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这段文字节选于中科院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络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
作者在上述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中回忆道:“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
除了生活中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刺激也让作者难以忘却:“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这篇致谢的作者叫黄国平,他已于2017年7月从中科院博士毕业。他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1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17岁时,父亲与照顾了他17年的婆婆也相继离世。“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他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对于读完这封信的网友们都直呼“破防了”,真情实感所带来的共鸣,深深地刺痛了大家的心。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致谢》结尾,他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这篇令人动容的博士论文写于4年前,如今以这种方式让人们所熟知,而这一次,它面对的不是导师的审阅,反而是给读者带来感动与思考。
4月19日中午,得知论文致谢走红后,作者黄国平博士以回信的方式向网民表达了谢意和祝福,“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黄博士的回信再次引发网民热议,一小时内,就有5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公开资料显示,黄国平201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成为该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的指导学生,其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从作者的这封回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黄国平2017年博士毕业后,就入职了腾讯公司,从事人工智能翻译工作,目前事业已小有成就。
“他把自己活成了光”。在这篇娓娓道来的论文致谢中,人们感动于作者艰难求学,走出小山村并和命运抗争的励志故事;敬佩他面对困境迎难而上、不懈努力、勇敢坚毅的珍贵品质;为他坚守理想,把苦难写成了诗的美好品格点赞。
1
相比生活的苦,读书的苦不值一提
从小,黄国平就不得不靠自己,为了能养活自己,凑够自己的学费,抓黄鳝、抓鱼、养小猪、被狗追被蛇追,他想尽一切办法赚取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费用。
然而生存的不易,并不能阻止不幸的到来,十七岁时他父亲因车祸而离世,同住的婆婆也在同年离去,至此只剩下黄国平孤身一人。
生活的苦是可以独立品尝的,但人前的穷苦却更伤人自尊,贫困的窘迫在人前无处躲藏。常因拖欠学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夏天没有鞋穿光着脚强忍着炙热的土地,冬天只能穿着破旧的棉袄。
唯一支撑着黄国平坚持下去的便是读书的欲望和信念,唯一能使他感到自信和满足的便是在上台领奖状和奖学金的时刻。
而黄国平成长过程中所受的苦难,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他表示,学习上的苦和生活中的苦相比较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他与命运做斗争的奋斗历程,引发网友赞叹为当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02
读书很苦,不读书可能更苦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学习很苦,每天起早贪黑,尤其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他们整天抱怨学习实在太累了,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不用早起还自由。
他们确实很累,但听到这些,我只能感慨:太过年轻,没有尝到生活的苦,没有受过社会的毒打。
2008年,那位高考故意交白卷的小伙,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2008年高考,安徽蒙城县考生徐孟南在高考试卷上乱写一通,以此表达自己对“应试教育”的态度。然而现实是,这个当年看似潇洒的考生,这些年过得并不潇洒。“高考故意违规交白卷后,我承受了很多压力,也让父母极其失望,更错失了大学校门。”
走出考场这13年来,徐孟南只能跟着父亲到上海和浙江等地打工,他曾说:“我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找那些对学历有高要求的公司。”
事实证明,他最终后悔了。如果当时没有异想天开的举动,或许,现在过的,完全是另外一种人生。
读书确实很苦,披星戴月十几载。但是,受得了读书的苦,方能尝到生活的甜。不然,就像徐孟南一样,自以为的很潇洒,却只有经历过了以后才知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生活才是最残酷的教学。
03
坚信读书的力量
不知道从何时起,“读书无用论”悄然盛行,这种论调如何嘲讽当前高考制度,如何强调寒门学子拼不过富二代。但如果你真的信了,放弃了读书,那你就真的输了,因为读书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诚然,寒门学子和富二代的起点确实不一样,但读书可以拉近与富二代的距离,甚至可以完成弯道超车。当我们问自己: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位中科院的博士,用自己的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支撑黄国平走下去的信念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人生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就是最好的路,正是读书,给了他希望与力量,他说,考试后从主席台领奖金,贴满一墙的奖状是最开心的事情,也是一直支持他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黄国平的经历,应该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所以,请相信读书的力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它依旧是绝大部分人改变自己和实现人生跨越的唯一途径。
04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其实,让人热泪盈眶的,从来都不只是苦难,还有苦难背后的坚持与奋斗。这是昨天努力的成果,也是对明天最好的馈赠。
一路泥泞,却始终有束信念的光指引向前。黄国平的文字虽然朴实,带给我们的力量却是巨大的。网友们纷纷写下祝福,希望他能凭借过去的千辛万苦,来换取未来的美满与幸福。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我们吃过的苦,终将变成让我们受用终生的财富。
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有一手“好牌”,但每个人都有机会打好手上的牌。尽管大家的生活境遇不同,但感受是相通的。面对人生路上的犹疑,我们从黄国平博士的经历中看到了答案。
那就是这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坐享其成的事,幸福本就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05
不必感谢苦难,应该感谢不放弃的自己
对于黄国平来说,他的成长经历中,充满了「人情冷暖」和「生离死别」。但是尽管生活无情地向他们砸来了一个又一个重锤,他却穷且益坚,始终未坠青云之志。
生活的苦难,有无数个让黄国平放弃的借口,他却始终抓住了一个「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
人生长路漫漫,可能会遭遇诸多的挫折、失败、坎坷、磨难,但这却绝不是人生的全部。艰苦的生活,虽然在客观上可能会磨砺人的心智和品性,但是苦难不值得追求和感谢。
正如黄国平所言:“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这些(苦难)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我们该感谢的不是苦难,而是那个在苦难中不放弃的自己。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这也许就是对读书的意义最好的回答。
-End-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解语生活(ID:xiwuji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