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弃疾田园词的创作和艺术特征

摘要:辛弃疾两度罢官,有十八个春秋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两处居所隐居。期间创作的除忧心家国、抒发英雄情怀的“豪词”之外,还有大量的“闲词”。这些闲词有感怀之作,咏物之作、寄情山水之作、讴歌田园之作,其中田园词以清淡的色彩、灵动的笔法,展现出辛词不一样的风貌。

关键词:辛弃疾 田园词 隐居

一.十八个春秋隐于林

稼轩一生在走过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游宦在外的中年时期后,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隐居中度过,占据了他中年至晚年的大部分岁月。淳熙九年(1182),稼轩43岁,罢官闲居带湖新居,开始了他的归耕生活。刚隐居带湖时,稼轩是欣喜的,有词云“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仗屦无事,一日走千回”(《水调歌头·盟鸥》)。词中述说了对新居落成和田园隐居生活的珍爱之感。至昭熙二年(1191),期间十年,稼轩一直赋闲带湖。期间笔耕不辍,创作了如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君莫赋幽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等抒发英雄情怀,忧心家国的豪放之作,还有一些描写山野风光,田园之乐的田园词,如《清平乐·连云松竹》: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连云松竹这般美景,白酒和社肉的质朴风情,让人觉得万事从现在开始都很满足。枣园里有小孩偷偷打枣,而我这个老人家就在旁边悄悄看他。一动一静,一老一少,勾勒出一番颇有野趣的田园景象。

此外诸如农村小儿或劳作或嬉戏之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茅檐低小》

乡野一派喜庆喧闹之景: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鹊桥仙·松冈避暑》

夜空星垂,蝉声蛙鸣雨声,静谧美好之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稼轩闲居带湖十年,日日陶情山野,在山水田园中寄放灵魂。他的田园词既带有朴素气息,又不失巧思布局。字字清新,句句灵动。

昭熙二年(1191)冬,有诏令,起为福建提点刑狱。三年(1192)春,稼轩离家赴任,直至庆元元年(1195)二度罢官。在这三年宦游中,稼轩也不忘田园生活,时时有归耕之志。“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鹧鸪天·三山道中》)抒写了再度出仕的苦闷之情。最有趣的是写于福建安抚使任上的《最高楼·吾拟乞归》: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本来想着罢官归家,没想到被儿子阻拦,气得稼轩赋词骂之!归隐之心之迫切,让人忍俊不禁。上片直言富贵是危机,要学习穆生陶潜抽身官场,回归田园。下片已经开始规划这里修个园儿,那里修个亭儿,吃酒吟诗。教诲儿子切勿贪念富贵,人要懂得知足。乞归之志之强烈,可见一二。

庆元元年(1195),稼轩二度罢官,居带湖。二年(1196)带湖雪楼被焚,举家迁往铅山瓢泉,时年57岁。这一次的闲居,稼轩的心境有了些许变化,也许是垂垂老矣,时常想起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概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追的是当年率众起义、突骑渡江之壮举,叹的是如今斑斑白发的自己,万字的治国良策,也只能换取种树之书了。今昔对比,不甘终老田园之意开始萌生。这一时期的田园词也带一丝挥之不去的郁闷之气: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卜算子·漫兴》

上片热闹一副春景,下片由田耕生活想到自己的笔耕生活,感叹杨雄作《解嘲》是何等的寂寞孤独。让人联想到,上片的“田间快活人”是否也是词人自己的“解嘲”,词人自己也曾寂寥苦闷,难以抒发。

至嘉泰三年(1203),朝中谋北伐,启用稼轩,时年64岁。二次罢官的八年闲居生活至此结束。

二.田园词里话家常

十八年的归隐生活中,田园给稼轩带来不少心灵上的寄托。稼轩的田园词虽不比其豪放词婉约词深入人心,但也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色彩清淡,气氛活泼,是稼轩田园词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在意象的选择上,是随处可见的瓜棚,枣树,稻田,多是青白二色,但却时时洋溢着一种暖色调。如一份清淡的靓汤,看之平常,尝之有味。平常的意象组合出家常的场景,家常的场景又透露出乡村的宁和和词人的享受与喜爱。如: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这首词写于闲居带湖期间,描述了一幅清新夏夜之景。明月高悬,清风徐来,丰收的喜悦也四处洋溢。惊鹊、鸣蝉与蛙声,显得这夏夜更加幽静祥和,即“鸟鸣山更幽”的动中见静的手法。天上星星点点,雨声也稀稀拉拉,记得以前有一家茅店,没想到路转溪桥就见到了。“忽见”尤显欣喜之态,词人的喜悦和惊讶跃然纸上。稼轩写乡村之景,既富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活泼生气。

稼轩的田园词也善用俗语,用典广泛。用俗语其实也是稼轩写词的一个共同特点,但是俗语的运用更直言出对田园的感情,为其田园词带来一番质朴的风味: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

“鸡鸭”两句句意浅薄,并无复杂的句法,读来接近口语,言简意赅。随后“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几近口语化,俗语入词,更加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朴素之感。俗语的运用表达出稼轩对乡村生活朴素的喜爱之情。叶嘉莹也在《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一文中说到“辛词用俗语遂也造成了语言浅俗而意境却并非浅俗的艺术上之双重效果”①。用俗语并非是稼轩的首创,前人苏轼、周邦彦等就在其创作中加入了俗语的运用。但如此别开生面,数稼轩一人。

另外,稼轩的田园词毫不吝啬对陶渊明致敬的表达。台湾的陈美淑在《辛稼轩与陶渊明》一文中统计了辛词中提及渊明姓名和所引用的词句,共有七十余处之多②,足见稼轩对陶渊明的向往与崇敬,在《最高楼·吾拟乞归》中就直言“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稼轩始终憧憬着陶渊明式的悠然境界,却在报国与弃仕的矛盾之间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文史哲,1987.01

[2]陈美淑,辛稼轩与陶渊明,(台湾)中外文学,1975年

[3]朱德才选注《辛弃疾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0月北京第二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辛弃疾田园词的创作和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