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稿觉察日记

作者:三吉

改稿即俢心,既度己,也度人。

52期开口成金训练营进入尾声,不想从术的方面说改稿,仅想聊聊在践行的过程中,对自己内心的觉察。

此刻,想用三个关键字,来和大家交流:

一、静

五篇稿子,三个小时,体味在写字台前,心静的感觉。如何静下来,那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不争”。专注于文字,而不是带着私心私欲和杂念。

正好“静”字,右边偏旁就是一个“争”字。心静下来了,心流就会敲门。

二、稳

念头要稳,在改稿过程中,没有急于想要完成这项工作任务,而是选择全然享受和学员的稿子,做深度链接。

五篇稿子,其中包括父亲的,爷爷的,个人励志型的,如何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如何通过正确选择而实现逆人生的。

在读学员的故事中,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视角。

和往期不同的是,这一期有位学员给我发的一个小豆腐块,大约400字不到,而且像诗歌。

我并没有选择评判,而是帮助她,挖掘她的故事,最终快速改稿。

“稳”字的右边偏旁是“急”,急了就会出乱。念头稳,天地宽。

三、忙

台湾作家蒋勋曾说:忙,就是心灵的死亡。

在改稿过程中,设置了番茄钟。

以前,一股脑儿,坐三个小时,起身时,头晕目眩。而这次,30分钟起身一次,做个两分钟伸拉。

“忙”字的右边偏旁,是“亡”字,越忙,越要关照身体。忙而不乱,身可忙,心要闲。

“静,稳,忙”这三个字,就是我在改稿过程中,对自己的一份觉察。

以前,并不曾对文字有这样的觉察。

当下,我似乎有些顿悟。坚持读阳明心学打卡七天,每天读,次日早上直播,在大脑中,也许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

在此,也真诚呼吁想要提高觉察力的伙伴,共读经典,润养心田。


以下是给学员有关写父亲的一篇改稿,希望和各位文字达人们彼此交流,共同成长:

小时候,父亲非常严肃,因为害怕,很少和他说话。长大后,发现父亲的爱,如此厚重,像一座灯塔,持续照耀我前进的路。

父亲,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镇。1989年,卫校毕业后,在我们当地小镇开了诊所,是我们小镇有名的医生。父亲在家族是长兄,有六个妹妹。父亲和妈妈,生了五个子女,我排行老二。

90年代初,父亲将农村少见的药品,如青霉素,安乃近等药物引进到我们小镇,缓解了病人的疼痛。当年一天最多的时候,父亲可以接诊200多个病号。遇到急诊,无论多晚,父亲都会出诊。遇到家中贫困的人家,父亲会不收出诊费,选择最经济实惠有效的药方,给到病人。再苦再累,父亲都会将病人放在第一位。

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了医者仁心。

1997年,爷爷因意外去逝,父亲28岁当家,那会我都还没上幼儿园。而他的三个小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姑们,最大的在读高中,最小还在读小学二年级,加上自己的五个孩子,相当于8个小孩。在当时,女孩子读完初中后,大部分家庭就送去打工赚钱,但父亲没有选择这样做。他非常重视教育,无论是他自己的子女,还是他的妹妹们,他都竭尽全力送我们上学读书。

每到开学时,总有一辆红色三轮摩托车,上面载着四五个小孩,去学校报名交学费,这成了我们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景的背后,是父亲日复一日的付出。每次在学校交完学费后,父亲都会语重心长地说:好好读书。

我们慢慢长大,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有三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父亲从不会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但他一刻也没闲着,不仅开诊所看病,还承包了养鱼,养鸭,养猪,种17亩水稻。父亲就这样,静静地支撑着这个家。

时间一晃,来到2014年,我大学毕业时,父亲已供出了五个大学生,其中三个,是我的姑姑。

然而,正可以轻松喘口气时,父亲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父亲一直瞒着我们,直到最后弥留之际,才告诉我们是肺癌晚期。

那一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我们家的顶梁柱病倒了,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我们的报答,他病倒了。

父亲在姑姑和我们几个子女的日夜陪伴下,平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日子,翻看父亲的照片,脑海中就会不时浮现父亲为村民看病的情景,骑着三轮摩托送我们上学的情景。

父亲的一生,朴实无华。身为医者,身为兄长,身为父亲,他在日复一日的践行中,完美阐释了角色的责任和担当。

回首过往,这朴素的道德,不正是父亲送给我们晚辈最宝贵的财富吗?

