘地留在了这个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既爱又恨的省份--山东。
只不过是一个在泉城济南,一个去了有海的城市青岛。不知道在那座海风凉凉的有着美丽外国建筑的城市,会不会有着一个同我一样傻傻的姑娘,牵着青的手,走过一个个长长的街道,谈天谈地谈人生。
而当初我们谈及的梦想的第二部分,却在我大一的暑假实现了。是的,我参加了一个短期支教项目,没有去到遥远的云南,而是到了牡丹之乡菏泽。
8月3号,是我来到尹集的第三天,初到这里,印象最深的是连片的田地和古典的建筑物,还有一个个说着菏泽乡音的孩子。
昨天就说过,或者说来之前就想过:我的到来能为这些孩子带来些什么,我能改变些什么?
但故事初开始,我想不到答案。
大冰在他的第一本书《乖,摸摸头》里曾写到:
叔叔说:你觉得支教志愿者和支教旅行者的区别是什么?
我一愣,支教旅行者。
叔叔说:你应该对“支教志愿者”这几个字有个清醒的认知。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是去帮助那些孩子的吗,还是去给自己的人生攒故事?或者是去寻找一份自我感动?支教是种责任和义务,是去付出,而不仅仅是去寻找,十一分服务于他人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一次服务于自我的旅行。真正负责任的支教志愿者,不应该是一个只有热情的支教旅行者。
他接着说:我不反对你们的支教行为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 沉下心来在那些学校最起码教满一个学期如何? 只去蜻蜓点水地待上一两个星期或者一个假期,你和孩子慢谁的收货更大? 你倒是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人生得到了升华,可那些孩子呢?他们收货了什么?你匆匆来 匆匆走,他们的感受会如何?在“支教”这个词里主角应该是孩子们才对哦,他们没有必要去做你某段人生故事的配角,也没有义务去当你某段旅程中的景点。话说的重一点儿,你有权利去锻炼自己,但没权利拿边远穷少地区的孩子们当器材道具。
我分辩说:组织者说,不论我们去的时间长短,都能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他笑了,点着头说:没错,这话没错,但诚实点儿讲,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轨迹是你们的主要目的吗?在你心里,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轨迹,哪个排序更靠前?
再者说,如若真的想良性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那一定是一件系统而严谨的事情,想用十天半个月的支教去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或许是有可能的,但你确保这种蜻蜓点水是负责任的吗?这一点可否谨慎思考一下?
那个叔叔最后说:是的,无论如何,不论是长期支教还是支教旅行,都是在献爱心,值得认可,但一个真正的支教志愿者不会盲目地去寻求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也不会居高临下地去关怀。真正的献爱心不仅仅是去成全自己,更不是去作秀或施恩,你说对吧?
对不对,我无法做出回答,长期支教和短期支教的区别在哪,目前我也不知道答案,可关于支教的意义,我采访了这个几个去支教的大学生。
平平:大一学生,负责支教过程中的视频拍摄
虽然我不并不直接教授学生们课程,但是能有来支教的机会我是非常珍惜的,我觉得作为一名支教人员来说,我从这次支教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比我能交给他们的要多,我们教授的东西并不真的能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在我看来,大多数学生之所以来参加是因为家长们不想让他们呆在家里,希望能找到一个地方来带孩子,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传达好我们要教的东西,唤起他们心里的一丝渴望吧。
我们来这里一共只有十五天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给孩子们的人生和未来带来太多的改变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学生们会和我们产生感情,而如何在离开时处理好学生的感情并避免产生落差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教育的条件不算好,但是相比贫穷山区的还是条件优越的,我们所教给他们的东西是他们平时接触很少的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这里如何他们开拓视野、激起对外界的渴望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希望我们并不是只是他们假期里简简单单的一批过客,而是真的能表达出一些东西。
这次在支教中的条件相比往年和我所了解的来说,可以说得上是相当优秀了,没想到我们还能住在有空调的屋子里,虽然对于我来说这两天要比平时要辛苦许多,但是有许多有趣的经历和体验,我感到非常的满足。
