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讲,有一种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可以改善情绪,减轻抑郁,可以让人镇静放松,有益于睡眠,甚至还可以改善我们的免疫功能,这种方法就是听音乐。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物就是跟音乐有关,这本书的名字叫《遇见莫扎特》。
哪怕你对音乐一窍不通,你也一定知道这个名字。
莫扎特,古典乐史上的传奇人物,3岁学音乐,6岁开始作曲,11岁完成第一部歌剧……像贝多芬,还有像巴赫,他们写过所有的音乐题材,唯一没有写过的就是歌剧,但是莫扎特是交响曲、协奏曲能写,还是歌剧大师。
他说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个人的,我把欢乐注入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欢乐,是的,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者: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
英国知名记者和通俗史学家。他出生于1928年,高中毕业于一所天主教独立学校,后就读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20 世纪50 年代,他就成为撒切尔夫人的演讲撰稿人之一。
他著超过40 本图书,涉及时政、艺术、宗教、旅游和历史等。部分中译作品包括《知识分子》《摩登时代》《乔治·华盛顿传》《创作大师》《英雄》《时代的印记》《丘吉尔》《美国的历史》《艺术的历史》等。
2016 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贡献。
这本书不是很厚,正文部分只有180页,主要讲述的就是莫扎特从神童到音乐大师的美好人生。莫扎特1765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1871年12月5日去世,还不到36岁。莫扎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一生是充实,没有虚度过的,甚至可以说他短暂的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两辈子,甚至更多。
书中讲述了莫扎特作为神童的青少年时期,作为宫廷乐师的萨尔茨堡时期,以及作为自由职业音乐家的维也纳时期,作者也结合莫扎特音乐的主要题材,包括宗教音乐,室内音乐,歌剧,协奏曲,交响曲等等,列举了其中重要的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以及他个人的个人最喜爱的作品。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除了对音乐制作的过程当中的一些了解,我个人也对莫扎特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事业,财务这几方面,有了新的思考。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跟大家来一起分享,关于莫扎特的奇迹人生几个片段。。
一、原生家庭
在莫扎特的兄弟姐妹当中,7个孩子,只有他跟姐姐南内尔,活了下来。他的父亲对他们姐弟两个的培养是极其用心的,他的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获得了一个哲学学士。非常博学,他热爱音乐,成为了当时最博学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专长是小提琴。前途一片大好,但她为了子女的未来,放弃了自己热衷的音乐事业,他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一流的大键琴演奏家,这种大键琴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古钢琴。在培养莫扎特的过程当中,很快他意识到他是在抚养一个天才。
虽然整本书都是在讲莫扎特的人生,但是在这个环节我想就莫扎特父亲对他的培养这一方面跟大家再进一步聊一下。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当中,男性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父亲角色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和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因此父亲往往是以事业为重,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很多父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东跑西跑,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角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父亲教育责任,渐渐的就不了解孩子。
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阶段,心理性别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男孩子和女孩子来说,父亲阳刚的气息和母亲温柔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父亲带领的是非常必要的,而孩子对于来自父母双方不同的意识是很敏感的,所以父母双方的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才能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父亲带出来的孩子往往会比母亲带出来的孩子更为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比较宽容,大度,随和开朗,加上精力充沛,喜欢活动,而且常变换花样,在思维上善于逻辑推理,在处理问题上善于揣摩孩子的行动和动机,在解决问题上面善于用一些较快较轻松幽默的,风趣的语言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更积极活跃,乐观,自信,喜欢钻研。
