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商人住店,讨饭的阿婆前来提醒他:别住这家店

本文为《民间故事》之998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明朝万历年间,山西府有一位男子,名叫赵孟城。赵孟城是一位商人,在镇上开了一家叫锦衣阁的店铺,以卖布匹、绸缎为生。

赵孟城虽说是一位家境殷实的商人,但他为人不轻浮,心地十分善良,经常救济当地百姓,深得乡民们的敬重。

因为名声好,乡民们都愿意来锦衣阁买布匹,赵孟城的店铺生意一直很红火。

话说有一日,济南府有一位商人,名叫李四广,在当地的镇子上也经营了一家卖布匹的店铺。他听闻赵孟城店铺的布匹、绸缎齐全,生意红火,于是骑着马特意前来拜访。

李四广到了山西府后,四处打听,这才找到赵孟城所在的镇子,马不停蹄朝着赵孟城的店铺走来。

“敢问哪位是赵孟城?”李四广走进店铺拱手问道。此时的赵孟城正在店铺里忙活,忽然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他赶忙拱手,朝着那人走了过来。

“在下就是赵孟城,阁下是哪位?”

李四广闻言后仔细看了看赵孟城,只见他四方脸,身材高大,全身散发着一股正气。

李四广赶忙说道:“在下名叫李四广,家住济南府,经营着一家布匹店铺,今日特来向赵兄讨些经验和货源,还望赵兄不吝赐教,帮在下一番!”

赵孟城闻言后,微微一笑,说道:“不敢当,李兄随我到家中喝些茶水,我们慢慢详谈!”

虽说是同行前来讨教,不过赵孟城并没有吝啬、提防。二人很快到了赵孟城家里,他们一边饮茶,一边畅谈,气氛十分融洽。

二人相见如故,越聊越投机。午时,赵孟城摆下酒宴,宴请李四广。几杯酒下肚,他们相谈甚欢,于是结拜为兄弟。

隔天,赵孟城答应李四广低价提供给他布匹、绸缎,受益良多的李四广心满意足地返回了济南府。

不到半个月,李四广托人给赵孟城捎来书信,信中写道:“赵兄安好!山西府一别,时至今日已有半月有余,贤弟甚是思念赵兄,我已按照赵兄的指点将店铺进行整改,收益颇丰!

今日贤弟特意差人捎给书信,一是感谢赵兄的不吝赐教,二是邀请赵兄来济南府欢聚,赵兄莫要推脱。贤弟已经备好佳肴美酒,盼赵兄早来!”

赵孟城一看,心里升起一股暖意,他心中暗暗思忖道:“这几日店铺生意倒也不忙,不如明日启程,去济南府游玩一番吧!”

赵孟城赶忙起身,朝着李掌柜喊道:“明日我去济南府,店铺就交给你打理。还有,将发给李四广的布匹、绸缎准备好,明日我顺道给他送过去!”

李掌柜说道:“东家,这些布匹、绸缎量大,本钱不低,太过招摇,您送的话我不放心啊!”

“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人敢劫道不成?快去准备吧!”赵孟城说完后,李掌柜只得回去准备布匹、绸缎。

隔天一早,赵孟城骑上马带着一位仆人和一车布匹,走出了镇子。

赵孟城心善,乐善好施,他以为天下的人也都会像他那样,不会有害人之心。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刚走到济南府境内,他和车上的布匹就被坏人惦记上了,出发前李掌柜所担心的事就要发生了。

“东家,前面有个镇子,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去镇上找家客店住下吧!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仆人刘二说道。

赵孟城一听,笑着说道:“听你的,咱们就去前面的镇子上住宿,歇歇脚、吃些东西,走吧!”

