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带了两本书,就攻克千年难题。他是那个时代璀璨的明星。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从小到大除了长辈诗词背诵,就是老师教育我们向雷锋学习。在电影、文章的影响下,雷锋精神贯彻于心。与之同样耳熟能详的还有“铁人”王进喜以及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那个时代,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发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也有许多明星,与现在的娱乐明星相比,他们更加闪耀甚至说完全不同。

在众人的拥护下,一些俊男美女被推上神坛,成为“明星”,简单来说是因为有人民有普通人才有这些明星。而与之相反的是,因为这些劳动楷模如明星般的闪耀,将希望与精神给予每一个人民,才有了我们以几十年的奋斗却能赶超欧洲国家几百年积累的奇迹,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伟大的祖国。

奉命于危难之间

1962年的冬天,豫东兰考的人民并不好过。内涝、风沙、盐碱正是最为猖獗的时刻,自古对于农民来说,春秋正是最为开心的时节,在忙碌中收获一年的辛劳。但这一年,春天的风沙吹倒了20万亩麦子,秋天的水灾淹死了30万亩庄稼,还有10万亩新苗在盐碱地上枯萎,全县的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低。

这时,焦裕禄来到了兰考。现在的兰考人民还不知道,在未来,焦裕禄会亲自为他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焦裕禄,我们的英雄

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盐碱土地看不到底。焦裕禄明白,治理兰考的路道阻且长,古之能人异士持谕令到此,携大刀阔斧却皆是纷纷折戟。

焦裕禄来到兰考,只带着三件东西:《毛泽东选集》《论共产党的修养》与希望。兰考不仅只是那36万中国劳苦人民的故乡,还是千千万万解放军洒热血的疆场。

焦裕禄是带着希望来的,他出身于贫农,深知世间不易,大家知道新来的书记已经到了的时候,不是听说的,而是看到的。因为此时焦裕禄同志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亲自考察兰考具体情况。

“兰考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带着希望,兰考人民缺的就是希望,焦裕禄制定计划,将三害作为重点突破目标。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位新书记真的了不起,内涝、风沙、盐碱三座大山在他眼里,好像也不过如此。

“就坐这条船来的”

毛主席用十年时间走遍中国各地,亲身考察,考察中国具体国情,最终制定出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作为共产党员的焦裕禄,明白实地考察的重要性,要想把规划把梦想变成现实,将三害像日本法西斯一样彻底赶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必须进行大量考察,不仅要大量还要细致。

焦裕禄组建了一支120人的考察队,针对三害,在全县内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焦裕禄也加入了考察队,切实调查。

除了希望,还有肝病也随之到来。

“吃别人吃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的一句话打回了其他同志的劝告,在大风大雨中,仍能看到焦裕禄驰骋的身影。

越是恶劣的天气,焦裕禄越是“向往”。

大雨下了七天七夜,望着湍急的大水。焦裕禄的气魄忽然让人望而站定,像当年站在长江边的毛主席,感叹百舸争流。

“嘿,洪水呀,等还等不到了,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一手捂着肝,强忍肝痛;另一手拿着棍子,摸索着水的就向。

在三名跟随同志的劝阻声中,他画出了一张又一张的水流的流向图。支部书记李广志看到浑身湿透的焦裕禄,不由得吃惊问出:“一片汪洋大水,您是怎么来的?”焦裕禄耍着手里的棍子,反而轻松的说:“就坐这条船来的。”

还没来得及把手里的“船”放下,焦裕禄就把所思所想说给了李广志,细致入微。到了最后却只是摆摆手,连饭也不吃就离开了。

“我是您的儿子”

冬季到了,风雪也如期而至。焦裕禄坐在门前眉头紧锁,他的心里无时无刻挂念的无不是他深爱的兰考人民。焦裕禄命令办公室的同志,立马给各个公社打电话,要求党员干部们一定要挨家挨户了解人民的困难需求。

他紧拧着眉头一夜未睡。

天蒙蒙亮,焦裕禄就叫醒了所有同志,简单的交代了所有人后立刻动身下乡。这简单的几句话,却一点不简单。

他在各个村子之间奔赴,用心中的火温暖着每一户人民。将粮食柴火带给挨家挨户。

焦裕禄来到一户无儿无女的老人家中,老奶奶是盲人,老爷爷有病躺在床上。

焦裕禄一进来就嘘寒问暖,当老爷爷问他是谁的时候。

焦裕禄说:“我是您儿子。”

“是毛主席叫我来看您老人家。”

这时的兰考是伟大的,他们有无私感人的书记,还有无数勤劳的人民。焦裕禄这一路,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人民也向他传递着温暖。在三害下的困苦兰考人民,竟然还多次拒绝国家的救济:把救济粮、救济款送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兄弟队吧,我们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硬骨头、自强不息的兰考人民,如何能不幸福起来?

