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2022年9月17日

有的时候很奇妙,本来普普通通的一天突然就变成了人生日历上有记录的一页。

早上起来带女儿去Claremont看牙医。我们虽然已经搬过来近三年了,但仍然习惯往Claremont跑,也没有给女儿换牙医。一方面是留恋那个居住了十几年的地方不愿意切割掉能有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真心很喜欢那个诊所,宁愿开车近一小时去那里。女儿是个好奇宝宝,虽然她是喜欢文科的绝对不会从医,但这不妨碍她问各种问题。先是做X光的护士一边做X光一边解答她关于仪器的各种问题,后来在牙医给她洗牙齿时,在张着嘴巴交流不便的情况下,仍然逐步地了解了牙医用的每个小工具有什么不同。而无论是护士还是牙医,都没有任何不耐烦,一直非常认真仔细地给她讲解、回答她的问题,还尽可能地演示,并再三夸奖及鼓励她的好奇心。每次都是不知不觉就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而我们也真诚地感谢他们,告诉他们我们宁愿开车近一个小时来,就是因为这里的氛围,因为他们的耐心和爱心,告诉他们我们的appreciation。他们也开心地和我们聊天,希望遇到更多象我们这样的顾客。最后,they made our day, we made their day。

当然,如果医生每个病人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医生可能就无法赚钱了。但好的医生候诊室永远坐满了人,大家口口相传,省了医生的广告费用。而且当人已经过了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拼命的阶段的时候,开开心心地赚钱的意义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金钱本身。毕竟金钱永远没有足够的,而开心却是现在可以拥有的。我想这方面我和女儿的牙医是气场相投的。在年轻时需要拼搏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把精力和资源放到市场推广上,客户来源大多数都是老客户介绍的。现在年近半百就更是不会委屈自己。专心做业务,做好了和客户投缘自然会不断有新业务;不投缘的气场不合的,则各自珍重再也不见。我是做事认真,喜欢亲力亲为的人,而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自然能接的案子也有限,所以每个案子都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就象一直坚持到这个牙医诊所一样,虽然基本相当于是陌生人,但气场相同价值观类似的人自然而然会投缘会感受到温暖。

离开牙医诊所,接着去到一家改衣服的店,朋友送给女儿一条特别漂亮的裙子,就是稍有点长,需要改短一些。店主是一对华人老夫妻,在商场里开着一家小铺面。店里没有别的客人,他们仔细地帮女儿量好了长度,约好一周后取。店主勤勤肯肯做生意,顾客开开心心付钱,皆大欢喜。

又来到了女儿的眼科医生处,女儿大约是七八年前开始戴OK隐形眼镜的,每年换一次新镜片,但要经常去检查。医生会视她的用眼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短则每两周,长则每三个月。这位医生是第二三代的华人移民,语言天赋特别好,除了可以讲普通话和粤语外,还自学了西班牙语。她给女儿做了例行检查,又给女儿换了镜片。因为上一批镜片有的用户用后有问题,所以她给所有的客户全部重新更换。医生表扬女儿这次眼睛有进步,又说了一些注意事项,最后约两个月后再去检查。医生助理帮我们约定了时间,一切井然有序,既不乏专业又不失亲切。

回家的路上,女儿要求吃In N Out的汉堡,加上奶昔和薯条,又列了一大堆自己值得奖励的理由(因为我们平时限制她吃不健康的东西),让每次出门当司机的老爸激动得恨不得直接把车飞起来空降到In N Out。最后女儿心满意足地在后座吃着,我们因为晚上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聚会就省了一次放纵自己的机会。

早上11点出门,回到家里已经近5点了。稍微休息并收拾装扮一下,留女儿自己在家,我们就准时来到了晚会上。晚会是在一个家长家里举办的,离我家只有10分钟的车程。房子位于玫瑰碗体育场旁边的 小山上,可以俯瞰玫瑰碗,还有远处的灯火阑珊,风景绝美。院子里处处摆满了桌椅,有从学校拿来的,有租赁来了,当然也有主人家的。来参加的都是家长,约有百人。有一对家长专门负责在现场帮大家调制鸡尾酒,有专门的酒水区,还请了餐馆送餐,餐食很简单,是各种烤串,有鸡肉的牛肉的猪肉的,还有全蔬菜的,每个人自己排队取餐。大家都很随意走动,遇到熟悉的就打个招呼聊聊天,不时地换人聊,聊着聊着就认识了更多的家长,也突然发现当律师的真是蛮多的。不知不觉就几个小时过去了,家长们已经陆续离开,我和先生还有其他几个家长之前报名帮忙清理,于是留下来清理垃圾,将桌椅折叠好放置在固定区域等。收拾完后,我们又在院子里坐了下来,一群人随意地喝着聊着,不时地调侃一下爆发出大笑,对着山下的万家灯火,聊着疫情,聊着生活。当然也跳不开天下所有父母们的话题,听着一群送孩子去私校的家长感慨私校教育的优势和资源还是蛮有趣的。虽然有的人是第一次见,但大家都很放松很随意……所以,来美国这么多年,真的不觉得什么时候受到过种族歧视。最接近的一次是我刚拿到驾照时,新手上路水平太差,被另一辆车上的黑人司机骂了句,我甚至没听明白他骂的什么。不过,那是我的错,挨骂也认了,也怪不到种族歧视的头上。

