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的广告企业家白崇亮出版过一本书,勇于真实,写他的成长历程,故事很精彩。书中提到,他的父亲是知名导演,在那个年代被误认为是政治犯关进牢里。在父亲要被枪决的前夕,小小的崇亮被带到牢里,见父亲最后一面。当时父亲一看见儿子很开心,立刻转头跟旁边的狱友说:这是我儿子,他以后一定有出息。
这句话,是父亲生前送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这句话深深烙印在白崇亮的心里。最后成为真实。
白崇亮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始终品学兼优,深受师长们喜爱。出了社会,更是认真努力,一路爬升,最后当了董事长。他成功的故事羡煞很多人,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份努力与成功,来自小时候父亲种的“因”,只因为父亲那句他以后一定有出息,深深烙印在他心里,最后终成事实。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就是一句肯定的好话罢了。这比送孩子,房子,金子都还要来得珍贵、有价值。
一句好话的背后,象征着祝福,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及深深的爱。
所有的孩子,一辈子所衷心渴望的,其实很简单:得到父母的爱与祝福。
当我们可以得到父母的爱与认同时,生命就安稳了。
小学的时候,有几次兴高采烈地拿着班级第一的成绩,回家给妈妈看,妈妈会说:“不错,继续努力,再看看那一两分,是错在哪里了?”
我的分数是98或者99分,妈妈的关注点不在我是否得了第一,而在于那没有得到的一两分。
即使我的英语成绩总是100分,妈妈则会说:“不错,放下书包,快去弹琴吧。”
几岁的我,懂得了“只要不是100分,其他分数都一样”的道理。
原来,追求完美,从那时候就在我身上烙印了。
现在的我,患上了“知识焦虑症”,总想学习新知识,即使我手头已经有很多学习任务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我乐在其中,连身体发出预警信号,也不自知。
当我觉得身体真的累的时候,一向报喜不报忧的我,也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有点累,不想学了。”
妈妈十分担心我的身体状况,就急忙打电话过来,再三叮嘱我,别太累了,早点休息。
我明白,妈妈的潜台词是,相比你的健康身体和愉快的心情,其他的都不重要。不要去做女强人。
近几年,我才慢慢得到了妈妈的一些肯定。这不是说,她以前否定我,而是她在我小时候,没有给我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想来,我的“知识焦虑症”,是源于急切想要得到妈妈的肯定。
作为孩子,我想要的很简单:得到妈妈的爱与祝福。
所谓的代沟,我并不害怕。因为,坦诚而深刻的交流,可以弥合这个鸿沟。
我一直庆幸,从小到大,我和妈妈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套自己既定的逻辑框架。它来自社会文化、主流价值与过往的经验。
摘掉认知思维里的有色眼镜,想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简单。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尽自己最大可能,减少先入为主的概念,撕掉世俗给我们贴上的种种标签,以一种孩子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妈妈,您的女儿正在慢慢长大,她想要得到您更多的肯定与祝福。
这是她接纳自己不完美的过去、勇敢拥抱未来的动力源泉。
妈妈,正是有了您的坚持,我才没有在学琴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妈妈,正是有了您的独立,我才拥有了自立的性格。
妈妈,正是有了您的自强,我才凡事要求自己多一点点。
我性格中美好的一面,大多是您赋予我的。现在,我想跟您一起,把我身上的缺陷弥补回来,这不难,只需要您多一点点的肯定与祝福。
妈妈,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