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黑狗》读书笔记

丘吉尔的黑狗

1.弗洛伊德认为 想象的活动源自于不满 。

我们大可这样说,一个凡事快活的人用不着想象,只有不满的人才会。愿望得不到满足,正是想象的原动力,每个想象都是要实现一个愿望,是要修正一个不满意的现实。(弗洛伊德全集)。

2.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的小说,只要是读过的人,对他沉浸于人性深沉的黑暗面,没有不感受深刻的。

3.不论是写作还是绘画,丘吉尔都算得上是一个艺术家,但他又不想许多艺术家那样,对自己的创作总是反复思量 患得患失,对于既成事实的事 他很少去伤那种脑筋。因为患得患失和缺乏自信正是一对难兄难弟,而且还是行动的大敌,这都不是丘吉尔的个性。

4.他一贯精力充沛,有时甚至不免毛燥,可不是因为天生身强体健 而是人小体弱激发出来的那股子心劲。

5.丘吉尔的勇敢和鲁莽无非是想要表现自己有多么勇敢罢了 但那绝不是发自内心的 只是一种补偿作用 想要证明连自己都没有把握的勇气。

6.性格与体格之间的关系 谢尔登的研究最为深入 他指出人的体型可以分为三种 分别是脏胚型 体胚型 脑胚型  按照谢尔登的说法 性情如果与体格所属的性格分歧,这种人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因为他们常常会跟自己的情绪素质作对。

7.许多忧郁症患者都拒绝让自己休息或是放松。

8.一个人的先天遗传有可能使他具有忧郁症的倾向 但是否会发作 早年的家庭生活却居于关键。精神分析强调,心理失衡与抚育过程中的情绪氛围大有关系 环境之无法满足需求 特别是需求最强烈的时候 往往可以说明成年之后的神经官能失调与精神疾病。

9.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感或多或少都有赖于外在世界的支持。话说回来人的存在是一个多元的领域,其中之一虽然无法获得满足,但其他方面如果能够仍然维持完整 多数人就能够承受的住 正常人都有悲伤失望的时候 但只要内在的本源够充分 面对悲惨的境遇 便不至于陷入长时间的严重颓废 也很容易从其他方面获得抚慰。

&跟正常人不同 忧郁症患者脆弱的多 只要外在世界有一件事情出了问题 他们就可能掉入失望的深渊 这时候及即使有人安慰 对他们来说 可能也于事无补。 一旦陷入忧郁, 绝望、 排斥、 失落, 都有可能扣动扳机,击发一波万念俱灰的反应。因为这种人缺乏自尊的内在资源,碰到问题时, 既无法扭转方向, 旁人的关怀也无处可以施力。一个人若在内心的深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被人嫌弃,那么外在的否定只要来上一次, 就会将忧郁的负面信念带到表层; 短期之内, 旁人再多的鼓励与安慰, 也难以让他重拾自己的存在价值。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 这种倾向根植于早期不良的亲子关系。 依正常的情况, 在哺乳的过程中, 孩子吸收到爱。 有人疼爱、 拥抱, 有人陪着玩耍, 孩子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活泼泼的自我价值感, 因而能够超越童年的挫折与失落, 即使感到悲伤, 也只是短暂的, 并维持一种信念: 这个世界到底还是一块乐土, 是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一般来说, 这种信念将可以维持一生。

另一方面, 一个既不受到疼爱又处处遭到拒绝、 冷落的孩子, 就无法产生这种信念。这样的孩子,就算以后有过一段成功与快乐的时光,仍然很难让他们相信, 自己是受人喜爱的, 也无法因此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 终其一生, 不是追求权力、 征服女人, 就是累积财富, 临到最后, 往往发现一切都属徒劳。 之所以如此, 关键在于, 身为一个人, 在他们的内在从来没有产生过自我的价值感, 而这种失落, 再多外在的成功也补偿不了。

&丘吉尔所谓的 “无私的爱”, 值得好好谈上一谈。 照他的意思, 一个奶妈会爱交托给她的孩子, 完全是非理性的。 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这一点也不值得惊讶。 一个当奶妈的女人, 既没有自己的孩子, 又没有丈夫 全心全意照顾一个交托在自己手上的孩子,让自己找不到出口的弪爱放在孩子的身上,那岂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在上面引述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 对于被爱, 丘吉尔所表现出来的惊讶,仿佛那根本不是他应得的。按照一般的情况,对于父母的爱,孩子从来不会问“为什么”,也不会有所怀疑, 通常还会将这种被爱的期望向外延伸, 及于奶妈、 亲戚或家中其他的成员。 稍微长大, 他会发现,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他所期望的那样爱他, 可能因此而惊讶甚至失望。 但是, 不管怎么说, 只有在发现别人不爱我们时, 我们或许才会感到惊讶; 至于父母以外, 居然也有人爱我们,我们通常是不至于感到意外的。

来自于母亲或其他人的爱, 一个快乐的孩子, 通常是不会去问 “为什么”的,他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只有幼年缺乏足够爱的人,当他发现居然有人深深关爱着他时, 才会感觉到惊讶; 别的孩子视为当然的爱, 降临到他身上时, 他也会去追索原因。 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爱, 罹患忧郁症的人就会自问:“为什么?” 旁人对他们尊敬, 畏惧、 崇拜, 他们都会当之无愧, 但对于爱, 他们却不敢奢求。 许多患忧郁症的人, 只有在自己的成就获得肯定, 或自己的付出够多时, 才会觉得被爱是应得的,是一种回报。任何人之所以爱我,是因为爱我这个人。这种想法,对忧郁气质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 我们全都需要母亲那种无条件, 非理性的接纳, 婴儿所需要的爱与接纳, 大部分做母亲的更会倾心相授, 但所有这些,丘吉尔都没有得到。何况,就算埃弗里斯特的爱多少可以弥补他的缺憾, 毕竟还是无法取代父母的爱。

&深信自己 “与众不同”, 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 就是反映所谓的“婴儿万能” (infantile omnipotence). 精神分析学假设, 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 婴儿对于自己之来到这个世界, 颇有点自命不凡。 人生下来的时候, 处于十足无能的状态, 为了要保护他, 就得寸步不离地照顾、 呵护,这种无能反而让他产生一种错觉: 自己是拥有大能的。 因为, 婴儿是有求必应的。 婴儿要喂、 要穿、 要百般周到, 在正常情况下, 他的要求, 自有一堆心甘情愿的奴隶忙着打点。 稍微长大一点, 孩子会渐渐了解, 自己的愿望并非永远都是不可违逆的,有时候,别人的需求还会更为优先。这种情形, 在家里还有其他孩子时尤其常见, 兄弟姐妹的竞争, 闹成一团, 孩子很快就会明白, 自己其实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种情绪发展的早期阶段, 独生子女往往难以跳脱; 温斯顿 · 丘吉尔虽然不是独生子, 但弟弟杰克1880年才出生,足足小他五岁,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保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矛盾的是,独生子即使遭到冷落,还是会产生万能的感觉。在人生的最初时期, 孩子所需要的那种全心照顾与接纳, 如果无法获得满足 就会产生失落和饥渴感 等到长大以后便会尽力去营造各种条件 务使自己最微不足道的要求都能立即如愿 而少有不如意就会形之于色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丘吉尔的黑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