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浅谈《偷书贼》(二)

在这之前,他们的生活还算一帆风顺,没有多大的波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生活似乎变得更加艰难了。为了生意,送洗衣服的负担从养母曼莎身上转移到了利泽尔肩上,主要是为了博得用户的同情,留住客户。但终究清洗衣物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一户:镇长夫人伊尔莎·赫尔曼。对此,镇长夫人表示很抱歉,决定将利泽尔最近在读的书籍《吹口哨的人》送给利泽尔并给其母亲写了一封道歉信,也允许利泽尔有空可以随时来阅读书籍。

对此利泽尔很是气愤,拒绝了镇长夫人的好意(在利泽尔看来或许是富人的怜悯)并说了一些难听的话语(因为伊尔莎儿子的死亡,她抑郁寡欢,沉默寡言,头发蓬松,常穿睡衣)。从此,利泽尔便不再去镇长夫人家看书。但是书始终是利泽尔的精神食粮,对她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像手风琴对于养父汉斯那样,总是将它携带身边。

怀着报复的心情,镇长家成了利泽尔“偷书”之地。但她不贪,每次都只拿其中一本。翻窗进入室内,然后带走。她和鲁迪初次计划去偷食物,却成了书籍《吹口哨的人》。之前她有些许的犹豫及内疚,慢慢地便习以为常了。之后她相继在镇长夫人家偷了《送梦人》,《杜登大词典》,《最后的局外人》。

有时镇长夫人还会准备好食物让利泽尔和鲁迪来偷。也是在偷书的过程中,她和镇长夫人伊尔莎·赫尔曼慢慢地和解了。并且最终在伊尔莎的赠送的笔记本上开始书写自己的书籍《偷书贼》,也因此拯救了利泽尔的性命。毫无疑问,伊尔曼无疑是利泽尔生命中的贵人。

另一边事关父亲的手风琴,一个经历千辛万苦的犹太人,带着希特勒所著书籍《我的奋斗》和养父母家的钥匙,乘坐火车,战战兢兢地来到了希默尔街三十三号,他就是马克斯·范登堡。他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家庭安装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但汉斯和曼莎信守承诺,欢迎他的到来。从此不见光日的地下室成了他稀缺的落脚地,从此大家变得更加警惕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父亲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事情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汉斯·胡伯曼和德国犹太人埃里克·范登堡成了好朋友。他们两都不喜欢战斗,有着共同的爱好,如音乐,抽烟等。手风琴便是埃里克教会汉斯的。后面埃里克被打成了筛子,因为埃里克,汉斯侥幸地存活了下来。二战时,他又幸存了下来。一次风华正茂,一次人到中年。汉斯无疑是幸运的,相同的是每次他都带着手风琴。

回国后,他去斯图加特找到了埃里克的家人,埃里克的妻子将手风琴赠予了汉斯。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埃里克的儿子马克斯,并且汉斯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及地址以便日后能有所帮助。然后汉斯带着手风琴回到了希默尔街三十三号做起了粉刷匠。后面,犹太人遭受迫害,家破人亡,无奈只得到处躲藏,不见天日。而马克斯就是他们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在慢慢的磨合下,利泽尔和马克斯成了好朋友。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一样会做噩梦 ,一样喜欢书籍。利泽尔是偷书贼,而马克斯是偷天贼。随着马克斯的到来,这个小镇也变得日渐不平静。防空警报时而响起,搞得人们战战兢兢,地下室成了首要的藏身之所。为此,时不时也会有德国纳粹党拜访,前来查看家里的地下室。为了躲过这一劫,利泽尔与家人也是急中生智,好在没有发现马克斯。这段期间,马克斯也度过了一段相对快乐的时光,他的状态变好了许多,头发也变得整洁了许多。

一个突如其来,警报响起,大家纷纷涌向地下室。心里忐忑不安,在这里,利泽尔的读书声温暖了许多人,舒缓了大家内心的焦虑。好在只是虚空一场,而马克斯也在这一刻离开地下室,透过窗帘扫到了利泽尔经常向她讲述的天空。