就在赵孟城的身后不远处,三个男人正尾随着他。很简单,他们想要赵孟城车上的货和他身上所带的银子。

赵孟城穿着华贵,一看就不是寻常的穷苦百姓,他所带的那一车货自然是值钱的东西,三个人在后面悄悄地跟着,伺机下手。

可是跟了很久,路上的行人却不见少,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好机会,眼瞅着就要进城了,三个人十分着急。

本想着再尾随一会儿,在进城之前将车上的货物劫走,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三个男人失望至极。

赵孟城正往前走着,忽然前面围了一群人。

“刘二,你过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赵孟城说完后,刘二赶忙跑了过去,挤进人群一看,一个凶巴巴的男人正在大声吼骂,而被骂的那个人坐在地上不停地哭泣。刘二仔细一看,地上坐着的是一位年老的阿婆。阿婆破衣烂衫,蓬头垢面,似乎是一个讨饭的乞丐。

刘二赶忙跑了回来,说道:“东家,有人在吵架,好像是一个男人在欺负一位阿婆!”

“还有这等事?过去看看!”赵孟城说完后赶忙下了马,大步走到人群里。此时,那个男人正大喊着:“走路不长眼,居然敢挡本大爷的道,不想活啦?”

阿婆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求饶:“都是我不好,您就饶过我吧!”

“我的衣服都被你泼脏了,我怎么能饶你?除非你赔偿银子,否则休想了事!”

“我是出来讨饭的,哪里有银子啊!你行行好,让我走吧!”

赵孟城一听,再看看满脸横肉的男子,他明白了,肯定是这个男子在刁难阿婆。

赵孟城不忍再看,走上前朝着男子说道:“这位兄台,得饶人处且饶人,况且这位阿婆已经年迈,又是出来讨饭的,你就别为难她了,你要多少银子,我替她给!”

男子看了看赵孟城,看他穿着高贵,不是寻常百姓,男子怕招惹是非,甩了甩袖子,悻悻地离开了。

男子走后,人群也散开了,赵孟城将阿婆扶了起来,询问缘由。阿婆哭诉道:“我要进城讨饭,不小心撞到了那位公子,碗里的水溅到他身上,这才对我不依不饶。可是我并非有意,是那位公子撞的我啊!”

赵孟城果然没有猜错,这个起因他已经猜到了,他安慰阿婆几句话之后,又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递给了阿婆。

阿婆哪好意思收银子?她连连摆手,说道:“公子刚才已经救了我,我哪里还能要你银子?你快拿回去吧!”

“阿婆,你拿去买些吃的,你若不好意思,就当是我借给你的!”说完,赵孟城将银子塞给了阿婆,阿婆不停地感谢他,赵孟城转过身带着刘二继续进城去了。

不远处的三个人悄悄地跟在赵孟城的身后,也跟着进了城。

阿婆端着碗,拄着拐杖也朝着城里走去,却发现有三个男人紧紧地跟着赵孟城,还时不时地窃窃私语,这让阿婆起了疑心,于是她紧紧地跟住了那三个男人。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赵孟城和刘二来到一家客店门口,刘二赶忙跑了进去,订下两间客房,掌柜很热情,将他们迎了进来。

赵孟城稍作休息后,和刘二下楼来吃晚饭。此时,门外走进来一位阿婆,径直朝着赵孟城走来。

走到近前,阿婆小声地说道:“公子!别住这家店,快些离开!”

赵孟城抬头一看,说话的正是那个讨饭的阿婆。赵孟城放下酒杯,赶忙询问:“阿婆,莫非这是一家黑店不成?”

“非也!不是这家店有问题,而是店外有三个人欲要劫财害命,他们早就盯上你的那车货,还有你随身携带的银两,你们赶紧走,千万别住这家店!”阿婆说道。

赵孟城一听这话,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赶忙站起身来,朝着阿婆深深地鞠躬感谢。

“你们一定要小心,快走吧!”阿婆说完,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原来,天黑以后,那三个人尾随着赵孟城,见他走进那家客店后,三个人就躲在一条巷子里商量计策。阿婆一直紧紧地跟着他们,悄悄地躲在边上偷听。

“那二人已经进了客店,今晚肯定在客店住宿,待我前去打听他住哪间客房,夜里我们就动手!他若是反抗,我们就……”说完,那个男人在脖颈处一抹,其他两个人心领神会,用力点了点头。

阿婆一听这话,吓得赶紧离开了,一路小跑前来提醒赵孟城。

“刘二,我们救过那位阿婆,她应该不会欺骗咱们,你赶紧收拾东西,咱们赶快离开这里!”