回到家里已过午夜了。再次拿起手机时,看到朋友发的视频:整栋楼在已经被“静态管理”且天天核酸阴性了一段时间后,仍被强制离开自己的家到外面隔离,一群人穿着防护服,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缓缓地向前移动,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有懵懂之中的孩童,脸上写满了仓皇和茫然,看着看着不由得湿了眼睛。我不知道如果我处于其中,我是否会任由我的老人我的孩子就那样一步步地走向未知,我是选择苟且还是玉碎,还是在不断的纠结中一步步沉沦。想起之前和先生聊天说起我们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来到了这个国家。虽然也放弃了很多,远离父母亲人,放弃了近在眼前的升合伙人机会,而是一切重新开始。但近二十年了我真的从没有怨过也从没有悔过。可能我是想得很通透的人吧,我只是一个平凡人,自然不可能得到十全十美,所以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我心里都非常清楚要有取舍,想明白了,分析透了,然后做选择。选了后就义无反顾,没有时间自怨自哀,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让自己的选择成为正确的。最近经常听到有人在纠结是否移民,那片土地毕竟是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刻骨铭心的不舍。国内年迈的父母与期待国外更广阔空间的孩子;国内亲人朋友、文化、根、事业、人脉、稳定的生活和经济来源,与政治的不安全感及对国家不可知的未来的忐忑;面对国外全新环境的不安,及稳定平和健康的生活和社会……太多的纠结和踌躇。其实,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没有完美的方案,唯有按照个人的价值观排序,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然后进行取舍。

我们只是小老百姓,不必有什么太重的国家的概念。China不等于PRC,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和其中的区别。好好过着自己小老百姓的生活,多关注切身的利益,努力保持清醒,想清楚看清楚事情的本质,不要被忽悠得忘了自己,不要被洗脑得成了工具而不自知。哪里能够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哪里就值得成为我们的家园。对我而言,多年前迈出移民这一步,至少我的女儿可以在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长大可以自由地去追寻她的人生和梦想,至少她和她的后代不需要再纠结,这些就足够了。就像许多年前有妈妈纠结雾霾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我说“若有可能,我必逃离”,可能是当妈妈的本能吧,毕竟孩子还有一生的路要走。

当我们家长们半夜聊天时,大家谈到了疫情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到有的孩子曾经固执地坚持戴口罩,即使已经没有健康方面的考量,可能是口罩在某种程度上像是面具一样给孩子安全感。我们很庆幸生活已经恢复正常,我们的孩子们也很快就重新适应过来。我经常会很羡慕这些孩子们,这么小就非常有想法有目标。女儿经常一起玩的十几个女孩子里,大约都是15岁,十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一,有特别喜欢航天科技的,有喜欢物理的,有喜欢电脑科技的,有喜欢法律追求正义的,有想当医生治疗癌症的,有想当心理理疗师的,当然也有虽然有偏好但还没有决定处于观望中的,五花八门,令人惊叹。因为美国的大学资源太丰富,孩子们的个性喜好各有不同,所以大家之间完全没有竞争关系,而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相信高中生活里的这份纯洁的友谊一定会在她们的人生中留下很美的一页。也因此,我很喜欢在学校做义工,只要有时间就尽可能去,因为每次在校园里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青春,感受到孩子们的阳光。那些不时传来的笑声是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最真实的治愈。

我不知道国内那些被穿上拖地的防护服,被迫离开自己的家,茫然地等待被安置,最终被隔离在笼子一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被捅喉咙的孩子们,他们什么时候能被治愈?他们这一生还能重新拥有安全感吗?我不知道当父母的,面对孩子的这一切,如何可以安睡?孩子们的生活甚至不再有期盼,因为他们记忆里曾经正常的生活早已经变得遥远淡漠不真实。这是何等地悲哀!而更悲哀的是,这样的世道,我甚至不知道该为他们祈愿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