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于促进个人成长的若干假设》有感

罗杰斯在他的《关于促进个人成长的若干假设》这篇文章中阐述了经过他大量研究与体验的成果——促进型的人际关系。

首先他仍然贯彻自己的不带评判的宗旨,即使对于他的研究成果,他也表示他所提出的促进型人际关系并没有给出必定或固定完美的结果,因为任何事物包括人都是流动性的改变着的,没有一个固定。即使是做研究,我们也说的是有百分之多少的概率划分,对于科学来说,严谨是一个原则,所以即使罗杰斯对于新的一个体验和研究的成果,也不能百分百肯定的认为它就是一个标准或者就是一个最终的结果。

针对于他对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促进型人际关系的意义,以及他的方式。

首先罗杰斯告诉我们“他逐渐养成的工作方式来自于工作的经验以及通过体验和研究得到的检验,提炼和改造”。对于促进型的人际关系,他将其暂名为一个普遍的假设。这个假设通过他所提问题的演变可以反映出来 ,罗杰斯以前一直问自己的问题是,“我如何治疗治愈或者改变当事人”,而自从他建立了促进型人际关系的假设后,他将问题改变成了“我怎样为此当事人的个人成长提供一种有用的人际关系”。这种问题的改变就来自于罗杰斯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体验,以及他为此作出的研究。

也是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转变,让罗杰斯意识到他所学到的所有的东西都要用于各种人际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用来处理来访者的个人问题。

那这一个体验和研究成果是如何得来的呢?

罗杰斯在用第1个问题即如何治疗治愈或改变当事人来去对待来访者时,他发现他所采用的所谓心理咨询的程序和工具方法对来访者并没有任何帮助,他给到当事人各种解释,以及为当事人做好的行动规划,最多也只是让当事人有一些临时性的变化,而最终变化很快就会消失,并且留给了受访者比以前更多的挫败感。我能体会这种感受,就好像我们现在都在说自律,但是当一个人用一种压力型的方式来逼迫自己去做一个还无法适应的自律时,本身就容易失败,于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失败的打击,不断的挫败感就会笼罩着我们,越来越阻断我们继续的步伐和信心。所以现在我们也都知道心理咨询工作者,他们的主要职责并不是说去直接插手受访者的改变,最好的方式是他们只是做一个推手或者是说教练式的指引,去协助受访者自我内心的认知改变。也就是说,为别人想好不如让其自己想开,因为唯有自我内驱力才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所以罗杰斯对于这个普遍的假设做了一个简单的陈述:“如果我能提供某种类型的人际关系,那么对方就会在他自己身上发现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成长的能力,同时也就会产生个人的变化和发展”。

那促进型人际关系到底有什么意义?主要分为3点:

一、助益性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首先要清楚我所提供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关系?

罗杰斯认为对别人有帮助作用的人际关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是真实,二是接纳和理解。理解是需要在接纳的基础上才会有相互作用。

二、追求变化的动机。

罗杰斯认为,个体有一种先天的能力,来理解他生活中和他自身引起他痛苦和失意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所以我们人类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始本能,对我们的经验进行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有些自我保护是深藏于自我意识之下的经验反射。

我们常常会听说,你不是不会,只是你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可能会。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深藏于潜意识之下的才是我们真实的信念。

但任何一个人他都有积极的倾向,积极是一个基本。也正是基于此,所以我们都有自我成长以及自我实现的驱动力,即我们都有追求变化的东西。所以罗杰斯更多的是通过这种人际关系的运用来帮助受访者发现他的能力倾向,并且打破他防御的硬壳,揭开自我实现下倾向的否定和拒绝的面具,将其倾向得到释放和表现。

三、结果。

结果是一个逻辑顺序。因为对于建设性的人格改变来说,最为紧要的是助益型的人际关系以及受访者对进入关系时所带有的那种先天能力及追求变化的动机,最后才会有受访者人格改变及其发展的变化结果。

到这里罗杰斯就已经阐述了他所提出的促进性人际关系的个人成长理论。

这也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心灵捕手》这部电影。罗杰斯这篇文章的阐述以及不同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和成果,正好对应了心灵捕手电影中对主人公心理治疗的不同心理咨询师所采取的不同模式。前面有些心理咨询师采用的就是给主人公直接提供一个改变建议或者是进行催眠,甚至做心理测验,用的都是一些工具。而最后一个老师,他是从人际关系为底层建筑,慢慢走入到主人公的身边,在获得被接受的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主人公内心隐藏起来的能力倾向以及真正的问题源头,从而帮助到主人公打破他自我防御的硬壳释放出他自我实现的驱动力,进而自主型的实现个人的成长。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还有联系彼此的精神环境,即社会关系。那些好的关系促进我们自我的不断的驱动力,就像那有温度的鲜血,循环不断给予我们身体存活的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关于促进个人成长的若干假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