也因为这一举动,利泽尔多了一份任务。曾经总是在她家门上吐唾沫的霍尔茨埃普费尔太太要求利泽尔去她家给她读书,保证从此便不再她家的门上吐唾沫,并且还会送给他们一些咖啡。养母曼莎同意了。霍尔茨埃普费尔太太的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之上。大儿子回来时告知小儿子已死于战场,他们郁郁寡欢。后面大儿子也因为内疚离开了,剩下霍尔茨埃普费尔太太一个人艰难度日。在一定程度上,利泽尔的读书声无疑带来了些许的精神安慰。

或许是长期处于地下室或是内心的煎熬或是噩梦缠身,马克斯的身体日渐淡薄,病态外显。与他昔日意气风发的拳击手形象形成了鲜明地对比。终究马克斯生病了,利泽尔的床成了马克斯的病床。马克斯奄奄一息,利泽尔,给他读书,送他十三份礼物,整日陪伴。经过数日的昏迷不醒及与死神的决斗,马克斯醒了过来。在这里的这段期间,马克斯使用《我的奋斗》的纸张及汉斯的粉刷器先后给利泽尔制作了两个绘本《俯视我的人》和《采字人》,《采字人》是马克斯离开后,曼莎转交给利泽尔的。

后来警报又再次响了起来,大家又进入了地下室,利泽尔的读书声再次响起。轰炸随机而来,好在还好。但马克斯也在这段期间离开了,因为他不想给这个家带来更大的灾难。马克斯成了利泽尔心中日夜想念的人,每当有犹太人从家门口成列队疲惫通过,她总会下意识地去寻找那个人的身影。因为想念,她也会向路边撒面包屑,有时甚至遭受了毒打,这样的人除了她还有父亲。

终于有一天,她在列队缓慢行走的人群中一眼认出了马克斯,而人群中的那个人也在寻找她 。她闯入犹太人列队,和马克斯相认,询问近况。但被残忍分离了,她尖叫,在地上爬行,遭受击打。慢慢地,马克斯淡出了他的视线。这是这座小镇被轰炸前的最后一次会面。

在这期间,养父汉斯也因为通过纳粹党申请成了一名纳粹战士,需前往战场。家人悲痛不已,这样的人还有鲁迪的父亲。幸运的是,在战场上,再一次躲过厄运带着残缺的脚安全地回到了莫尔辛小镇。做着相对安全的文员工作。而利泽尔在伊尔莎的鼓励下,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书之旅。以前他和汉斯亦或是马克斯总是藏在胡尔曼家的地下室识字,读书,制作绘本,聊天或是运动。如今这也成了她夜不能眠的写作之地,这里无疑是她的小树洞,藏着许许多多的小故事。

一天晚上,大家都睡得很安详,夜很静。利泽尔在家里的地下室书写着自己的书籍《偷书贼》。轰炸突如其来,小镇被一扫而空,昔日的样貌不复存在,犹如世界末日一般。到处尸体遍野,一夜之间数人顿时离开了这座小镇,被死神带走了,包括鲁迪,她的养父母,周围的邻居。利泽尔被救出时,目睹了这样地场景,她全身无力,搜索着那些她生命中重要的人。一一迈向他们,看着他们,回忆往昔。他最爱的无疑是汉斯·胡伯曼;而曼莎·胡伯曼是那个让她又怕又爱的且心存感激的母亲,曼莎带给了她许多快乐。而鲁迪则是那个特别的人,有遗憾有感动有不舍。

她最终被拖拽着拉出了废墟,而眼前见到的是伊尔莎·赫尔曼。幸运的是数年后,她也在这里见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朋友马克斯。故事接近了尾声,悲惨中有温馨,无奈中有希望。它无疑是一本治愈系小说,温暖治愈了许多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浅谈《偷书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