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是校园招聘的一种。各企业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一般从9月份开始启动,10月份进入校园招聘的旺季,高潮会一直持续到11月底。秋招以规模大、专业广、选择多著称。质量上往往比春招要好。
与春招相比,秋招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概率大、可供选择的机会比较多。春招已经是一个年度校园招聘计划的后半截,这种时候可挑选的岗位数量大不如前,质量也不及秋招,但要求却会比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应聘难度。另一类就是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结束,大量被录取学生毁约进行二次招聘的岗位,这时候就像是旧货市场,有好有次,就看怎么淘了,难度也会有提升。同时,考研考公均会在每年12月前后结束,然后投入到第二年的春招当中,相对竞争的人数也会多很多。”
秋招对于我们这批应届的研究生来讲是非常好的机会。如今秋招也算结束了,下面是我身边朋友的秋招情况。先介绍一下我的研究生学校,一个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毕业了学校不会在求职中加分,只能算一个学历的院校。大部分人都是调剂过来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本人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A(同专业,在北京工作年后听从家人意思本想考石油,结果中间计划改变后转到老本行,调剂过来,技术比部分在校老师厉害。)没有参加校招,他找工作都是猎头找他。比较注重健康,如今想找个轻松点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B(同专业,在国外名校做交换生)没有参加这次招聘。
C(能环专业)认真准备了招聘,去了郑州一家不错的设计院,但工资巨低一月3000。
D(能环专业)提前一年打听了招聘情况,了解到本校没有优势,秋招基本找不到好单位,选择放弃,把希望放在春招上。
E(电信专业)没有找到好工作,还在找。
F(同专业,本科211,西交大的朋友)提前开始认真准备。但还是错过了心意企业的招聘,投了几个最后选择了西安的一份银行工作,年薪25W-28W。
自己(县里一公务员)知道消息后,有想法但没具体行动。没有参加秋招。
其中决定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因素:学校层次,专业形势,准备程度,技术水平。专业形势不由自己主导。而大部分学生都会好好准备。学校层次,是其中最大的差别,直接就决定不同量级的公司。技术水平大部分学生都差不多,除非特别突出才能成为独特优势。
身边的朋友讲:如果知道学校这么重要,怎么说也得复读考个好的本科,考个好的研究生。不会随便弄。大家智力都差不多,差的就是自制力,多重复的确有更高的概率考好。那么造成这种选择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呢?身边的人的层次,父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老师也没多少指导,自己没有比较坚定的想法。这一次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被这样使用了。所以每一次关键选择,都应该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并且应该够倔强和坚定,因为这样的机会真的特别少。而平常就应该养成自己分析,自己做选择的态度,多去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多经历增长见识,看的多了也就自然会选了,也就更加坚定。
原生家庭和身边的环境对我们影响很大,这些我们很难改变,那就坦然接受,运气不好这也没办法。但是如今已经长大,自己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就一定要想办法看清楚选择好。首先就是自己要去搜集可信赖的真实信息,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选择,坚持下去。而不应该轻视每一次的机会。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错够,不是因为不善于思考,而是因为不知道,没见过,也没去尝试过。多去寻找,多交流研究,在能获得好的信息,才为好的决策提供了条件。
当然运气的成分也占比很大。但这个不可控。可控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和行动。面对每一次机会好好准备,就一定会超越很多人。但是勤奋努力的也有很多,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让自己成为好运降临的候选者。否则连候选的人都不是。
观察交流尝试的意义:找到更多真实的,有用的信息和资源,这比思考更重要。是做出好决策的基础。
努力的意义:就是让自己有资格成为自己目标的候选人。
很多时候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一走错就真的很难通罗马。随着时间的累积效应,差距会越拉越大。所以主动些去找到真实的信息作对选择,倔强些去坚持自己渴望的目标,努力些让自己有资格和机会得到内心的渴望,看开些运气这东西也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