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非自愿来谈当事人”

    昆明梁艳分享501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10.03

    再次阅读《白皮书》,感觉真如刘老师所言,前200页都是实打实的干货,值得一读再读,一思再思,一悟再悟。每次读,都会有脑洞大开和相见恨晚的感觉,尽管也一直在读、在记、在背。初读时,因为没有上中级班,实际运用“焦点”理念和精神也相对较少,书上有些理论知识还比较懵懂,读起来比较生涩,处于似懂非懂间,知道又不很清楚,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应用频率的增加,如中级班的约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相对紧密起来,再读该书,发现处处是“真理”,处处是“妙招”,处处是“金点子”,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不解,在此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就如今天看这部分“以柔克刚的非自愿来谈当事人辅导策略”内容,回想学习焦点一年多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来访者,最头痛最棘手的莫过于“非自愿”来访者,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单刀直入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是充耳不闻,简单粗暴的打骂对他们来说是积极的对抗,苦口婆心的讲情对他们来说是假惺惺的讨好和变相的欺骗,所以得“招式”对孩子来说都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或带来根本的改变,有时候“招式”不妥,还会适得其反。那怎么办?SFBT咨询师首先要做的是将“非自愿”变为“自愿”,这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的基本功最为关键——用心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价值中立的态度、尊重和无条件的接纳、以当事人脉络和知觉的共情,使当事人深深切切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以及环境的安全、轻松,由此慢慢地愿意在这个时空中敞开心扉,打开心结,改变自己,希望能更好。建立信任关系是第一位的,咨询师的态度决定了当事人的选择——去或留。当当事人感受到咨询师的尊重、接纳、理解、共情,同时也感受到咨询师与家长、老师与同学的根本不同时——没有指责、没有评判、没有应该如何、没有伦理道德的绑架,原来咨询师和自己是“一伙的”,不是家长和老师叫来的收拾自己的高级“帮凶”。其次,是当事人愿意同咨询师聊,聊他成为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孩子”的缘由,为什么要处处不受他们的待见,让他们心烦、头痛,而他们却拿自己毫无办法。再者在咨询师的积极引导下,探索当事人已有的成功经验、小小的例外,以及咨询师的鼓励、肯定,提升当事人信心以落实到具体可行的适合当事人当下状况的一小步行动上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面对“非自愿来谈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