“我不是来休息的”

风沙最大时,他第一个去查风口;雨最大时,他第一个去看水势。他和调查队的同志在水中吃干粮,夜晚在泥潭中休息。

他的温暖治愈了每一户贫农的心,却不能治愈自己的病。

辛苦奔波,换来了一份份详细的资料,也换来了病痛的加剧。

人们留心观察到,他经常吧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第二个和第三个扣子是不系上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越来越多的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他坐的椅子上都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同志们担心他身体会垮下去,每当问起来,他都会说这是一种压迫止痛法,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辱你了。”

《焦裕禄》剧照

或许,三害对兰考的伤害,被转化为肝病,由他们的书记去承受了。

没人知道他受了多大的痛苦。

焦裕禄将治病的钱都留下,都去投向兰考的建设当中了。同志们劝他去住院,他拒绝了,劝他去买药,他拒绝了。后来人们私下给他买了,他却只喝了三次,就拒绝再喝了。

他再次下到公社了解情况,骑自行车到了半路就发病了,忍着剧痛的他推着车到了公社。公社的同志看着他惨白的脸,就让他去休息。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一切都走向了正轨,焦裕禄很欣慰,他的付出没有白费,人民的付出也没有白费。他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已经拟好,就叫做《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也列好了四个题目:

一、设想不等于现实。

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精神原子弹—精神变物质

很希望他能亲自发表这篇文章,但是世间万物总是如此,空留遗憾。所以才叫,世事无常。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吧沙丘治好!”

他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

他让同志们好好准备材料,等他回来,向他汇报工作。

从开封医院到郑州医院,最后辗转到北京。医生们手里握着,病危通知书。

“肝癌后期,皮下扩散。”

他们尊敬他,怀着敬意现在他面前,但是那又如何,焦裕禄已经用自己生命换取了整个兰考的生命,已经是不治之症。最后医生也只能在叹息中在泪水中痛斥自己的无能,无法救回这位钢铁般的战士。

“医生,我求求你,我恳求你,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是个灾区,俺全县人离不开他,离不开他呀!”

无可奈何,这是不治之症。

《焦裕禄》剧照

很多人来看他,兰考的乡亲也闻风而来,但是他却从不谈及病情,反而关心起乡亲们来。

后来,副书记来郑州看他。他用干枯的手紧紧的抓住副书记,问起兰考的现状。

副书记哽咽着回答。

“听说豫东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没有?”

“没有。”

“这样打的雨,咋会不淹?你不要不告诉我。”

“是没有淹!排涝工程起作用了!”

副书记向他讲了许多好情况,安慰他养病,兰考的发展蒸蒸日上。

“我的病咋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

副书记不愿回答,但是焦裕禄一直追问,没办法副书记说:

“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啊,我明白了......”他很镇定。

他很热爱生活,但是,更热爱人民。

焦裕禄将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巍巍的拿出来,交给他:“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的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是,兰考人民与他的,最后一别。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享年42岁。

他是英雄。

临终前,他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他是人民公仆。

他的枕头下,放着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论共产党的修养》。

兰考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他的那篇《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能在纸笔上落实,但已经在兰考的土地上落实。

粮食可以自己供给,三害已经被根除。

播下的种子在兰考生根发芽,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

焦裕禄同志,我虽然没有那个资格赋予你什么荣誉,也代表不了兰考人民,代表不了全党乃至全国人民赞扬你,但是你在我心中确实伟大,你是英雄,你做出了中国历代自古就没能解决的问题。

你不应该被忘记,你是那个时代闪耀的明星之一,正因为你们这些明星,每一颗都璀璨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之上,正因为有你们在中国闪耀,才能让中国在世界闪耀,成就了今天伟大的祖国。

《焦裕禄》剧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只带了两本书,就攻克千年难题。他是那个时代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