刚刚来到这里大家还有一种兴奋感,无论做什么都十分兴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感到越来越枯燥乏味,在这里支教的我们需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不然可能会让自己越来越怠慢和消极。
在我看来,支教最大的好处并不是优美的环境,也不是温暖的感情,而是当你离开了你熟悉的环境之后,你将有机会思考,你到底有什么潜在的力量,你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破自己的极限。
我希望我能在支教过程中静下心来,拍出一个自己能够满意的作品,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下让自己专注下来,改掉自己拖延症的坏毛病,在单调和枯燥的环境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认真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吧
鹰鹰:(主要谈个人感受)
去支教真的收获很多,在离别前一天有个孩子突然哭了,刚开始以为孩子不舒服,放学后见到家长才知道孩子是因为舍不得老师,作为支教者的我们心里只有满满的感动。
在离别的那一天,看着孩子们可爱的脸庞问我们你们真的要走吗,什么时候在回来,当时,心里悲伤不舍说不心里的滋味,那些女支教队员一下就哭出了眼泪,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些孩子。
大家把联系方式给孩子们告诉他们想老师就给老师打电话,在离开前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做一个善良的人。
离开的路上支教队员们还在用手机联系孩子们,从离开的那一刻开始每一个支教队员的心里都有了牵挂,是从来没有体会过的牵挂,不同于对亲情,爱情或某一人的牵挂,而是一种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他们成长的牵挂。
离开前为孩子写寄语感觉有写不完的话,却只能浓缩成一句简练的话。
支教老师和孩子们的感情是这段日子里最大的收获,支教队员之间互帮互助就跟一家人一样,我很珍惜这样的感情,生活的艰苦与这些感情来说太不值得一提。
Congirl:文院大三老师姐,参与援疆项目到新疆支教半年。
之前想着一定要去支教,这次终于赶上了去新疆的机会。支教一个学期在我看来挺有意义的,我们去了才知道那边是多么缺教师资源,所以去了的确能帮上挺大的忙。但是如果支教时间比这更短,比如半个学期,个人觉得价值不大,一则学生频繁换老师,还得再度适应,不利于稳定连贯的学习,二来对自己而言,可能经验获取方面也会相应减少一些。
新疆教学资源非常短缺的,说对于那边的孩子来说,我们带去的不仅仅有内地更加先进的知识思想而且还有可以和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
教学相长,并没有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只是为了卖情怀,我们去了就立马就投入战斗,马不停蹄的工作,很充实。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支持那种只需支教和实习那么一两周的,真的没有多大用处,不痛不痒的,而且带给孩子们的是更多的是干扰,而并不是给了他们什么。
距离开八一,已是整一个月的光阴了,那里的人和景色,频频入我梦乡,想来是念念不忘的缘故,回忆起来,犹如做了一场久违的大梦,清晰缱绻,滋味多重,明知道回不去,心情便空去一大块。好在忽然记起,他们还是一群来日可期的茂盛少年,想着想着便真的感觉满足又幸福了许多,所以继续向前看吧!
九分钟的浓缩视频说不完难忘的人和事。窗口射入的阳光很温暖,包裹着我教过的每一个小可爱。十班,十一班。彼时讲志摩的《再别康桥》,给大家播放了朴树的《送别》,那时刚聚,还不懂别离滋味。
再听到这首歌,已是该永久远行的时候了,我拆着一封封亲切的信,想起治愈系的你们时常洋溢着笑,浑身便又是一阵感动。
办公室的多肉长的很精神了,多亏了热情开朗的老师照料,这半年里和你们相处,我感觉自己像多肉沐浴春光一样幸福。
翰林喷泉旁边的秋千,听过我们的很多故事。热闹中炒熟的饭温馨又香甜,门口的小卖部阿姨脾气很好。总之顺利幸福是因为你们在身边。
曾经在新疆这片热土上耕耘,也算年轻过一把,将来谈起来的时候,回想起当年的风土人情,支教片段,我应该仍会热泪盈眶吧!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是啊,感恩遇见,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咱们勾勾手指,各自安好,再见你我,希望都已是理想的模样。
今天,是我来小井镇的第三天,是我真正带孩子们上课的第二天。
来的时间短,感触颇深的,当然,关于短期支教究竟有没有意义,我仍然没有自己的答案。
不过我知道的是,孩子们真的是很喜欢我们的,因为对孩子而言,喜恶是很难隐瞒的,都写在脸上。微表情从来不会欺骗人。
我们最怕的是当他们接受了我们的课程之后,会对之前老师的授课产生怀疑,因此课程设置全部是素质拓展课程,对于日常很难接触的课程,孩子们是很喜欢的。
这几天的交流让我觉得:抖音这东西对这里孩子的影响很大。
他们喜欢的歌是抖音神曲,他们回家爱刷抖音,为什么会这样,影响是什么?是我们在支教之余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短期支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在最后我一定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