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题记
一、迷茫中选择
人要走过多少弯路才能转入正确的航道?失败要经历过多少次才能收获那份短暂的成功?我不清楚,至今也未从别处寻得答案,只是清晰得记得自己曾经在无知中多么迷茫,在迷茫中张显难以掩饰的可悲。
不停地扪心自问,我还是选择不后悔,而且是坚定地。因为庆幸自己当时抓住了那根救命稻草——读书,不仅弥补了我的空白生活,而且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读书给予了我太多太多,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故事的开始。也许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但在当时于我却是那么地深刻。
这个故事的每个字眼我都能记起:
一天,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
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同学:“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道理?”
一位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安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门课讲的是时间管理。”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
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是呀,我们每一天都在忙,每一天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每一天都不断往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沙子,但是有没有想,什么是你自己生命中的鹅卵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要经历迷茫、彷徨过程,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中的一员,而且还处于平凡这一行列中最边边角角那种位置,注定了我们在劫难逃。
在很多十字路口,在不断舍弃和选择中渐渐明晰了自己的航向。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鹅卵石,也明白了用哪些碎石子、沙子来安排生活。
二、选择中坚持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只是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在不自觉地放弃罢了。我喜欢清净且自由,而读书恰好符合了我的口味,有可能引领我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我当初选择并坚持了它,它也一直支持着我,使我规避了好多复杂面,拥有一份简单和自然。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太需要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那种随意,那些“庸卷的时光”,“那些火热的过去”,我们也许曾付出许多却一无所获,也许我们的梦想常常落空,但生活就像风吹一样,其经历的过程,已经是一种收获,一种超越。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他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从《从西山走出来的两位博士后》一路看过来,再到今天几乎每天都在看的一本书,每每翻来看,都觉得新意不断。我特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喜欢着她们的喜欢,向往着她们的向往。
三、坚持中觉醒
生命易逝,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持久的,于是需要我们去呵护。
我们不仅需要有直面生命残酷的勇气,而且要有珍惜生命的行动,不要等到生命告别和凋零之后才懂得珍惜。
对于结果,就如泰戈尔: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
总有一天,回味起来我与所有经历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的,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以一首小诗作为我心态的描述:不是每一根弦都能弹/不是每一口井都能喷泉/不是每一朵花都娇艳/不是每一年瓜都甜/清风明月不常在/阴晴圆缺古难全。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感叹/不是每一件事都遂心愿/不是每一个笑脸都灿烂/不是每一个梦儿都能圆/长路处处有沟坎/只把输赢付笑谈。
声明:所有文字皆为原创,如发现抄袭,必追究责任。优化创作环境,持续提供优质内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