书中莫扎特的父亲,很显然和亲子关系做得是非常的好,他要求跟莫扎特成年以后,还要经常的去跟莫扎特书信往来,直到莫扎特结婚以后,书信往来虽然少了,但是字里行间渗透着老莫扎特。父亲对小莫扎特的爱。
所以现在的家长不要再去责怪孩子,为什么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所有的父亲都应该在行动起来,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只要有心并行动,就能培养出神童一样的孩子。
二、乐器大师的工作
莫扎特的一生实在是太短暂了了。他过早的离世,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悲剧。但是他给后世留下的数量庞大的音乐作品,比百分之八九十的其他作曲家的产量都要多的多,李斯特就评论说,莫扎特实际写下来的音符比一个训练有素的抄谱员一辈子写的还要多。对莫扎特一生的作品进行盘点,会让人眼花缭乱,除了他给教会创作的几十部弥撒曲、连祷歌、圣母赞主曲,有7部大型歌剧,16部其它歌剧,58首咏叹调,61部交响曲,219首舞曲,23部钢琴协奏曲,以及其它数量庞大的作品。非常的高产
莫扎特的创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少有修改,一次成型,每一篇乐谱上都是干干净净,清清晰晰。除了音乐创作,莫扎特对各种管弦乐器你是了如指掌。比如说,他了解长号,短号,单簧管,双簧管等等这些乐器的优势与短板,以至于他在作曲的过程当中可以发挥这些乐器的极致。
莫扎特乐于利于自己掌握的内部知识来创造出魔法,尤其明显的体现在他为原号所写的乐曲当中。事实上袁浩是一种粗糙的,威严的乐曲,为了展现原好丰富的表演技巧,演奏者需要调动整个身体,朝特殊的号嘴,注入或长或短的气息,放松或调整下唇,利用舌尖开合吐音调整吹奏的角度,或者把左手伸入号口,用手阻塞,号口里的手型和位置对于吹奏出优美准确的音符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张开手,握拳,伸手以及特别的方式,移动手指等等。
书读到这个部分我忽然想到,莫扎特就是18世纪的高级管理者,我们试想一下,在一个团队当中,如果我们要去完成一个新的项目,管理者需要知道员工的优势和短板去找一些这样的员工进行互补,推动项目的前进直至完成.
我们在要求管理人员的时候,要求他们做到:
-创新方面:在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决策并相应的调整生产经营方向,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公司内不合理的制度,结构进行改造创新。。
-组织能力方面:具备全局观,善于了解情况,发现主要事件能够协调目标和各种资源以及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人际协调能力方面: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和睦相处,具有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有领导的才能,这三个方面不正是莫扎特,全都具备了吗?
莫扎特在作曲的时候,不正是发挥了他这些点,不断提升他的创新、协调、组织能力嘛。
三、个人形象
他是一个极其讲究穿着的家伙。去世之后,他的遗产登记表上显示,他有5件双排扣长礼服、3块布料、1块本色棉布、1块绸缎;用黑色布料做的1套西服套装和1件带毛领的双排扣长礼服;2件厚大衣、4件马甲和9条马裤;3双靴子、3双鞋和2顶帽子;9件衬衣、8条衬裤(内裤)、9双丝质袜子以及无数小的外套,外加18条手帕。这在当时是一个中上阶层的人オ有的服装行头。除此之外,我们还听说,理发师每天上门为他梳理头发,他还经常去饭店和酒馆大快朵颐,去郊区旅行住店,喝“美味红酒”和“冰镇宾治酒”。
我们通常都会说自己不会以貌取人,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的65%的信息都会来自非语言的交际,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就包括外表,行动,体态,传递给对方的一些信息,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这第一印象,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看到一个关于形象管理的一本书,书中有一个新实验,就是实验人故意将一杯硬币忘在电话亭里,然后离开,有人走进电话亭准备打电话的时候,实验人员就敲门,就问我对我刚才在里面打电话时落下一枚硬币,您看一下有没有,实验人员采用不同的形象一个是穿戴整齐干净干净,一个是穿的破破烂烂,但结果证明穿戴整齐着,硬币归还率为77%,衣服破烂者硬币归还率为38%。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也是开启和发展事业的敲门砖在这里,把莫扎特的形象跟大家简单的简述了一下,就是想要给大家一个分享,人靠衣装马靠鞍,关于你的形象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大家不要忽视自己的形象,给周围带来的影响,就算我们一言不发,也会在无意间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有好的方面,自然就有坏的方面。
后面
这本书中还记录了他一生中在交朋友方面都没有遇到过问题,他是个爱开玩笑并且十分快乐的人。海顿、贝多芬这些伟大的音乐家都很有可能也随他搬来伦敦,可见他的身边围绕着的能一起切磋的音乐同道中人有多少。
这也是莫扎特的音乐受人欢迎之处,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快乐。作者认为莫扎特是一个天性快乐的人,认为追求快乐天经地义,没有理由阻止人们享受一小点纯真的愉悦。
莫扎特令人惋惜之处在于他去世时年仅35岁,他音乐能够一直长盛不衰,也是因为里面传递出来的欢快和乐观,宽恕和接纳的精神,这些也正是莫扎特短暂人生的灵魂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