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焦虑
2020年7月13日 夜21:10分
今天小雨转中雨,从早晨开始天气阴沉沉,下起了雨。
心情跟天气一样昏昏沉,一整天的状态都在焦虑中度过。
加班七点半,回到家随便吃了一口,拿起《曾国藩传》开始阅读,恰巧读到了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
上篇文章写到曾国藩的仕途从翰林院开始,初进翰林院的曾国藩,因科考的顺利晋级而感到自信满满,踌躇满志。
说白了就是飘,觉得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拥有高学历,成了公务员,在北京分了房子,交了五险一金,组织上给安排了保姆,杂役,每天可以跟上流社会的有钱人交流,交往,把酒言欢。
其实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而且还没有实权
但真正开始融入这个圈子后,才发现翰林院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有多牛逼,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个书记官
平常给皇帝及权臣们写个奏折,组织个演讲稿之类工作,而且翰林院的工作甚至是悠闲的很,除了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大多数时间是不受约束,来去自如
而且在当时的翰林院里,曾国藩其实是受到很多同僚排斥的。
恰巧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权贵中心的聚集地,而从做学问的角度出发,翰林院更是当时整个中国文学界精英的聚集地
因为当时的曾国藩,好烟好色,脾气急躁,为人浮夸、虚伪,除此之外,曾国藩的穿着也是土里土气,说话一口湘乡口音,而且除了那几句人人都懂的之乎者也外,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本事,(的确当时曾国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应试教育的书籍上)说白了就是个土鳖,完全融不进人家的圈子里。
从那时起,曾国藩开始自卑,不敢与人交流。沟通,
其实正如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说的一样,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
如心理和肢体残缺的人,往往会很在意他人对自身缺陷的看法。
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也会比家境优越的孩子自卑感更强
又比如内向性格的人往往会比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而曾国藩的自卑感则来源于他自身的缺点
在这之前由于他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人群,要么水平跟他差不多,要么直接不如他,科考的顺利和仕途上的小有所成,让他成了他当时所在圈子的中的焦点人物。
围人的阿谀奉承,虚荣心的膨胀麻痹了他对自身缺点的重视,或者说让他直接忽略
可能跟大多数所谓的成功人一样,往往会用一句:人无完人,哪个牛逼人物没有点儿小嗜好,小毛病。小缺点,曾国藩也是人,他也不例外
当他脱离小家的圈子,踏入大家圈子的时候,发现自己赖以为荣的那点儿优越感,啥也不是,自信心被击的粉碎。
但当时的曾国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却不愿意直面这个问题,他变得脾气更加急躁,往往跟人说不了几句话就开骂,甚至于动手
后来曾国藩在机缘巧合下,看了明代大家王阳明的《传习录》。
里面有一番王阳明与老师的对话:王阳明问老师:何为第一等大事?何为天下最重要的事?老师答:读书!做官。
听起来像
学生在问:
老师,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儿是什么事儿?
老师答:
桑阔(上课)
那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事儿的什么事儿?
老师答:
天天桑阔(天天上课)
确实在现今的中国教育行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人上你课,你就准备下岗了。
但王阳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也许读书学圣贤耳)
大概意思是科考和仕途上的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一个圣贤之人。
王阳明也曾参加进士考试,也是二次落榜,,当时的读书人都以落榜为耻,但王阳明却认为: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意思是;所有人都以落榜为耻,我却觉得以落榜后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为耻。
曾国藩读完后幡然醒悟,他这才发现跟这些真正的圣贤之人相比,自己的眼界多么的狭窄,境界多么低俗,说白了就是LOW,跟其他圈里的人一聊天,说的都是没什么见识、没什么营养的话,怪不得人家都排斥他。
如何去除掉自身的粗俗之气,成为了曾国藩的焦虑
缺点一:浮躁、坐不住,曾国藩的生日以现在星座学上讲,是典型的射手座,像风一样的男人,活跃、外向、坐不住
缺点二:傲慢,老觉得自己一身的优点,别人身上都是缺点。
缺点三:脾气暴躁,老人常说:身在外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曾国藩有一个同乡,是当时刑部的主事,叫郑小珊,,因为一次聚餐,意见不合,说开喷就开喷,甚至要动手。
缺点四:虚伪,喜欢不懂装懂,还喜欢阿谀奉承,顺情说好话。
缺点四:好色,喜欢看美女,经常在路上或者同事家里看到漂亮的姑娘就拔不动腿,喜欢盯着人家看,更夸张的是,有一次,他听说同事纳妾,长得非常漂亮,他居然借故跑到同事家里,要求同事带出来看看,非常不礼貌。
而且还嫌弃自己的妻子长得不好看。
后来曾国藩请教当时的文学大家唐鉴,如何改掉身上的坏毛病、缺点,唐鉴给了他一个建议,写日记,也就是从那时起,通过写日记,曾国藩开启了的脱胎换骨的历程,并且写了一辈子,到死都没扔下。
而且他把写日记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且严格要求自己,日记中所提到的事,规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将记录的每条事情对比自己逐一反思,反复检查脑海里闪过的每个念头。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感悟一个道理,就是一定要下定决心,日日苦读圣贤之书,每日勤学思苦,把自己的精力耗尽,就没有不好的念头产生。
当然,学做圣人是终生的志向和事业,从小根深蒂固的陋习想要通过一时半会的猛火煮是改不掉的,只能用一生的慢火去慢慢化解。
修身的起始阶段,重点在于猛烈。在整个过程当中则需要韧性,坚持不懈。
立志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起决定性因素,往往精神力量决定着一个人潜能的发挥程度。
其实通过读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到最后通过持之以恒的读书、写日记,来警醒和勉力自己,来达到人格、气质、谈吐、素质、胸襟、眼界的提升,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身上的缺点,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有,只是我们不愿意去正视和改变自己,觉得太难做到
的确在现今社会,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房贷。车贷、养老、婚姻、育儿、几乎耗尽了我们的精力。
但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在休息的时候,放下手机,看看书,哪怕我们坚持每天看十分钟,读懂其中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升华。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阅读、赞同、评论,收藏、喜欢
当然你也可以怼我一句:余生就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过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