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浸甜

“苦瓜都会浸(泡)甜”是一句粤语俗语——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会发生巨大改变。

读书就是读书

刚到澳洲没多久,房东就跟我说,你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把毕业证和文凭拿到手。我当然是点头。毕竟出国留学,“学”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我身边认识的人,虽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霸,但是混日子的真没见到谁,大家读好读差还是在为毕业证努力。

后来房东每次和我碰面都说这句话,一开始有些无奈,但是想到房东也是一把年纪,老年人比较唠叨也是可以理解的。

知识改变命运

上个月在楼梯间和房东碰面,房东又提起了“你要好好读书……”,讲起了她儿子因为读书用功,全额奖学金入读大学,在工作期间又考取了数个学位,如今因为业务能力出色,被政府委派到德国做学术交流等等。

当时也和陆大爷聊到了这个话题,结合房东的话语,又有新的体会。

没错,现在社会上总是时不时流行起“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只是向我们提示不能一味地死读书、成功有许多因素——我们也要在学业之外同时关注。但请问,你真的读到了吗?你是在学习知识还是学习由知识演化而来的常识?你是否真的在你所处的学科达到一定的深度?

对于房东以及她的一家而言,“知识改变命运”真的是他们最好的写照:举目无亲地来到大洋彼岸开始生活,艰难地开展自己的事业,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幸好儿子读书用功,如今已是受人敬仰的医生;去年还参加世界脑神经学大会(名字大概是这个,我也没深究),成为决定人类未来数十年脑神经发展方向的一员——该领域世界最前沿的一批人。这成功的道路上无他,就是读书:本科读医学,硕士读医学,博士读医学,第二个博士学位还是医学,工作的场所也是医院……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同一领域。

老爸时常跟我说,你做什么行业不要紧,只要你做到全世界第一,无人能超越,就是巨大的成功;即使缩小在中国,几十亿人里面做到第一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时候你根本不需要担心赚钱的问题。

人生果实

昨天老妈让我网购点东西给她一个好朋友,她朋友因为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心里就一阵恍惚:人生啊,到底求个什么。几十年光阴,几十年友谊,那些我们正在经历的美好和体验,到头来也不过是别人脑海里的一段回忆。心里也想不明白,就出门散散心。刚好房东也要出门,就在楼梯间打起招呼,自然也收获几句嘱咐。

“好好读书,他们是你的无形资产……”

虚室生白。

房东总是提起这句话,是因为她曾经因为知识而改变命运——在六七十年前有幸读上小学,又因为勤学用工,考到了会计的资格证,在改革开放前就过上小康生活。又因为知识水平的有限,在新的国度里时常受骗……

是的,我们的所学和所经历,才是我们这个“人”最大的财富。这是每个人为自己人生提交的答卷——都一一书写在上。作为一位皇帝,自然Ta的一生要比大多数人要波澜壮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是在交卷的时候,他们的固然五彩斑斓,我们的何尝不能透彻明了?无论是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都不能是在浑浑噩噩之中度过。这样,才能在大限来临之际,有一份坦然。

苦瓜浸甜

每次当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国,每次我都可以搬弄出很多缘由,但其实我心底还是有一个苦涩的答案:因为,如果我依然留在那个四五线小城市,那么我就很容易陷入那种舒服的境地然后……变凉。

没错,我自己不是那种特别自律的人。适当的环境压力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动力。如果自己不是鲶鱼,最好还是躺在鲶鱼旁边。

高考工厂一直被大家所诟病,比如说严苛的作息安排,无视学生心理等等。但是不可否认,在那种环境下,“苦瓜都会被浸甜”。能在“工厂”里熬过三年,那么大多数人都能考上不错的大学。因为在那种环境下,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即使你讨厌学习,即使你上大学之后混到毕业,但是,在那三年时间里,学校确实给你制造了最好的环境。

出来读书大概也是想给自己营造一种时刻有压迫的环境吧:考试、就业、费用、未来的期许等等。用这高浓度的环境,给自己空虚的大脑注入营养。陆大爷跟我说,如果苦瓜主动想要变甜,那么或许比被动地泡在糖水里面要更好。我已经出来念书了,但是高中三年那种别人定期给你灌输知识,督促你做作业的习性真的很难抹除——虽然有时候也会主动写作业,但很多时候都是要等交作业前才开始预习Orz。即便我已经主动跳到糖水里面,但是这糖水还是和估计的有出入,也就先酱紫吧。

(如果这里书写的是一步到位的传奇故事,那就不是一位留学生真正的心路历程。)

人生每做一事,每识一人,每走一步,都会悄悄地被记录在试卷上。

幡然醒悟,已是交卷时分。

雨后茉莉的叶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苦瓜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