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经典】网络展第384期,书写杜甫(唐)《冬至》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广东、陕西、内蒙、山东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384期,书写杜甫(唐)《冬至》。

原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释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长年为客流落异乡的杜甫每逢岁时节令都会生发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冬至》抒怀。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

常方(山西阳泉、1976年)、

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

崔明山(陕西榆林、1976年)、

洞庭老龙(湖南岳阳、1955)、

樊朝阳(河南郑州、1963年)、

胡铁汉(湖南岳阳、1956年)、

李大中(山东烟台、1961年)、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

刘岳生(湖南岳阳、1948年)、

陇上墨言(甘肃白银、1960年)、

梦回唐朝(河北承德、1976年)、

时献忠(河南郑州、1964年)、

汤乐(湖南岳阳、1970年)、

万海滨(湖南岳阳、1946年)、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

姚昱平(湖南株洲、1967年)、

昝财川(天津、1970年)、

原福(山西晋中、1968年)、

甄小红(河北石家庄、1973年)。

微日记:

当你烦恼不断的时候,说明你有必要出去见见世面了。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就知道,你的烦恼是你自己想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写经典】网络展第384期,书写杜甫(唐)《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