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2》摘录

一路奔波,只为甜蜜

二十多年的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坚忍的丈夫、勤劳的妻子,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

私享与分享:食物们的自助旅行

食材的获得,需要超常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就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行走千里,难舍家乡味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这是剧变中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小水萝卜:

萝卜斜切的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

心传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工艺:传承中的智慧与美味

美味的前世是如画的美景。

在传统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相比于都市,在中国的乡村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艺的温度。

所谓“心传”,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技艺:升华中的潮汕小吃与扬州滋味

更多关于食物的传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

一门手艺的生命力,正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升华。随着时代而流变的美味,与舌尖相遇,触动心灵。高速发展的中国,人们对新事物的追逐更加急迫。是坚守传统,还是做出改变?这是一个问题。

绝艺:美味与美感兼顾的本帮菜

一条黄浦江,见证了上海的成长。在这座城市中西杂糅、包容开放的味觉历史中,有一种滋味,出身低微,却自成一家。在演变中,它不因各方的冲击而消失,反倒越来越清晰和强大,这就是本帮菜。

在中文里,“火候”一词的使用并不局限在厨房,更能用来评价处世的修养以及为人的境界。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昆曲、京剧,更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厨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明的伟大书写者。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和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时节

中国,有着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比农耕时代,今天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然而,沿袭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也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秘密。

秋收:美味的回馈

对于时间,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落,草木枯荣,都是时间的脚步,而在四季变换中,中国人不懈地寻找着美食的秘密。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在餐桌的方寸之间,也能通过食物的变化体察时间流逝、四季轮转。

家常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红烧肉:最经典的家常菜

如同传授母语,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的记忆中,这是不自觉的本能。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即使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汤:滋补养生的甜与润

人类组织家庭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正是这些人间烟火,使家庭组织更加紧密。尽管千家万户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有位作家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

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将它称作“命运”,中国人则称其为“缘分”。

一种食物,两个故乡

这座城市的口味与它的历史身份一样复杂。精致、时髦,又充满市井气息。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

美食是借口,是由头,更是他们同甘共苦的味觉记忆。

一种食物,连接起留下他们足迹的两个故乡。

食物里的家乡味与他乡味

在时代的浮沉中,中国人习惯用食物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所有中国人最为简单、朴素的愿望,但对于有些人而言,要实现这个愿望,却要经历半个世纪的等待。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在寻觅与坚守中获取美味

中国人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出美食,美食也是人们超越困境的心灵慰藉,在极端环境中更是如此。

生于时间、留于空间的美味

蕨菜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不管什么做法,都多多少少会留有一丝挥之不去的苦涩。中国饮食文化里所谓的“清新爽口”,也常常伴随着这种令人清醒的愉悦。

你可能感兴趣的:(《舌尖上的中国 2》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