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上巳节,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浪漫

中国古代有六大节日,是人们集聚一起,快乐欢度的,明代黄佐《泰泉乡礼》记载:“元夕、上巳、端午、中秋、重阳、腊日立为六会,相与燕游山水,以宣乐意。”


其他节日,很多人很熟悉,“上巳”似乎少闻,但一说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对上巳节的印象便会清楚,美人云集游玩,好风光,宋代《梦梁录》中对这句诗评价说,“形容此景,至今令人爱慕。”


古代,农历三月三日被称为上巳节,这一天人们有很多满足实际需求的习俗,如祓除畔浴,就是到水边洗去一冬尘垢,相当于洗去晦气;如祭祀高禖、祈福求子,当然,除此之外便是踏青游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古人如此形容上巳节:“上巳良辰近,三春淑气妍。秾花轻著雨,细柳淡笼烟。燕翦当风掠,莺梭拂露穿。”如此佳节,还有许多浪漫,非常独特,我们不妨一同领略。


插花:“病”也锁不住的浪漫


尽管现在疫情已渐趋平稳,但出门在外还是要时刻注意,即便春游也要带上口罩。苏曼殊在自述小说《断鸿零雁记》这样写自己的上巳节:


“时为三月三日,天气清新,余就窗次卷帘外盼,山光照眼,花鸟怡魂,心乃滋适。忽念一事,盖余连日晨醒,即觉清芬通余鼻观,以榻畔紫檀几上,必易鲜花一束,插胆瓶中,奕奕有光,花心犹带露滴。”


久病初愈,不能出外,但外面已经“山光照眼,花鸟怡魂”,只能在窗边卷帘外盼,但有一件事他甚觉雅致,就是每日清晨起来,都能清雅的芬芳打通鼻息,原来是在案几瓶中的鲜花,在苏曼殊眼中,插花是这样的,“奕奕有光,花心犹带露滴。”仿佛萃集了春天的美妙一般。


尔雅先生“花修文化与实践”课小学生的插花作品

尽管不能出外踏青,但雅致的插花却带给了古人富含情趣的春意。


李清照在其《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一词中这样写到:“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因为有南渡之恨,对家国危亡的忧思,所以词人想排遣心中苦楚,醉中无意间便去插花,因为她担忧家园亦如春天般衰亡老去,说明插花在李清照眼中象征着活泼泼的生命力。


尔雅先生“花修文化与实践”课小学生的插花作品

李清照也好,苏曼殊也罢,同以插花之雅事疗病心,插花即是自然,亦是人文,是自然走入人文、人文涵容自然的雅趣,这是古人的独特浪漫。


约会:简礼互答的情人浪漫


有人分析上巳节消失的原因,说上巳节之于宋明理学来说,已属淫乱,故逐渐淡出了历史,这样说看似有道理,实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这个误解来源于《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自古对这首诗的解读,充满了想象力,最后一句人们比较认同为爱情,男子与女子嬉笑游玩,最后赠芍药,表示再“约”,因为“药”与“约”谐音。但古代婚姻有严格的礼仪程序,这种爱情只能被视为私奔,很多现代人认为这不合古礼,这是一种误解。


《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在这个时节,古人让男子和女子相会,是礼的要求,而且私奔也不禁止。奔的意思是舍弃古代较为繁琐的礼仪的结合,但不是毫无礼仪,只是一种简洁了的礼仪而已。


原来古代人婚姻与农忙农闲也是有关系的,到了秋冬之际农闲了,人们开始走婚姻的正常程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套程序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要正常举行婚礼赶早不赶晚。


当然,每年总有一些落单的人,年轻一点,还可以等一年,但年龄大了的等不起了,而且到春耕时节,哪有时间谈婚论嫁了。如《摽有梅》中女子,“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这是担忧嫁不出去的话,郑玄这样解释:“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明年仲春,不待以礼会之。时礼虽不备,相奔不禁。”也就是礼仪虽不完备,但照样可以结婚。


不能走六礼的完备程序,不代表毫无礼仪,《诗经》中的爱情私约不是淫乱的表现,而是一种简礼的浪漫。因为在古人看来,毫无礼的爱情,最终成就不了幸福的婚姻。中国人的浪漫离不开礼。这个礼不是繁文缛节,不是束缚人性的礼,而是孔子所说要因时“损益”的礼。


野集:文人雅士的浪漫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也就是上巳节时,古人喜欢到野外雅集,而且做“流杯曲水”,这也称为“曲水流觞”,在河水中放置酒杯,从中取饮的游戏。


关于“曲水流觞”,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这样写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修禊即除灾,《续齐谐记》记载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曲水”由来,尚书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有家人三月的头三日死了三个女儿,所以世人认为这段日子凶险,通过临水而饮来去灾,而另外一个说法则是“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也就是周公卜卦营造东都洛邑大吉后,做曲水流觞游戏来庆祝。


傅抱石 兰亭图(局部)

当然两个故事,人们既要除灾,也要效仿先圣人周公搞搞雅集。如果说,插花还是将自然请到人文来,那么曲水流觞就是将人文泼洒浸渍到自然中去,而这正是文人雅士野外雅集的浪漫情怀。


沐浴:圣人追求凡乐的浪漫


前面我们说,洗澡是上巳节比较实用的一种习俗,因为要去掉污垢,去掉晦气,但这在孔子看来,却是最浪漫的事之一。而且这比治国平天下的浪漫情怀还要浪漫。


当时孔子正与几个弟子谈心,问他们的志向,先回答问题的分别是擅军事的子路、擅理政的冉有和擅外交的公西华,尽管他们一个比一个谦虚,但说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只有一旁弹瑟的曾点,这样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人去沂水洗澡,然后一起吹吹风、唱唱歌。孔子却感慨地说:“吾与点也。”就是说我和曾点志向一样。


很多人,觉得“累累若丧家之狗”“栖栖遑遑”的孔子不是最在意治国平天下吗?为何此处,说的志向如此简单平凡呢。其实,如果知道孟子所说的“独乐”不如“众乐”的论述,就不难理解孔子所想,如果天下人都能像曾点那样过上太平无忧的生活,孔子何必“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明代佚名 孔子圣迹图

孔子的平凡追求是安宁和乐的生活,当这种追求不是一个人,而是天下人的时候,就是孔子平凡的浪漫情怀。


我们提到了上巳节可以做的四件事:插花、约会、野集和沐浴,从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热爱自然、简礼从宜、潇洒自由、平凡和乐的浪漫精神,这些浪漫气质早已融入到中华文化,对今人很有启示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衣食住行】上巳节,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