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小街——那些渐行渐远的乡音

    我在城里上学的时候城里的同学老是学我说话,并取笑我那严重的山里口音,于是我便一度认为我的家乡话很土气,土得掉渣儿。我开始跟着老师并不标准的音调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着那些在全国推广的文明用语,并从此渐渐丢弃了曾经熟悉的家乡话。年少的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心存志远人绝不会拘泥于一个小小的山村,或者一个小小的县城,他需要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去磨炼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摆脱乡音便是第一步吧。

    只是,如今我终于明白:一个人不管走多远,乡音永远是最亲切的,特别是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绝对缘于哪怕是偶尔露出一句不经意的乡音。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历练,我倒愈来愈觉得当初那些看似土气的家乡话实则透露出一股古朴的儒雅之气。比如,小时候,当我们吃了别人家的东西时,妈妈叮嘱我们一定要向人家说一声:“相烦了”,只是因为那时还未曾读书识字常常以为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夸赞人家的饭好吃而说成了“香饭”。当我们需要向别人家借用某种东西归还的时候,妈妈总会告诉我一定要向有空“劳问(音同)”,其实到后来我才明白这个词真正的意思应该是“难为”,你想那时家家生活都不富裕、物质都不丰富,你要向人家借用某种生产生活工具,借给你吧,有点舍不得,不借给你吧,都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是很难为人家么?而现在,这两个家乡常用的词语均被一个很洋气面简单的“谢谢!”所代替了。还有那个有估计、思量之意的“谋量”一词,以及表示没有把握或办法的“拿着”等等富有家乡地方特色的语言,真的是越来越少听到了。

    历史在进步,文明在发展。现在,只能偶尔从一些年老的乡亲那里听见这些似土实雅的乡音了。而恰恰只有这些乡音才是家乡不曾割舍的文明,以及深埋在我们心中剪不断的乡愁!

    那遥远的小街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遥远的小街——那些渐行渐远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