“那车上的布匹怎么办?”

正如李掌柜所说,那些布匹、绸缎很值钱,再说李四广正急等这批货,赵孟城思忖片刻后,说道:“给店小二拿些银子,让他帮忙带我们去衙门,快去准备!”

刘二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上楼收拾行囊,随后找到店小二,刘二害怕打草惊蛇,没有将真相告诉店小二,只是给了他一些银子,让他帮忙带着去衙门。

店小二拿过银子后,从后门带着赵孟城和刘二从一条小巷子偷偷溜走了。很快他们来到衙门口,赵孟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再说那三人,夜里的时候,其中两个人悄悄地溜进了客店,直奔赵孟城的那间客房走去。另外一人则去后院寻找那辆车。

两个人捅破窗户纸,朝着屋子里吹了一口白烟,过了一会儿,二人闯进了屋子,拿着刀就冲向了床边。可仔细一看,床上空无一人!

“大哥!他们人呢?”

“不对啊!我明明看见他们进了客店,一直没有看见他们出门啊!”

就在此时,另外那个人慌慌张张地跑来了,说道:“大哥!他们的车不见了!”

“他们果然跑了!”

“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恐怕是我们打草惊蛇了,这桩买卖做不成了。还有,这里离着衙门不远,我们赶紧离开!”说完后,三个人快速溜走了。

再说赵孟城和刘二,虽说到了衙门口,但他们并没有进衙门报案,一直等到了天亮。

一早,赵孟城和刘二又返回了那家客店,找个位置坐下来吃饭。

店小二悄悄地走了过来,小声说道:“二位爷真有后眼,昨夜我们店里进贼了,打更的老王头说,他看见三个人从房顶溜出去了,一转眼就没影了。

您说巧不巧,那些贼要偷的正是二位爷的客房,到现在窗户纸还没补上,你们可真够幸运的!”

赵孟城和刘二一听,都愣住了。店小二见他们不说话,又去招待邻桌客人去了。

“此事果真不假,幸亏我们听了那位阿婆的提醒,要不然咱们俩可就惨了!”

“东家,您是大善之人,吉人自有天相,总能逢凶化吉,我跟着您走,不管走到哪里都放心!”

赵孟城微微一笑,说道:“我们要感谢那位阿婆,不知道还能不能遇见她,快吃吧,还要赶路呢!”

过了一会儿,他们走出客店继续朝前赶路。这一路走来,赵孟城再也没有遇到过那位讨饭的阿婆。走了半日,赵孟城和刘二到了李四广所在的镇子。

他将这件事说给了李四广,李四广心有余悸地说道:“赵兄能够逃过此劫,说到底还是心善所致,倘若那日赵兄不闻不问,你我哪里还有相见之日?恐怕我会自责一辈子了!”

赵孟城亲自送来货物,还险些遭遇不测,这让李四广十分感激,他摆下宴席,盛情款待了赵孟城。

赵孟城在济南府游玩几日后,返回了山西府。一路上,赵孟城处处留意,可依旧没有再见到过那位讨饭的阿婆。

这件事以后,赵孟城和李四广的感情又增进了许多,二人常有往来。后来,李四广的生意在赵孟城的指点下,日渐红火,很快,李四广成了当地的富人。

赵孟城的生意曾出现过危机,李四广倾尽所有家产帮他,赵孟城的生意终于有了好转,两个人成了生死之交!

笔者有话说:

足以见得:常行善事、待人真诚的人,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人挺身相助,这便是善心、善行换来的回报。

正如故事中刘二所说:吉人自有天相,大善之人总能逢凶化吉,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倘若那日赵孟城没有出手相救那位讨饭的阿婆,他们又岂会相识?估计就是另外的结局了。

诸位,您觉得呢?

声明:本文由“诗文书画汇”原创首发

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传递正能量,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间故事:商人住店,讨饭的阿婆前来提醒他:别住这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