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参加了家长读书会的线下活动。李萍妹老师以游戏方式,引领我们体验最近共读书目中,有关沟通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仅仅是模拟,都让我们受益良多。刚好,我们家的哲学少年主动向我建议的写作内容,也与游戏相关。于是,就确定为“游戏力”吧。
1
今年的双11正好是周天。我跟爸爸商量好,早上要开“家庭会议”。为此,我甚至连夜做了会前准备:谁先开口,如何引起话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专用笔记本上,洋洋洒洒地写了近两页。
十点钟,吃饱喝足的爷俩一起坐在沙发上正打闹着。我从房间出来,见时机差不多,就对他俩说:好久没开家庭会议了,要不今天开一次?
儿子马上应道:不要。
爸爸看到我的示意,开了腔:儿子,还记得《未来简史》中有关DNA的改造吗?
儿子:记得啊,怎么啦?
他很警觉,一副担心我们又要给他下套的样子。爸爸一看,不对啊,于是“灵机一动”(他事后这么说的):这样,给你三次机会,猜猜我最想改变或者说增强的是什么?猜中有奖。妈妈也加入,你俩各三次,共六次机会。我出一百个积分,你们不管谁猜中,都算我输。你俩可以平分,各得50积分(1积分=1元)。
儿子最近每个月要扣100多个积分还“债”,对积分很看重。一听有钱赚,马上来了精神。我呢,早顾不上之前准备的笔记内容,赶紧配合,拿起粉笔,唰唰地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爸爸最想改变的地方:
为防止作弊,还让爸爸事先将他的愿望写在了纸上,放在我们仨都能看到的地方。
随着儿子与我的脑力激荡,黑板上接二连三地出现猜测的答案。可是,六次机会用完了,打开纸条一看:吉它与萧的演奏能力?!
不是吧,竟然不是他最想要的飘飘长发,日渐衰退的记忆力,超棒的体能与歌唱能力,也不是永远开心,更不是什么喜欢的职业技能。
儿子与我瞪着爸爸,很有被耍的感脚。他冲上前捶了爸爸几下。爸爸“哈哈哈”一阵得意过后,接着说:那下面猜猜妈妈的吧。
老规矩,我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手机里,并把手机放在三人眼皮底下,继续板书:
妈妈想改变的:……
让我欣喜的是,爷俩一人一个就把我的愿望猜出来了。为了误导他们,让他俩继续猜,什么“成为儿子的姐姐、女超人”之类的都说出来了。惹我笑得前仰后合!
当我揭开迷底时,他们直说我:“好黑啊!”,想不到会是他俩答案的组合。不过,我还是很爽快地付出100元,做为爷俩如此了解我的奖赏:身体健康地长期写作能力。
轮到儿子了,他迅速跑到另一个房间,过了一会儿带来一张折成好几折的纸,当我们的面压在枕头下面。他自己拿起粉笔,以狂草之势在黑板上写下:
儿子想改变的:
1、肌肉力量与速度
2、火眼金睛
3、过目不忘
4、武林高手
5、超能中的一员
6、美声家
儿子“面无表情”地不断催促我们说出答案,迅速地写在黑板上。然而,当我们打开他的纸条:空白!!!
他甩给我们一句话:“现在就很好!”接着跑回自己房间。
原来,他是那么喜欢现在的自己么?那么喜欢爸爸与我赋于他的一切呢。
我与爸爸愣了下,赶紧去看他,他哭了。我们相拥,脸上也是濡湿一片……
2
“现在就很好!”
忘记是哪位老师说过:我们的孩子觉察力很强,理解力很差。
的确,如果不是经过这次的“玩《未来简史》”游戏,单以近半年来儿子的表现,我们会认为他一直嫌弃我们,嫌弃自己呢。
劳伦斯·科恩在他的《游戏力》(Playful Parenting)一书中,就提到:
"游戏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
游戏,可以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动物,玩游戏时间越长。"
前几天在书房举行“双十小伙伴”活动。这次的活动时间结束得比较早,儿子就带他们到附近的公园玩儿。回来的时候,包括女生在内,个个精气神好得很。
后来问起,他们玩的是捉迷藏!都是13、14岁的中学生了呢。
“游戏是生命的主要元素。-罗杰斯与萨依尔
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一天假。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摘自《游戏力》
就像我们家玩的改变DNA游戏,我与爸爸一样乐在其中。并且,经由这次游戏,让我们仨的关系更亲密了。之后,再谈及其他问题来,儿子也更合作了。远不是正正经经开“家庭会议”的效果可比的。
3
期中考试那两周,儿子乐器练习少了。
上周二,乐团训练结束,我忘了去帮他把圆号取回来。周四要上乐器课,他就开始担心起来。语气中颇有抱怨之意,很不开心。
晚餐后他突然说:妈妈,我们班最近喜欢说“挖机”(挖掘机)。你说个职业,我想办法把职业跟“挖机”联系起来。
我想着刚吃完陪玩一会儿也是好的,于是说:好!工人。
他马上答:工人特别需要挖机,打地基修路什么的,用处可大了。换一个。
我:农民。
儿子:农民更需要挖机,开垦农田用起来,那个高效啊!再来。
老师、学生、医生、病人、警察、小偷、律师......我能想到的职业都说了,他妙语连珠,我俩边说边笑得快停不下来了。脑动大开的说话游戏,不仅缓解了儿子的焦虑,连我也欢乐无比。
在家庭中,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着三重身份:理智的成人、智慧的父母、爱玩的孩子。我们每个成人心中,也都有一个爱玩游戏的“小孩儿”,只不过,随着岁月流转,年岁渐长,慢慢地就把这个“孩子”遗忘了。
我们努力学习这么多的育儿知识,可是在践行过程中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那就是“游戏力”,或者说“会玩”的能力。因为育儿的条条框框并不是绝对的,而且我们人类还有最基本的感情的力量啊。
如果我们学会用游戏这种安全的方式,就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TA的爱;也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联结。
让我们重返童年,加入孩子的世界,放下身段,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用游戏蓄满“爱之杯”,用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当我们用心感悟,才能体验到生命的乐趣与活力;当我们的爱与生命之杯蓄满时,就不会再焦虑,而能与孩子共同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