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道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谢谢你,我的父亲!


随附学员原稿:

如果您问我,你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告诉你,我想嫁一个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在我的童年里,我非常非常少跟我的父亲说话。因为我非常的怕他,他非常的严肃。他是一名医生;他是长兄,有6个妹妹;他是父亲,有我们5个子女。他是我6个姑姑眼中非常有责任心的大哥,是我们子女眼中严厉的父亲,是我们家能顶住一切压力的顶梁柱。我的父亲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镇,1989年在医学卫校毕业后在我们当地小镇开了诊所,当了一名医生;在当年,是我们小镇有名的医生。他把90年代初农村少见的药品青霉素,安乃近等药物引进在我们小镇,给病人去除病痛。我的父亲当年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看200多个病号,从早忙到晚上10点,经常半夜还有人叫我父亲出急诊。那是我父亲最辛苦,也是最辉煌时刻。在80,90年代的农村,女孩读完小学或者初中,就要外出去打工挣钱。我的父亲却非常的不赞同。也是在那个辉煌的时刻,我的父亲说他需要一个懂西医的帮手,于是跟我爷爷要求,把我外出打工的三姑姑,叫回来,送去湖南医学卫校读书。1997年,我爷爷因意外去逝,我父亲28岁当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上幼儿园。我最小的六姑姑,只比我大三岁,才刚刚上二年级,我的另外两个四姑姑和五姑姑一个在上高中,一个在上五年级。我们小镇的人都在议论,我父亲自己都有5个子女,而他的妹妹有三个都还小,相当于有8个小孩,这些妹妹读完初中,都该送去打工赚钱,这就是非常好的安排了。因为家里的特殊性,引来我们当地县城电视台的采访,送慰问。我的父亲当着记者的面,表示无论是他自己的子女还是他的妹妹,只要我们愿意上学读书,他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供大家上学读书。也就是这一句承诺,每当开学的时候,总有一辆摩托车,上面载了4,5个小孩去学校报名交学费。这成了我们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了我父亲最大的压力。每次在学校报完名,交完学费,我父亲都会跟我们说好好读书。随着我们一点点长大,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我父亲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他不仅要开诊所看病,还要承包养鱼,养鸭,养猪,种17亩水稻。每到开学的时候,他就开始卖鱼,卖猪,卖稻谷,换成钱,给我们交学费。最艰难的时候,家里同时有3个大学生,1个高中生,2个初中生,这也是我父亲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有压力,每次依然说:好好读书。在我201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供出了5个大学生了,我的三个小姑姑,都上过大学。然而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一开始他没跟我们说,在我们一再的追问之下,他告诉了为我们,是肺癌,晚期。那一刻,犹如天塌下来了,我们家的顶梁柱病倒的,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我们的报答,他病倒了。我们几个子女和姑姑,倾其所有把父亲送到北京享受最好的医疗资源。治疗一年多后,我的父亲在北京病逝。现在我耳朵里经常回荡起父亲的一句话:好好读书!这句话的背后是他一生的付出。小时候,父亲的严厉常让我们敬而远之,长大后才明白,父亲的爱是沉重的,是沉默的。这种沉重和沉默的爱,只是我们懂得太晚。每当翻看父亲的照片,就觉得安心和踏实。看到他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责任,看到了勇气,看到了远见,看到了奉献。


改稿吾爱,感恩在改稿的过程中,给我带来的心流时间。

在这样的践行中,修炼内心,见己见人,度己度人,甚好。

上传中,请稍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稿觉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