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

今天早上晨练结束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严厉的呵责自己的女儿,孩子大概七八岁背着书包坐在电动车后座,默默无语,一脸茫然,我能从她的表情后面看出压抑的情绪,妈妈大声责骂:你动不动发火,就是没有脑子的表现,只有哪些没脑子的人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听到这位年轻妈妈的责骂我不仅有些唏嘘。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图片发自App


孩子的行为不当无非是缺乏知识、意识或者有效技能的行为。换言之,他们做出的只不过是与其年龄相匹配的行为。面对孩子的“暗语”,如果只是单纯地命令、责怪或无视,都将带来长远的弊端。

因此父母要学会做“密码破译员”,破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

孩子行为不当的四个错误目的,分别是:

001 寻求过度关注;

002 显示权力;

003 报复;

004 自暴自弃。

举个例子,孩子可能会以不做家庭作业来获取关注(嘿,看看我,你们看我),显示权力(我就不做,看你们能把我怎样)或者寻求报复(在你们心中,分数比我还重要。你们让我伤心,我也要让你们伤心)又或者表示无能为力(我根本就不会写)。

掌握了孩子的错误目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积极暂停。在发生冲突时,平衡好情绪,短暂离开片刻以便给彼此一个情绪缓冲区。

第二,目的揭示。采用“会不会……?”的句式寻找根源。比如,“你不想写作业,是不是因为不会写呢?”

第三,对症下药。找到根源后,父母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如果孩子是为了寻求关注,可以交给他们一个小任务。

孩子的行为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掩藏在水面下的“庐山真面目”,则是他们为了寻求价值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只有做主动型、学习型家长,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路。

以上是从心理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过激行为,那么我们接下来在来谈谈从生理角度谈谈孩子的过激行为。

1岁的孩子尿了、饿了或者待着不舒服了,就会哭;3岁孩子看你总是忙工作不理他,就会闹;7岁孩子上了一天课回到家里,找不着吃的,就容易发脾气……他们不是不想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是不能。讲到这,就必须提到大脑构造了。孩子年幼时,掌管原始功能的“爬虫类脑”很活跃,而负责更为细致和复杂思考的上层大脑却很不发达。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情绪其实来自于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大脑。

换句话说,在管教孩子时,我们一定得考虑到他这个成长阶段的能力局限、脾气秉性、情绪类型以及当下的情境才可以。

总结一下,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要有目的性,而不是随性而为。粗暴的和一刀切的反馈都不可取。去情绪化管教不仅看重对短期行为的纠正,更要从长远的角度帮助孩子自主做出明智决策,控制自身情感,成为强大且可靠的人。

晨练写作第24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