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假期,打工与不打工,都是量身定做的选择。

今天和好友一块去看了一场相约许久的电影。我们骑着车,在一个不经意间,与久违的高中班长重逢了。

她看上去没什么变化,气质与精神面貌与过去没有什么两样,依旧霸气与犀利。只是曾经中学时期的清秀短发不见了,换成了细长的马尾,底面的发色由黑变成棕,很有都市白领的即视感。

她去打工了,在一家服装装卖店上班,一整个寒假都要在哪里工作,所以今年的春节假期,她没有回去与家人一同团聚。

或许是过去20年百尘不变的春节度过方式,让个性豪爽的她有些想要挣脱出去,提前体验两年后的就职经历,亦或者想为自己挣着外快,减轻家里的学费支付负担。这些是否是她寒假打工的目的?我不清楚,但至少,从她脸上,我能看出淡淡的愉悦。

也是一位高中的好朋友,自打假期之后,一直想聚聚,没想到他后来也去打工了,在一家炸鸡店工作,每天老板总会用各种理由把它留下来打扫卫生,做后勤工作。每晚都要将近凌晨才下班。

在大学里认识一位大一学弟,从我认识他的一眼,就发现了他是不个不愿消停的孩子。很勤恳,又很大胆。今年寒假,他也没有选择回家,留在学校打工,帮忙返程回家的学校师生照看植被盆栽,宠物。到了临近春节那几天,他又跑到五星级酒店,做起了服务生,为一个个在酒店里吃年夜饭的客人们,送去温暖的年夜菜。

留在异乡孤身一人独自打工赚钱,在寒春之际,没有和家人团圆,有遗憾,但他的胆识,应该为他收获不少。

在不多不少的大学假期里,假期打工是一个积攒社会经验过程,每天与自己的老板与顾客接触,多少也能了解到生活在不同阶层人的生存方式,开阔自身的眼界与见识;同时也能体验到残酷生活的酸甜苦辣,明白父代不易,学会感恩。付出自己的劳动,换取等值的价值报酬,这是一个人的生存基本技能,提前使用,对将来的真正完全涉足,不会手忙脚乱。

一种生存状态或生活方式,总会衍生两种对立的看法。

曾经在与知乎上曾有人提议:不建议大学生用假期或者平时上课时间花费在打工上,有这宝贵时间与精力倒不如多看几本专业书或者经典名著,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又或者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用来学习新的技能,如素描等。多去观看一些音乐剧,舞台剧,积极参与大型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等,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将来走进社会谋生储备更多的筹码。


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更加倾向于第二种,在大学里不打工,花更多时间在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今后面对残酷生活压力面前依旧能够保存自己不躁不闹的小世界桃花源,可以逃避。

我不是在弘扬后者的的高尚,而是想告诉大家,大家都应该怀揣一个明确的小问号,我究竟想要什么生活?是前者的先发制人,提前尝试,跳过今后初入社会的懵懂,积攒更多生存经验与赚钱底蕴。还是后者的厚积薄发,先完善‘为人’品质,了解更多精彩生活,出淤泥而不染,永远保存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我的努力是否能够配上我想要的生活。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对了生活。

有些人,看着别人假期打工,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尝试。看着别人假期里读书,学技能也想去尝试。到头来两头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决定一种生活都要付出时间与精力。

大学假期,打工与不打工都是量身定做的选择,你想要那个或更期待那种生活状态,那个生活就是你的最佳抉择。

愿你我都能过上属于自我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假期,打工与不打工,都是量身定做的选择。)